第十章 安得猛士(一)
作者:晓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03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想必《大风歌》大家都挺熟的了。小亭长刘邦垓下一战而得天下,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但还是念念不忘“猛士”,樊哙多多益善。

大风歌像风儿一样远逝,两千年沧海桑田。就在这块汉高祖的故土上,黑暗与光明的决战正拉开帷幕,时代在呼唤新的猛士。

1945年11月中旬,滕县东香镇津浦前线指挥部会议上,陈毅心潮激荡,破天荒地提议为一位阵亡的士兵默哀6分钟。陈金合的英雄壮举,在第三野战军战史上是有记述的,“这次战斗中,第八师第二十三团一营在攻歼柏山守敌时,第二连机枪班长陈金合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舍身炸碉堡,使攻击部队全歼敌两个连……”

不过,战史的“这次”,如果上下文连起看,指得是界河战斗,我个人觉得有误,柏山战斗是在界河伏击战以后进行的。这段文字在第三野战军战史第17页第二段,谁要是有兴趣可读一遍,看我说得对还是不对。

八师在界河之战后,就沿津浦线南下,八师南下是因为**在大举北上。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陈大庆部已占临城,临城的西北面有一座山叫柏山,位于临城和夏镇之间,是微山湖以东的一个重要制高点,要想扼制国民党北上的步伐,首先就要拔掉这颗钉子。

柏山有十九集团军一个加强营的兵力,主要以山上的一座寺庙为据点,并在古庙的东北和西北角有两座大碉堡。据一营一连指导员张明回忆:“11月11日晚,全营在张先军营长的带领下,经过40里路的急行军,于23点时突然出现在柏山敌阵地之前。从西北角正面攻击的三连首先与敌游动哨接触并将其击退,二连跟踪追击,迅速攻占了山脚下的于庄。”当时一连从柏山东面迂回,从敌人背后直扑山顶。午夜时分正面的三连战斗打响,一连突击队在张明带领下,翻过寺院的围墙,战士们一个个跳进寺庙里。这时,庙里的敌军正乱作一团,在成排的手榴弹爆炸声中,不知所措,四处乱窜。张明落地后,顺手拾起一支步枪,枪托往地下一顿,大喝一声:“不怕死的,跟我来!”一连在敌人背后狠狠地捅上一刀,战斗在逐屋逐院的进行。

柏山这一仗不比界河伏击,作战对手是国民党“堂堂正正”的正规军了,比起当过伪军的吴化文部,当然是横多了。战斗差不进行了4个多小时,蒋军虽然在一营的突袭下节节败退,但还是有七八十敌军在东北角的大炮楼里顽抗。营长张先军打开怀表一看,4点了,一连和三连冲了几次都没成功,伤亡越来越大,张营长不由着急了,天亮前要是拿不下,那就不好说了。

当然,张营长还是有把“撒手锏“的,那就是前面说到的在山下于庄待命的二连。这个二连在全团名气仅次于一连,是当年八路军总部警卫团的连队,人们都称“朱德警卫连”。张先军把二连作预备队用,这时不上更待何时呢?这时对指挥员来说,是三下五除二结束战斗的时候了。

只剩一座炮楼没有解决。炮楼是当时的俗称,军事术语就是碉堡。战争中的碉堡有各种各样,当然在电影里最常见的是那种用砖块和石头垒起的岗楼式的炮楼。柏山的那座碉堡有些特别,虽只有三层楼高,但却有两间屋宽,踞在一个高高的底座上,显得特别厚实。当然,这样的碉堡在现代作战中是不会再出现了,不要说武备落后的军队,当下的一些*地区,平民百姓使用火箭弹也是家常便饭。当时八师兵员是雄厚的,但装备按何副师长的话来说只是中等,近万人的部队,只有一个炮兵排。这个排还是大军去东北时,一一五师炮连拨出来的一个排。还是在接下来的官桥战斗后,才有了两门山炮。所以攻打柏山,还是要靠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