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政委气粗(二)
作者:晓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16

**听说了这件事,非常严肃地说:“下了命令不执行,那怎么行?军队是有纪律的。管军队要严,管干部更要严。不服从命令要处分!”谭政说:“丁秋生是想上前线,积极性是好的。丁秋生同志主席是了解的,是不是不要处分了?”**说:“越是身边工作的同志,越要严。”于是,丁秋生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军委撤消了任命后,他被调到八路军留守处巡视团任巡视员,后任抗大政治部组织部干事、股长、政工干部训练队队长兼指导员、分校政治部党务科长。以后又到中央党校学习,学习期间接到命令,重新任命他为军委工程学校政委,这次他立即到任。

一年以后,他被调往山东,先后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旅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丁秋生挨处分的故事起先我在网络上看到过,总是有点将信将疑的。后来我看了他本人写的《一次难忘的处分》一文,才知确有其事。我过去以为“鲁莽”求战只是发生基层官兵,看来当年连高级干部也不能“免俗”。那种热切盼望上火线,不屑呆在后方的心情,至少可以说是很符合军人秉性的。违反纪律,被处罚的莫过于许世友吧,“判刑”一年,“出狱”后,许不是也来到山东抗日前线了。

丁秋生建国后,“理所当然”地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不久,丁秋生改行,干起了海军,是北海舰队的第一任政委。北海舰队当年真不能小看,这可是海军三大舰队的“老大”,是最有实力的舰队。1978年,丁秋生又重穿绿军装,在南京高级步校任政委。以后的事,就不多说了。

1945年12月底,秋生来八师任政委后,第一仗就是和何以祥打嘴仗。按现在的说法,也只是三十出头的青年,磕碰难免,都觉得是真理在手,针尖对麦芒,可不,争得脸红脖子粗,让周围的参谋们干着急。

在场的魏参谋是这样回忆的:“他俩各自多次申述理由,意见不能统一,争得脸红脖子粗,动了肝火,何指责丁不了解这支部队的作战特点,丁批评何不能服从全局,我和马是参谋人员不便插话。”

师长和政委上火,都是为了打仗。具体说,何以祥要“悠着点打”;丁秋生要“立马就打”。慢打有慢打的理由,刚进入战区,敌情不明,方位不清,不打则已,打则必胜。何以祥是属于工于算计的人。其实他这么考虑,也是受到参战团队首长和参谋作战部门意见的影响,他们都觉得今晚发起战斗怕是会没有结果,建议上级推迟一天。而快打更有快打的依据,丁秋生认为,这不是八师一个部队的事,有这么多部队在行动,他动你不动要误大事的。如果这个题,拿到今天来解,我想天平可能还会倾向政委一点点,毕竟有个大局观的问题。

政委也气粗。但我不是说丁秋生也不过一介武夫,千万不要误会。人民军队有军政首长,共同负责,又各司其职,政治委员靠吹胡子瞪眼肯定不行。丁秋生从1945年末到建国初期,一直是这支部队的政委,可以说他在二十二军众口一词――好政委丁秋生。想起一句话,“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战争年代,用一句朴实的话来说,就是干部爱兵。前面说了一个王麓水故事,再说一个丁政委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也许真的是绝版了。

三查三整时,政治部保卫科长李胜因“历史”问题,当时在政治部人们争论不休。当时负责学习的是付家泽,一次他去纵队司令部汇报工作,一进门不由楞了。丁政委正给一个生病的通信员一口一口的喂饭。丁政委要他等一下,付家泽有点纳闷,这时警卫员端来一盆热水,准备给病人洗脚,这时丁秋生对警卫员说,“你们警卫班还要学习呢,还是我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