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营队小校(三)
作者:晓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65

张明最初也是在机关当勤务员,以后又在一一五师战士剧社、鲁南剧社当过宣传员。到了1942年,张明从少年也成毛头小伙了,这才去了战斗连队,在鲁南军区五团一营一连当文化干事(一说是沂河支队七连青年干事)。文化干事肯定是个干部编制,这个编制现在我们很陌生,我只能估计是排级干部,前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也当过文化干事。1943年5月张明调到军区轮训队学习,学习结束后,他却被派到边联县六区区中队的任副指导员,也可以说去了“地方”,以后又随地方武装的升级来到五团,我想这应该是1944年以后的事了吧。

从张明参加革命的经历来看,机关、剧社、连队都干过,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生性活跃,喜吹拉弹唱,当政工人员也是非常适合的。确实如此,张明是二十三团最出色的指导员之一。人们看到张明在战斗中的闪光,还是在津浦路战役后阶段的泉源之战中,战后张明被评为甲级战斗模范。但真正让他在八师名声大振,是宿北战役的峰山攻坚战。

“谁说陈毅不会打仗”。都说出自陈毅之口,但有版本说,这是陈毅大怒时候说的;也有版本说,这是陈毅大笑时说的。如果没人能确凿“举证”,那么宿北大胜后,陈老总开怀大笑更为合理。如果说这不过是演绎,“莫须有”的事。那么,陈毅喜欢作诗总是没人否认的。此战后,陈毅留有一首五言诗,其中有两句是,“试看峰山下,埋了戴子奇。”

众所周知,六十九师师长戴子奇葬身之所是在人和圩,但陈老总为何要说峰山呢?当然,我不否认这里“峰山”有修辞的功用,但我想陈毅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应该有这样的战场的判断,峰山是宿北战役的关键所在。攻占峰山,二十三团一营是有头功的,但这一仗,一营打得最后不到两个班,三个“张”都被抬下战场。

这三个小校参军时他们或是热血方钢的青年,或是朦朦懂懂少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他们来说闻所未闻。他们能在军中遂以步步升迁,如果仅从一个军人的角度上说,当然首先是他们的勇敢牺牲精神,再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是那个年代的佼佼者。

如果没有战死沙场,建国后,他们若还在军中服役亦无大的闪失(一说转业人员中也有授勋的),那么都有资历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或三级解放勋章。上个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勋,其中颁发三级独立自由勋章31098枚;三级解放勋章54879枚。这一次授勋总人数61000余人,这样就有5万人以上被授予三级勋章。他们应是是抗日战争中连职军官和解放战争中的营团职军官。而可以肯定的说,授予三级勋章人员中,营以下的“小校”又是绝大部分。可以说,他们是为共和国诞生而征战的数百万将士的中坚。

不过,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那么一点点"功名",与"高官厚禄"不会相交。今天,我想至少一半以上的老兵已走完生命的里程,无可挽留地带走了他们全部的战争记忆,激情燃烧的岁月与我们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