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渔沟浊浪(一)
作者:晓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48

渔沟是否有沟,我真不知道,顾名思义也是小沟。首发

1947年9月,渔沟沟小浪高,桂系第七军又在此兴风作浪,对垒的仍是山东野战军,八师冤家路窄又与七军频频交手。渔沟之战是两淮保卫战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如果山野在泗县之战中还能勉强说是平手,或说是消耗战,但在稍后的两淮保卫战中失策就明显了。虽然从兵员损失来说远不及泗县之战,但正如第三野战军战史中所述的:“山东野战军主力被第七军牵制,南下增援同时受阻”。这不能不说是淮阴失守的重要原因之一。

说这是一场恶战,我又看不到杀得黑天昏地;说是小仗,却牵动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且又关系*华中局首府安危。只是这一仗在战史上着墨甚少,而有关八师的行踪更难寻觅,战事亲历者也多“三缄其口”。笔者孤陋寡闻,很长一段时间里,竟浑然不知八师参与了这一战事,还是有一回在互联网上有提淮阴战役,说起八师打阻击,阵地被七军突破,这才引起我的注意。但找了一些史料后,觉得这一说不够确切。八师在渔沟之战中似乎更像“配角”,“主角”应是山野二纵。二纵在新四军中算得上“大佬”,不比九纵。要让八师来指挥二纵是断无可能的。渔沟之战,八师由二纵指挥,依陈毅的部署,在渔沟“撒网”。

战史对两淮保卫战很有些“淡化”,虽然此役已有定论,即对整个战局不起决定性的影响,但我看来,至少在一个时期影响到华东战局,这也是事实。何况胜利与失败同样是革命战争的一个历史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千锤百炼之师,在军中才更有地位。为了有一个更清晰脉络,还是把话从泗县战役失利后谈起。

泗县一战,山野八师损兵折将前所未有,短短几天如此重大的伤亡,抗战八年也是罕见的。抗战的基本作战形式游击战,那是因为敌强我弱非常明显。游击战要避免大的伤亡可说铁律,这也许是当时有些部队打仗不想碰硬的惯性思维由来。但以后仗越打越大,仗越打越激烈,而部队却越打越强,这又是怎么说呢?所以说伤亡大不见得一定会伤元气,只要打胜仗,要枪有枪,要人有人,什么都好办。但由于泗城攻坚失利,八师“吃肉不吃肉”就不用提了。

好在这是解放战争之初,山野有山东大后方支撑,八师的“娘家”鲁南军区立马送来兵员。警备十七团一个整团,警备十九团一个营,共3000余人编入八师。十七团曹团长返回之时只带走几个营团干部,几乎就是“光杆”团长了。过去,地方武装盼就盼有个升级,十七团却没有这个福气,说是回去再发展,这谈何容易。从番号上看,警十七团应隶属警备九旅,我从有关史料上看,警备十七团不久并入警备十八团,而警备十八团最终也成了八师的一个“兄弟”,即八师二十一团,这是外线出击以后的事了。

八师撤离泗县后,在苏北宿迁、泗阳、沐阳地区休整。休整,无非是思想教育、战斗总结、补充弹药,最重要的是得到了兵员。所以说泗县重创山野是夸大其词,损失大的也只是八师,但不过半来月,八师又是齐装满员。据记载八师兵力又近万,绝对是当时山野“第一师”,可以说举足轻重。“老家”带八师带来了“十全大补”,但还非常急切地盼着八师还乡,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