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两罗之战(二)
作者:晓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66

说起抗日战争就会想起这样一句话,“八路军战斗长城内外,新四军战斗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暂且不提,大江南北还真有说头。父亲在步校时有个战友姓王,以后去了国防科工委。那一年是我送他上火车回北京,老人退下来后,做新四军四师的史料工作,路上他对我说,新四军7个师,只有1个师在江南。以后,我多少也有点明白了,实际上只有六师在江南,六师最弱,后来并入一师。江南只剩一个十六旅。当然如果要补充,那就是在浙江也有新四军,虽然是号称“游击队”,但有万余人,浙东游击纵队有新四军第八师之说。

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四军四师在淮北,淮北和鲁南的习俗、语言、饮食我看没有太大区别;二师在淮南,能差多少呢,吃得也是面食。从地域上说,江南就明显了。一纵可以说是新四军最靠南的部队。一旅从苏浙军区的浙西天目山辗转而来;二旅曾是苏南部队;三旅则是浙东部队。一纵来山东后,接连几仗都打得不顺手,据说陈毅对叶飞这样说过,仗再打不好,一纵在山东要没饭吃了。军政关系,军民关系,方方面面都有点别扭,以至还出现了要“一纵滚出山东”的声音。山头主义,本位主义,谁也不是纯洁的没有一点瑕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想还是各打五十大板为好。这是从军政、军民方面说的。但军队是要打仗的,作战中两支主力部队如何配合默契,团结一致,为此,主帅陈毅还真动了许多脑筋。

石一宸将军就有这样的回忆:“况且两个地区的部队凑在一起,无论在战术技术的运用和在战斗作风等方面都各有长短,部队的生活习惯也不一样,有的还互相看不惯,这样势必影响协同作战……陈老总在实际工作中,既照顾‘山头’,又要消灭‘山头’,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后来这两支部队不仅团结得好,协同作战也很好。”八师和一纵的互相学习,想来也有陈毅的煞费苦心吧。和交朋友一样,多来住,多交流,多沟通,就会有感情。过去,这算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石将军没有把话挑明,现在看是哪两支部队,也是不言而喻的。

言而总之,两支主力相互沟通是为了打仗,现在可以接开头的话茬了。这一仗就是战史上的台(儿庄)枣(庄)路反击战。第三野战军战史是这样记述的:“11月10日,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八师、鲁南军区第十师及第3军分区武装,向峄县、台儿庄一线的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一、第二十六、第七十七、第五十九师等部发起攻击。鲁南军区第十师同时向临城、枣庄一线之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出击。至12日战斗结束,共歼敌2900余人。”值得注意的是,战史中两次出现鲁南十师,这个师是鲁南警备八旅整编而成的,以后编为华野三纵第七师。这一仗陈毅动用了兵力5个师以上,战果虽不很大,但也是给了进犯者当头一棒,敌军被迫止步,进攻气焰有所收敛。

如果说渔沟之战,在战史中也只是寥寥数语。那么,两罗之战,我只能说是“名不见经传”了。想照本宣科都无“本”可“宣”。但粗通军事常识的人也知道,一个战役,或者说一次大战,会发生许多战事,就像是一套组合拳。八师战史上的南北罗之战,还有马兰屯等战斗就发生在台(儿)枣(庄)路反击战中。

战史总是“春秋笔法”,惜墨如金。陈毅带八师回鲁南急如星火,虽杀退敌兵,但斩获不足三千,自损恐不止此数,这不是陈毅此战的初衷吧?其实,只要看一看叶飞的*,就一目了然。

叶将军言:“中秋节后,陈老总带第八师到临沂,准备集中我一纵和第八师在鲁南打一仗,陈老总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要在鲁南打一个歼灭战的。”叶将军还说道:“由我一纵担任阻击峄县之敌的任务。鲁南第八师(三个团)担任攻歼南、北罗和马兰屯地区之敌的任务。”怎么样?明白了吧。反击战?实际上就是想打一个歼灭战,此时此刻,打一个漂亮战心情之急迫莫过于陈毅。

陈毅称八师是“头等兵团”,都说“八师是陈毅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此时不用,更待何时呢?陈老总拍板,关键时刻还是要八师再发一下虎威。他让老部下一纵打阻击,一纵即今天济南军区二十集团军,百军之杰啊!让一纵做下手,八师吃肉,陈老总对八师真是信任有加,没得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