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农业革命
作者:乱世虾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17

在村民的帮助下,他们把船上的货分别送到了维克多和马克家里。四人还拿出不少皮毛分送给村民们。

安德鲁和老约翰依然住在维克多家里,当大家走进小院时,院里早已站着了一位不速之客。

当老约翰见到这人时,颇有些惊讶喊道:“罗亚尔你什么时候来的?”

这位名叫罗亚尔的中年男子带着尖顶的帽子,披着黑色的斗篷。只见他摘下帽子向着老约翰鞠躬行礼道:“大公殿下,自从接到您的信后我就出发,在两个月前我找到了蒂芬妮公主,并住在了这里等您从森林回来。但中途从公主那里听说您册封了一位马克男爵,所以又返回汉诺威去取您的册封文书和契约文件,上个星期才赶了回来。”他一口气把自己的经过回答的清清楚楚。

老约翰听完后点点头,接着指着罗亚尔向维克多两人介绍到“这是我的管家罗亚尔”

“罗亚尔,这位便是布利第什的安德鲁王子。”中年男子忙向着安德鲁深深的鞠了个躬说道“见过,王子殿下。”

老约翰指着维克多说道“这位是公主的儿子,我选定的大公继承人维克多-亨特-路德维希-恩斯特-奥古斯特”

听到老头又把这个长的让维克多自己都记不住的名字报了出来,他准备给老约翰一个大白眼。但早有准备的老约翰一瞪眼把他吓得忙把头转回去吐了吐舌头。

而罗亚尔管家在听完介绍后深深的看了维克多一眼,鞠躬行礼道:“见过大公储殿下。”

维克多忙学安德鲁的样子,向他点了点头。

之后老约翰便把罗亚尔拉到一边询问国内的情形。

安德鲁刚要回屋整理要带回罗纳德伦的行李,被蒂芬妮叫住了。

“王子殿下,这有一封您的信”她把一封从里屋拿出的信交到安德鲁手上。

“谢谢,蒂芬妮阿姨。还有,不要再叫我什么王子殿下了,这样让我感到很别扭。我和维克多是很好的朋友,阿姨可是我的长辈呀,还是叫我安德鲁吧。”

蒂芬妮温柔的笑了笑说道“知道了,安德鲁。快回屋收拾东西吧。”

客厅里只剩下了他们母子二人了。

维克多嬉皮笑脸的凑到蒂芬妮的身前“妈妈,怎么我一回来,你就摇身一变成了公主殿下了呢?”

“唉”蒂芬妮为难的说道“都是大公殿下的一片好心,我成了公主还不是沾了你的光。”突然想起了维克多的身世,她感到一阵伤感。原来身为私生子的他本是没什么社会地位的,但父神保佑约翰大公喜欢上了这个孩子,所以为了维克多将来她一口答应了大公的请求。现在也不知是福还是祸。

看见母亲变得黯淡的神情忙转换话题道“今年村里的收成怎样?”

“大丰收,比去年又增产1成。他们又开垦出50亩的荒地。你们回来前今年的冬小麦也已种下了。”想到今年丰收的情形,蒂芬妮紧皱的眉头又舒张开来。

在布利第什的领主土地一般被分成三个部分,即领主的自营地,农奴份地和自由份地。而斯若村是属于自由份地。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以自由民的身份领有土地的,只要交纳继承税,土地是可以一代一代的继承下去的。

维克多家并没有土地,自祖上迁入此地后就一直以打猎为生。他们用猎物向村民们换取粮食,或在附近的小镇上购买。

几年前维克多看见村民们虽然辛苦耕作但依旧所获不多,决定为他们做些什么。首先,他改进了犁,在犁刀和犁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犁壁,犁壁的作用是把犁起的土壤翻到一边,这样做也有利于杀死杂草。他请安东尼大叔把改进后的整个犁都用铁铸造而成,造出了这个世界前所未有的重犁。重犁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它和犁刀,犁铧,犁壁相结合时,使深耕变成了可能,十字交叉的来回犁耕土地变得没有必要,效率也变得更高。虽然大家用后都觉得非常好用,却出现了一个大问题,虽然耕地的牛能拉动这个重犁,但拉不了多久就已筋疲力尽了。维克多立马让他们把畜力改为耐力比牛大的多的马。为了防止马蹄的磨损,他还教会安东尼大叔钉马掌。他再接再厉发明了新的马挽具,使马的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虽然是几匹拉车的劣马但耕地的速度比原来快了3到4倍,人手也减少了一半。村民们对维克多已是感激不尽。

可维克多仍嫌不够,他把大家一直使用的两田制改为了三田制,因为肥料还没出现,农民们一直都是采用两田制即一田播种一田休耕的方法耕作。而维克多的三田制是把土地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播种冬季作物如冬小麦,一部分播种春季作物如燕麦,大麦,豆类,一部分休耕。这样好处是每年播种的土地增加了,而村民们在付出同样劳动的情况下收获比两田制多的多。而维克多强烈要求种植的豆类作物又进一步增强了土地的肥力。

一开始用惯了两田制的村民们不相信维克多的三田制,只有几个胆大的年轻人用了三田制。第一年的收获就远远超过了往年,保守的村民还笑道“你看,今年收了这么多。土地的肥力被消耗了,明年就该哭了。”

但第二年的产量不减反增,人们笑不出来了。几个心思灵活的也改用了三田制。到了第四年时全村都用上了三田制。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为了感谢维克多,每年收获时都会给他家里送去不少粮食。

蒂芬妮指了指储藏室的方向说道“都快装满了,我对大家说不要再送来了,可还是有不少人就在大门口丢下一袋大麦就走,也不知是谁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