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帝皇心机(上)
作者:吴言软语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48

第二三七章 帝皇心机(上)

离开终南山回长安的前夜,房遗爱特意找三位公主关起门来商量了一大一小两件事情。

大是对外的说辞。此次前来,虽未大张旗鼓,但也没刻意保密,宫中朝中知道的人不少。兕子的病医治得怎么样?总得有个说法。实话实说,小小两颗丹药,治愈公主了沉疴,显然不妥。圣人曰:敬鬼神而远之,不语乱、力、怪、神。虽说李唐崇道,但朝中百官中还是儒家居多,这么说的话,恐遭物议。同时,传于朝野,也怕终南山再无宁日。

小的则是何姑如何安排?

虽说四个人商量,但拿主意的自然是房遗爱和长乐。最后决定,前一事,就对外宣称孙真人给兕子配了点草药,让其静养调理。至于何姑嘛,进宫显然不妥,但是否留在房府?以什么身份留在房府?回长安后由高阳决定。

商量妥当,房遗爱告辞之时,长乐叫住了他,告诉了他一个她和兕子的决定。说是她们姐妹回去后,一定要力谏父皇,不让文成和番。

房遗爱则告诉她们,你们父皇虽说宠爱你们,但他最恨的就是后宫干政。你们这样做的话,只可能适得其反,不但帮不了文成,还有可能连累到他房遗爱。所以,千万不可。

兕子插话,如果吐蕃答应了条件的话,难道眼睁睁地看着文成往火坑里跳?

房遗爱没有说话,只是高声莫测地诡异一笑……

史载,唐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上嘉禄东赞善应对,以琅邪公主外孙段氏妻之;辞曰:“臣国中自有妇,父母所聘,不可弃也。且赞普未得谒公主,陪臣何敢先娶”上益贤之,然**抚以厚恩,竟不从其志。

正月,丁丑,上命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于吐蕃。

如今上述的时间已过,原来该发生的一切都没有发生。房遗爱虽然还不敢保证,文成能够不去和番,但至少已经在时间上改变了“文成入藏”这一历史。也让此时本该风光无限,志得意满的禄东赞在长安城的客栈中,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卧不宁。与之相反的是,历史上这时间应该在囹圄中受难的侯君集却是安然无事,踌躇满志。

过年之后,尚书省就收到奏章,弹劾侯君集灭高昌国时,没有奏请朝廷便自作主张委任官员,私自掠夺大量的珍奇宝物和妇女,同时恐其事泄露,还不敢禁制手下将士竞相盗窃。尚书省将奏章递呈李世民,原以为皇帝必将大怒,罪降侯君集。谁知,李世民只轻飘飘地说了句“为君者,记人之功,忘人之过”,表示此事他早已知道,不必再追究了。非但把事情压了下来,还出明旨,将侯君集私吞的财物赏赐给他,使之合法化。这让朝中除了魏征以外的大臣们倍感诧异。而这幕后的导演者,自然就是房遗爱。

他给侯君集出的主意很简单,那就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让侯君集自己去找李世民请罪,至于说辞,有魏征在,自然不用他来教。

侯君集初始不愿,但房遗爱告诉他,只此一法。只要他主动了,皇上定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会追究,保不准还会更加宠信于他。

房遗爱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基于他这一年来对李世民的观察以及作为穿越者对历史的洞悉。

李世民善待功臣不假,但这里面除了感情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出于政治的需要。

君臣之礼,历朝不同。魏晋六朝,乃有门阀之制。汉代的许多世家宦族,如关西杨氏、汝南袁氏等,四世三公,庄园甚广,奴仆亦成群,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其自身之政治、经济地位很高,自然也有军事地位。像黄巾之乱时,就有地方豪族如孙策、马腾、许褚及张辽、曹操等,组织军队,护其乡里,形成各自的军事力量。混战割据之中,大小门阀互相吞并,到天下定时,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门阀们变成了公卿将帅,与皇帝的利害十分一致。即使换了皇帝,新即位者也必须依靠这些豪门才能维护其统治。

门阀中的士大夫,有其历史传统,有自家庄园为经济保障,有包办选举的惯例,有依门第高下任官不等的规矩,而且其通婚亦取门第,于是利益互相统一,形成阶层。公卿弟子多熟悉治国之典章及文化,而寒门之人,衣食尚且不保,自然难以得知。皇帝虽然打了天下,却只有依靠他们才能令天下稳定。

所以说,这个时代的皇权并不独大,往往受到门阀的掣肘,一不留神,皇帝甚至有可能成为傀儡或是被取而代之。皇权与豪门之间的争执,亦是由此而生。于是便有了隋代之两帝,始行制度,打击豪门,使其不能隐蔽人口,行霸乡里。其最为重要的措施,就是取消沿用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度,不再用长官辟举僚属的办法,而是设立进士科。于是,公开考试制度成立,以文章优劣取代了门望血统。但也因此触动了豪族的利益,从而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对此,李世民应该是清醒的。他知道,在现有的形势下,以关陇贵族为代表的豪族不能轻动,他们根基太深,子弟遍及十二卫。动则朝廷不宁,江山不稳。但,作为千古一帝又不甘心为他人所左右,同时,他为了李唐的千秋万代,他更要为子孙后代铲除隐患。所以,他一方面提携新兴的山东豪强集团,用于打压和制约关陇集团,另一方面,他保留和规范了进士科,让平民也有朝服加身的希望。要知道,平民靠科举上来的士大夫,他是皇帝选中的人,没有根基,即便当上上了重臣,官位再高,在皇帝面前也硬不起来。

在把握朝廷大局上如此,再对待不同的大臣上,李世民同样是心机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