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方向(下)
作者:吴言软语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60

在大多数国人的心目中,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朝代。但细心看看历史,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

唐朝的武功不及汉朝,经济不及宋、明,疆域远逊清朝,而且其本身所谓的大唐盛世也就是前期的一百多年,安史之乱后也就不值一提了。

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貌似不相符的情况呢?其实这只不过是人的思维走入了一个误区。

这个误区就是用纵向比较的眼光来看一个朝代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地位。

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显然喜欢纵向比较来看问题,因为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现实总比过去有所成就,无论他们怎么做,总有值得吹嘘的功绩。于是乎,在主流舆论的鼓吹下,人们的思维也就被带入了这个误区。然而这种比较就如同拿一个成人和他幼年时来比较,有意义吗?

真正能反映出一个朝代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地位,唯有看她在当时世界上所处的地位,这才是客观公正的态度。就如同看一个人是否优秀,唯有看他是否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是一个道理。

那些拿唐朝和宋、明、清来比较的人,显然是走入了这个误区。

有这么个现象,在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中国人的服装也被称为唐装,即使它的样式被称为清装更为合适。也就是说,对海外华人来讲,唐朝才是让他们值得骄傲的朝代,而对外国人来说,也只有唐朝才是让他们有所记忆的朝代。

这能说明什么呢?这就说明了唐朝当时在世界上的地位。

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来看,只有唐朝时才真正成为过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虽然她的辉煌期只有短短的一百三十年。所以称唐朝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一点也没错。

唐朝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的辉煌,除去大乱过后人心思安、隋炀帝大运河的开创等诸多历史因素外,一个时期极为重要,一个帝皇居功至伟。这个时期就是房遗爱如今穿越而至的年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年代,这个帝皇也就是他如今的泰山老丈人,被称作“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在位的这二十三年,史称“贞观之治”。

有数不清的文章、小说、电视剧等等都拿“贞观之治”来说事,国人早已耳熟耳熟能详,房遗爱自然也不例外。

陆放翁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房遗爱亲身来到了这个年代,才算对之有了个直面了解。

“贞观之治”被称作“太平盛世”不能说没有道理。首先表现在社会秩序空前安定。人们安居乐业,各守本业,犯罪率极低。所谓“路无拾遗,夜不闭户”。其次是对外的开放和贸易的发达。长安就像现代的纽约一样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国来使,才俊接踵而至,而且来后都不愿回去。陆路上、海上的丝绸之路贸易兴盛,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其三是官员的勤政和廉洁。吏佐各安本分,极少有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这一点从房玄龄身上就有很好的体现。都六十出头的人了,每日里从早忙到晚忙于朝事,不见有一点空暇,往来的官员谈论的都是政务,没一个是来行贿跑官的。

但客观地讲,贞观之治也非十全十美,经济文化都比不上后来的开元时期,在这点上称之为盛世都为过。它的政治制度也远远谈不上完善,所谓的政治清明,更多的是依靠李世民的个人魅力和他与臣下之间出生入死的友情以及人际关系来维持的。同样,李世民也非完人,所谓的进谏与纳谏有时候成了一种君臣游戏,往往是李世民前脚纳谏,大赏谏者,后脚却我行我素,根本没理那个茬……

但房遗爱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关键是他在这个时代感受到了有一种氛围,一种开放的氛围,这种氛围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太难能可贵了。中国人不乏聪敏才智,但这种聪明才智往往被禁锢,从而缺少了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海外华裔能获诺贝尔奖而没国人什么事的一大原因。

贞观时期就是因为有了这种氛围,才有了泱泱大国、万邦来朝的王者气派,使得大唐帝国成了世界的中心,造就了中华民族最辉煌的一刻。

房遗爱感受着这种氛围,他找到了方向,知道了自己接下来该干了。那就是将这种开放的氛围延续下去,让国人始终生活在一个思想自由开放的环境之中,这比盲目将未来的科技提前引入要有意义得多也安全得多,虽然这几乎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但不试怎能知道?思想的改变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得过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要尝试,他要为之而奋斗。

同样,房遗爱也知道、也感受到这种难得的氛围正在渐渐的消失。

思想的开放和自由历来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独裁者所害怕的。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形成这种氛围,并不是他主观的愿望,也不是他有多么杰出的智慧和胸襟,而是基于他的自信和能力,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牢牢地掌控住这个王朝。这和他善待功臣不做鸟尽弓藏之主是一个道理。

作为一个封建帝皇,李世民终究逃脱不出历史的局限。《五经正义》的撰定,科举制度的进一步确立,都从客观上开始在逐渐扼杀这种开放的氛围。

房遗爱感到了一种急迫。如今已是贞观十四年了,到李世民逝去、贞观时期结束只有八年时间了。而能让贞观时期的这种氛围保持和延续下去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人,只有李世民。可自己究竟该如何去做呢?

想到李世民的死,房遗爱不由得想到了李世民的接替者李治,历史上正是李治杀了房遗爱和高阳。他忽然意识到,如今离历史上房遗爱被杀的永徽四年也只有十三年时间。

是到了该解决这个后顾之忧的时候了。房遗爱暗暗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