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自古拥兵即王道
作者:祈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16

玄奘向李治投了投名状,就在无顾忌,做了个揖,直视李治的眼睛,朗声道:“那殿下志在几何?”

“小桂子,先退下,今天的话你若是记住半字,我可不饶你。”李治和颜悦色的对小桂子说。

“是——”小桂子立刻告退,只是走的时候,浑身有些瑟瑟发抖。

李治看惯了电视剧,自己也就不知不觉的学起了电视剧中那种表面上很优雅,却最是让人恐惧的气质,果然,一试之下,小桂子的心中立刻就恐惧的无以复加。

“怎敢欺瞒,李治志在‘天下’一统。”李治仔细想了想,自己确实是希望唐朝的旗帜能够插遍世界的各个角落,虽然这很不现实。

玄奘眼睛一亮,若有所思的看了看两个人的残局,复又沉声道:

“从殿下的棋局来看,殿下心中有大志宏图,不愿安于一隅,那就应该先揽权。而最迫切的,当然是军权”

玄奘明辨李治心中所想,在也无所顾忌,侃侃而谈,毫无惧色。

看李治转过身去,玄奘刚要继续说下去,就听李治对着池塘道:“唐风,如今大唐的军队都掌握在那些人手里,我说的是实权。”

假山后闪过唐风的身影,今天他一袭白衫,想是为了躲避行踪。

玄奘看到唐风,微微吃惊了一下,没想到李治竟然对他这等信任,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即使如自己拜为义兄的太宗皇帝,也没有向他透露过唐风的存在。

就冲着他的胸襟,也许他真的能超越太宗皇帝也说不定。唐玄奘暗想。

唐玄奘不知道,李治初来乍到,心里还没有沾染多少帝王的思想,也还不太适应自己的角色。所以才会如此。若是十年之后,他唐玄奘就是有在大的才能,在高的身份,也不能得李治如此信任了。

只不过他既然知道了这秘密,那结局,也就注定了。

“如今大唐有三种主要军事力量。”

唐风对李治行了一礼,看也不看玄奘,自顾自的说。

“首先是正规军队,大唐现有军队建制五十八万六千九百人,其中,驻京师南北衙由太子、先皇、宰相统领的元从禁军总数为十万,大唐自先主重新划分后共分十道,下设府、州,其长刺史或都督统兵,此共计四十八万六千九百人。我朝军建现实行府兵制,军队皆定时调换,三年选起精锐驻京,称‘上番’。而这其中由以禁军最为精锐。以我朝人口而定,极限调用的军兵数为六十万,上番守宿最多十万。”

大唐的禁军是精中选精,全部都是有实战经验的铁血军人,这也是唐朝前期所执行的军制策略,一是用来削弱将领的威望,二是为京师重地留下强有力的保证。

“我朝军建系统完备,虽不利于应急,但是目前最为稳妥的军制之法。只是都督的人选应该注意罢了。只是这种军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若均田制被废,则无兵源矣。”李治皱眉道。

“殿下所言极是,以小僧看来,这府兵制还是要坚持,均田制更不能放松,兵者以百姓为源,只有百姓生活充裕了,我大唐军队才能更加彪悍。不过府兵制虽然节省了朝廷的开支,但他的缺点也极为明显,就是不能持久作战。士兵皆来源与农民,若在农忙时作战,则农废矣。所以先皇每战必闪电而行,以保国之根本。但恕老衲之言,先皇出兵的次数还是太多,望殿下引以为戒。”玄奘在一旁侃侃道。

李治点点头,“不错,所谓国以民为本,其实一个国家的实力强悍与否,决定权并不在于军队是否善战,而是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尤其是我朝以府兵制治军,百姓作为一个军队的基础,而军事实力是一个强国的基础,是我等必须重视的群体。”

“殿下圣明,好一个‘国以民为本’,先皇在时虽也重视百姓,但比之殿下,恐怕还是差上一些。”唐玄奘的眼里充满了惊讶和崇拜,他虽然不了解李治,但总还听说过这个太子似乎是懦弱之辈,但今天一见,才知人言不可尽信。尚未登基既有这般见识,可以预想将来大唐肯定能继承贞观,开创新的盛世。

“其次就是各路藩王的私人势力了,譬如吴王、荆王,根据我朝律例,他是可以有不超过限制数量的私人武装的,甚至开府设帐也无不可。”

“殿下以为如何?”

李治看玄奘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情知他是想考考自己,整理了一下思路,朗声道:“各路藩王势力其实并不足为惧,朝廷封王谨慎,其中多是忠心之辈或是皇亲,当然,这也不能说没有威胁,但藩王的兵力有限,我认为,其最有威胁的反而是王府中的宾客幕僚。”

看玄奘没有反驳,李治信心更足,继续道:“一支军队在骁勇善战,若没有好的军事和将领,也是无用,王府中的幕僚则多是地方有才学之辈,想我大唐地大物博,东西南北人才济济,却只有一小部分在京任职,绝大多数都在地方的各路藩王手下效力,这股力量才是现今应该解决的。”

李治毫无顾忌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自然知道人才才是重中之重,无论是二十一世纪,还是古代的唐朝也好,可以这么说,一个薛仁贵,就胜过上万军兵。

玄奘眼睛一亮,微微有些赞许的道:“殿下的想法虽然很是新奇,但未尝不由道理。但这又该如何解决呢?”

“这当然就应该请教大师了,你可不能只听不说。”李治诡笑道。

唐玄奘哈哈大笑:“老僧只是想听听殿下的见解罢了,既然如此,殿下请给贫僧三天时间,三天之后,老衲一定拿出一个妥当的法子,让它一举数得。”

“那就有劳大师了。”

李治乐得清闲,虽然他的记忆里,关于这些都有着详细的资料,甚至有了一些还不算成熟的想法。但他毕竟年轻,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李治也从来都没有想过用自己一个人的智慧就可以拿捏历史。那无疑是在和老天开一个国际的玩笑。

“那还请唐施主继续。”玄奘大包大揽的接下这第一个任务,脸上却丝毫没有紧张之色,李治心道,看来这玄奘是极度自信,希望他能名副其实啊!

“最后一处自然就是地主武装了,也是势力最大,最麻烦的。”

唐风看李治一副恍然的样子,就不在说下去,而是一闪身有躲到了暗处。

地主武装是唐朝最令李治头疼的势力,它规模虽小,但胜在人众,武则天就是靠着地主与贵族之间的矛盾而将唐氏宗族打下台的。

“启禀殿下,太子妃请殿下前去准备登基大典的有关事宜。”

正待和玄奘讨论关于地主的处理方法,就听见小桂子远远的喊了一声。

“那今天就到这里吧,登基大典的事情殿下可马虎不得。”玄奘起身,向李治告退。

“玄奘法师改天是不是要还俗了?”李治笑了一声。

“殿下说笑了,贫僧心中有佛,哪管世俗的看法。”

“那我倒是低俗了,玄奘法师,不知你对你已经被父皇腰斩了的高徒辨机是怎么看的?”

李治突然想起这茬,就顺口问了一句,对于已经被太宗腰斩了的辨机,他是有同情,却不能说出来,在说这个辨机是玄奘最心爱的弟子,李治可不想因为这件事而使得两人之间有什么不愉快。

玄奘古井无波的心也暗吃了一惊,他立刻就想到了李治的用意,张嘴想解释一下,却发现自己竟然还真的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对于辨机的事情,他知道这怨不得先皇,毕竟与一个公主私通,这罪名可不是随便就能轻易抹杀的。

看着李治远去的背影,唐玄奘的眼中有些迷茫,还有些许崇拜和憧憬。他得太宗皇帝看重,并委以重任,但无奈太宗早逝,他的一些政治上的想法竟然无法付诸事实,不料传闻中怯懦的太子亦是英明神武之辈。

“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老衲这回要真的为殿下您赴汤蹈火了。”玄奘心中感叹了一句,却没有说出来,即使要表忠心,玄奘也不会用如此低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