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天下动荡非我错
作者:祈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084

对于长安的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平静而又乏味的夜晚。而对于李恪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爽的夜晚。

“你干什么要打晕我的妃子,她只是一个女人罢了。”李治看着床前这个神出鬼没的妹妹,怒声道。

杨雁不屑的瞥了李恪一眼,抽出长剑,用随身的绣帕擦拭着。

“你真的好兴致,还在这里春宵苦短,哼。”杨雁擦完了剑,收了鞘,戏谑道:“恭喜你啊,李治已经为你准备了几十个二八娇丽,只等着你进宫后给你享用呢。”

李恪本来还有些不耐烦的神色突然变的郑重起来,凝声道:“你什么意思?”

杨雁叹了一口气,状似不忍的道:“我的吴王,你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李治已经叫高季辅拟旨,准备对李泰出兵了。”

这事李恪是知道的,他在宫里的耳目也很多,自然知道了这件李治并没有刻意隐瞒的事情。如今听她这么一说,眼球一番,道:“那又怎么样?”

杨雁本来就冰冷的脸上越发的寒气袭人,声音却越发的娇嫩。

“那你又知不知道,在后来对高季辅说了两个字呢。”

“好自为之吧。”杨雁诡笑了一声,已闪身出了房间。

李恪已经猜出了那两个字,他不怀疑杨雁会骗他。无论是杨家的子孙,还是唐家的血脉,都是最高贵的血统,这种人,可以在政治上用任何手段,但最不屑的,就是说谎。

“皇上,你真的打算对我下手吗?”

李恪对着那弯在黑云中穿梭的明月喃喃自语——

同样的夜晚,同样的月色,同样的勾心斗角。

“刘云,这是真的?”

长孙无忌明显喜形于色,他早就等着这一天了,这回倒好,不用自己亲自动手了,李治既然已经活了心思,就肯定会有所行动,自己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加上一把火就好了。

“大人,是不是要集合士兵,准备勤王了。”

刘云跪着问。

长孙无忌老奸巨滑的眼睛转了两转,然后道:“不,皇上现在还在犹豫,我们最好去加把火,你找到虎狼,让他们制造一些假象好了,无论是真是假,皇上都会对李恪起疑。”

“这人呢,只要你有这种心思,有时候就由不得他了。”

长孙无忌似乎实在感叹李治的身不由己,又或是在说自己,就不得而知了——

七月一日的清晨,李治早早的就从龙床上爬了起来,连续两天的“奋战”完全把他从低迷中拉了出来,也许男人就是这样吧,享受过征服的快感之后,才有精神做男人该做的事情。

而这两天唯一令他有些不爽的就是杨雁竟然和李恪拉上了关系,李治不是怕李恪多了这样一个助手,而是怕杨雁和李恪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若是这样,李治说不得也要效仿李世民一回了。

反正他已经完全的抛下了世俗的束缚,道德,是用来约束百姓的,不是用来约束统治者的。

李治突然有些开始喜欢封建王朝的制度了,至少你可以随心所欲,不用看任何人的眼色。

今天是中朝的日子,也是李治正式下旨讨逆的日子,他知道现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两天他可不似旁人眼中的荒淫无度,暗地里,他已经秘密的令唐风传了三道密旨,分别调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景国公李道宗入京,说是参加李世民的葬礼,其实……

李治在圣旨上就是直接指明自己的忧心,命两人带兵进京,并亲写了圣旨,附了调兵令牌,以李道宗暂时接管京城外围分别驻在太原、定州、文水的六万禁军。若京城有何异动,半天之内就可以赶到京师勤王,而以皇城的坚固,守上半天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

第三道圣旨就是命还未正式接巡察使旨的民部侍郎殷天授,秘密将太仓之粮完全储备,以应急之用。

其实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秘密完成的任务,太仓之中的探子也不知有几许,李治本来的意思就是告诉李恪,不要有异心。

“皇上驾到!”

李治今天第一次如此精心的穿了龙袍,并戴上了以前不愿意戴的皇冠。

“我大唐开国之时,高祖就曾对裴寂说道:“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忝为君王,日夜忧虑,若君臣上下相蒙,互不信任,那岂不是朝纲败坏,朝廷上下相蒙,百姓更然。我大唐岂不是要步隋朝后尘?”

长孙无忌出班道:“皇上,太宗皇帝以直言纳谏定朝纲,自是防此。”

“长孙大人此言差矣。”张行成也走了出来,对着李治拜了拜,又道:“若君清而臣昏,上明而下蒙,即使皇上在有纳谏之胸怀,怕也无济于事。”

李治点点头,又道:“张大人有理,不过还是失之偏颇,若皇帝清明,而大臣昏聩,那这皇帝就不算清明了,既是清明,就应该拜贤臣以治国。养着一群贪官污吏,即使在想搏个圣君之名,怕也是枉然。”

“各位大人,朕亦想效仿太宗纳谏之美事,但朕更希望众位大人能尽职尽能,整天只捕风捉影,那怎么算是贤臣!”

说到这里,李治拍案而起,笑道:“前日竟然有人诬告吴王意图谋反,真是滑天下之大谬,三哥忠于大唐,怎是谋反逆贼。朕当时就怒斥他是小人。众位大人说是不是?”

分列两排的文武大臣面面相觑,李恪站在那里愕然不语。

武将里的赵孝祖出班道:“皇上所言极是。吴王的才华众人皆知,想是有人搬弄是非,皇上英明,自不会被那些舞文弄墨的小人所蒙蔽。”

“前日司天监李淳风秉奏说八月将有大震,朕亦受先皇托梦,八月初一,天降大震,各位大人想来已经知道了,大理寺卿唐临来了没有?”

唐临闻听皇上召唤,出班跪倒,口称万岁。

“京师重地,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唐临,朕命你在半月之内察京师之疏漏之处,京城一百零八坊都要察。朕的皇宫也不例外,唐临,你从今日起就要开始准备,九寺皆由你调遣。若当天有人死伤,朕拿你试问。”

“谨遵圣旨。”唐临接旨后,面色凝重的站回了班列。

皇上让自己查视京师,这并没有什么,可皇上刚刚还说,皇城也不例外。皇城可不是自己的管辖范围啊!

唐临是主管刑政的官员,手下的捕快皆是精明能干之人,前日他的手下就告诉他,说是京城内外皆有兵马调动的迹象。至此多事之秋,皇上竟然将皇城的查视权利都外方给他,若不是对他极度信任,就是已经对他产生了疑心,拿此试探。

唐临可不会天真的认为,李治会念着旧情,若是那样,他又何必今天在这朝堂之上做这一看就知道别有用心的表演呢。

唐临心里想到了这么多,可明面上还是得接旨,接旨,麻烦;不接旨,更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