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朝阳后的风云声
作者:祈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176

如果永徽年间的历史是一条垂直九天而落的惊天瀑布,那永徽前三年就瀑布前那条还算舒缓的潜流。大唐的百姓们只知道,在这三年来,在当今皇上的整治下,朝廷上下一片清明之气,而且皇帝重用了一大批年轻有干劲的官员。而朝廷就是国家的心脏。而这颗心脏,正以全力负荷飞速运转着。

如果说大唐的百姓能想起的几件大事,除了兴修长安学院以外,就是朝廷颁布的互市之策了。

永徽二年,当今天下下诏,开放东土蕃,北突厥,西新罗、百济,南夷的商市。此举动,完全颠覆了大唐天朝的地位。当时的反对浪潮,几乎将长安城淹没,可当长安发生了一次没有记入史册的“重九三日”的事件之后,一时间,全国所有的反对声全部都消失了。

这是一场不光彩的杀戮,这也是一场没有公开的杀戮。平常百姓谁也不知道当天发生了什么事,只是从承天门经过的时候,还能远远的闻到刺鼻的血腥味。而第二天,朝廷之上就少了一大批的老臣,有的致仕,有的据说隐居避世去了,只是后来无人在得见。

可惜时至贞观遗风,大唐上下铁桶一片,有人写文散步天下说天子好声色犬马,不习五经六艺,理应废除,可惜虽有人动心,但终究无人敢响应。因为在百姓民间,到处流传着天子与吴王、濮王之间的故事,每个人都相信,这个天子,是根本就不把那些谋逆的人放在心上。在皇帝看来,谋反,只有死路一条,即使是为天下所望的李恪也是如此。

两仪宫的御书房里,平常的书桌上架奇特的不见了,整个房间里空无摆设,只有一张刚好遍布地面的地图。

地图不是纸质,是用丝绢绣上去的,说是地图,其实就是地毯。

李治赤着脚走在地图上,时而冥思苦想,时而大笑,时而皱眉。

门被轻轻的推开了,小桂子在外面道:“皇上,高大人来了。”李治头也没抬的道:“让他们两个进来。”

过了半晌,还不见人进,李治奇怪的抬头一看,高季辅和张行成尴尬的看着穿的非常“暴露”的李治。

“你们两个,不要发呆,快给朕进来,怎么,不敢在朕面前赤足吗?”

两人无法,只得脱了鞋,又踌躇了片刻,看李治低头似乎在考虑什么事情,张行成使了一个眼色,两个人轻步走进了房间。

李治似乎把两个人忘了一般,还是那样欢怒无常,又过儿好一会儿,才恍然想起两个人,自己席地坐到中间,指着前面道:“两位大人就坐这里。”

“你们可是奇怪?”

李治见两个人偷眼看身下的地图,用手一指身前,说道:“你们看,这,就是长安。”

长安不是在地图的正中,李治特意吩咐过了,这地图完全是按着比例来的,西到天竺、东临瀛洲,北至突厥牙帐、南到文单城。整个地图呈圆状,非常完备而又明确的标识出了大唐的四邻以及大唐的国土。

“你们看,我大唐地处中原,地大物博,百姓生活富足。但四邻虎视眈眈,强敌环绕。古人说先发制人,朕这次找两位大人来,就是来看看,这土蕃、突厥、高句丽,哪个对我大唐的威胁最大,而那个又最容易对付。”

高季辅仔细看了看长安上的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又用手摸了摸,一脸的好奇。

张行成一看皇上把眼睛飘向了自己,看高季辅那样子,也是不准备先说,又四下望了望,才说道:“皇上,以臣来看,这最大的威胁当然是高句丽了。而最好对付的,恐怕是土蕃。”

李治摇摇头,表示否定,又把头转向了高季辅。

高季辅咳嗽了一声,似乎是怕让人听见似的,小声道:“皇上,这威胁最大的,是土蕃,这最好对付的,如今看来,是突厥。”

李治看高季辅小心翼翼的样子,莞尔道:“朕的皇宫也不是什么可怕的地方,高大人怎的如此。”

说完看两个人的肩膀都松了下来,暗地里点点头,面色依然不变的道:“你们看看这地图,从地图上,土蕃在西、突厥在北,而高句丽在东。朕知道两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不过以朕看来,其实谁对我大唐的威胁最大,一眼就能看出来,说句俗话,谁的地盘最大,谁对我大唐的威胁也就最大。”

高季辅和张行成一愣,相互看了一眼,心中不言而喻,地盘最大的当然就是土蕃了。

“皇上,”张行成挪了两下,离土蕃近了一些,又仔细看了看才道:“恕臣鲁钝,这土蕃虽然地广,但恐怕人口稀少,在说如今景国公刚刚出使土蕃而归,据他说,土蕃应该无染指我大唐之意。”

李治抬起右手用力的摆了摆,语重心长的道:“张大人眼光太过狭窄,谁说联姻了的国家就不能是敌人了。记住朕的一句话,国与国之间,有的永远是利益。一切的情的关系,只不过是用来掩饰的手段。倘若现在攻我大唐的利益远远大于与我大唐合好,我想,禄东赞会毫不客气的。”

张行成似乎不太懂,只有高季辅的脸上有些释然。

“你们看,土蕃的陈兵都在这里。”李治指了指靠近大唐的几个土蕃的地域道:“土蕃四周只有我大唐最具有威胁性,所以土蕃的陈兵都在这里,况且这里的人口稠密。你们以为土蕃乃域外蛮人,可知道土蕃的人口几近千万,我大唐不过四千万人口,而土蕃的军队数十万,几乎和我大唐持平。这是何原因?”

看两个人虽然已经懂了,但还是不开窍,李治又道:“你们都是文官,朕就从文这方面说说,土蕃自文成公主西嫁以后,文化方面的发展远远出乎大唐的意料之外。在朕看来,太宗皇帝下驾文成公主,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高季辅闻听李治提起太宗皇帝,脸上有些黯然,失声道:“先皇下驾公主,实在是迫不得已。”

李治点点头,“这朕知道,当时也的确形势逼人,所以你们就更应该看出土蕃的狼子野心。而这几年,土蕃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这才是朕最不放心的事情。”

看两个人的表情都甚不自然,李治笑道:“怎么,没有想到朕如此无情?你们不要为了番外的愚民而不安,若是土蕃是我大唐的领土,土蕃的百姓岂不是能过上和我大唐百姓相同的日子,不过朕也没有那么伟大的想法,朕只是在为我大唐的安危考虑。安邦定国,必然是先安邦,后定国。朕不是性喜侵略的君主,可有些仗,不打不行。”

刚说到这,就听见外面小桂子又道:“皇上,景国公,契苾何力将军已经到了。”

两位将军性情豪放,自然不拘小节。几人又重新坐下以后,李治没有理两人,又继续道:“你们说说,被我大唐灭掉的前隋,隋炀帝征高句丽,可是因为他穷兵黩武所致?”

高张两人是文官,情知皇上现在说,肯定是想让两将军回答,当下就默不做声。

“皇上,征高句丽,算不上穷兵黩武吧。”

契苾何力眼睛圆睁,兴奋道。

“景国公,你说说。”

这几年李治对李道宗的期望最高,因为他不但成功的完成了李治交付的任务,甚至还另外的在土蕃安插下了几枚能有大作用的棋子。而他回来以后,就军事方面,李治甚至专门找过他多次,每次都与李道宗详细的探讨军事韬略。而大多时候,都是李治在举例子,而李道宗在想该如何破解,就这样,一年的时间,李治几乎将后世经典的战例都列举了一遍,所以他更加放心由李道宗去征高句丽。

李道宗情知皇上这是在考自己,清了清嗓子,道:“臣以为,征高句丽,无论是前隋,还是我大唐,都是必然之事。”

“大唐征高句丽暂且不说,前隋因征高句丽而亡,如何见得必然?”

契苾何力疑道。

李道宗得意的笑了一声。“先皇数征高句丽,相信大家都明白。而前隋征高句丽,想是要将这个威胁扼杀在摇篮里。”

其实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明白这些,只不过文官大多都读惯了圣贤书,对这些政治上的算计,还不能接受而已。

李治听李道宗大说了一通,摆手示意他够了以后,又道:“诸位,高句丽在朕的眼中,只是弹丸之地。弹指之间,就能叫其灰飞烟灭,怎这次叫诸位来,实在是想听听大家对土蕃的建议。”

PS:佛都有火了,汗,宽恕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