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朝堂巧现骆宾王
作者:祈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666

午后的日光让人感到慵懒,每个人的眼圈里都有了些倦意,可这些站着的文武大臣们,谁都知道,现在可不是瞌睡的时候,天威震怒,若是稍有不慎,殃及池鱼,岂不冤枉。

李治怒气冲冲的回到两仪殿,冷眼扫了长孙长孙无忌一眼,看他在那里假寐,冷哼了一声。

李治这次是真的怒了,自己在芙蓉园逛的好好的,没想到上来个书生就要告御状,书生口口声声说自己曾经有幸一睹天颜,可这话谁信呢。长安城里见过李治的人确实不在少数,可一个普通的书生上来就说见过李治,李治说什么也不相信,再说了,谁的画像都可以传,皇上的画像,谁有胆子传?

这次李治在芙蓉园可是露了大脸了,这天也不知道怎么的,似乎整个长安城的读书人都知道皇上今天要来似的,李治终于知道,什么叫做众目睽睽之下。

冷眼将文武百官扫了个遍,最后李治还是将目光停在了长孙无忌身上,这个老狐狸,这几年一直没有抓住他的尾巴,也就这么由着他,反正他的权利只是表面上很大,但实际上几乎都被李治抽空了,李治还在琢磨着,他们难道就不垂死挣扎一下吗。

“宣那书生上来。”

又呆了半晌,李治咬牙道。

不一会儿,自殿下走上来一个书生,百官偷眼一看,顿时感觉有些可笑,心想怪不得皇上发飙,这个书生,实在是——

实在是太小了。看他身高,也就十三四岁,即使在少年早成的古代,众人都有些啼笑皆非。如今一个三尺孩童,竟然嚷嚷着要告御状。

说是孩童,可这书生礼数齐全,三跪九叩之后,跪着等李治发话。

李治已经平复了自己的心情,但还是狠狠的瞪了长孙无忌一眼,明摆着告诉他,要给他好看。然后把眼光转向殿下跪着的人,问道:“你要状告何人啊?”

那书生丝毫慕初次见君王的觉悟,声音四平八稳的道:“皇上,草民青州骆宾王,为天下书生请命,状告我主万岁,私改圣贤,亵渎我巍巍中原之文化。”

“扑通——”

群臣疑惑的抬起头,猛然间又低下头,谁都装作没有看见李治从龙椅上摔了下来。

骆宾王的话太过骇人,以至于竟然没有人出来喊大胆了。

当然,文武百官都不知道,李治不是因为骆宾王要告的是他而吃惊,而是本身就对骆宾王的出现吃惊不已。

“这个骆宾王怎么会来京城呢,唐风怎么也不和我说。”

李治整了整身上的龙袍,咳嗽了一声,看下面的人都巍然站立,不禁佩服他们的修养,竟然没有出声,又看了一眼骆宾王,才柔声道:“哦?你说你要告朕,说说看。”

骆宾王凛然不惧,高声道:“皇上要改革文字,我唐唐数千年中原文化,岂不是要因为皇上而流失殆尽?当然秦始皇焚书坑儒,遗臭万年,莫非圣上你也要效仿?”

李治早就知道骆宾王是一个胆大包天的人,又是一个倔强的书生,想来这也应该是别人授意,他刚好有这意向,就被利用了而已。

不过文字改革确实比李治想象中的难度要大的多,现今只有长安书院,这天子脚下的书院,才开始普及简化字,而其他的地方行政,根本就是任你百般命令,他自安然不动。

文武百官本来就对这事儿比较反对,看如今这骆宾王如此明说,都禁不住交头接耳,一个个都在思虑,皇上会将这书生如何如何。

在他们的眼里,甚至是长孙无忌的眼中,这书生都死定了,改革初始,皇上一定会找人来开刀,这也是为什么百官都反对这项决定,却少有人出来说的原因。如今突然站出来一个不怕死的书生,还在大唐的百姓面前将皇上的真面目揭穿,他不死,他才奇怪了呢。

不过李治显然没有像他们想象中的大怒,反而很和气的对骆宾王说:“恩,不错,你说的有些道理,不过朕可没有焚书坑儒啊,朕只是推行简化字,并没有强迫你们去学是不是?”

骆宾王反驳道:“那皇上还下旨说三年以后,科考全部要用简化字?”

李治嘿嘿笑了两声,感觉似乎有些龌龊,才止住道:“朕只是要自己身边做官的这些用简化字罢了,至于你们全天下的书生,随你们的便,中原文字寓意深刻,博大精深,朕可没有断了他的意思。”

骆宾王一时语塞,这皇上说的看似合情合理,但科举用简化字,那全天下的书生还是非学简化字不可,寒窗苦读为的就是一朝能榜上高中。

李治见他不说了,起身对百官道:“众位大人都回了吧,阎立德留一下。”

“是,皇上。”百官鱼贯而出,长孙无忌回头看了骆宾王一眼,眼中阴霾一闪即逝。

骆宾王对于皇上对他的态度百般不解,自己一个无名书生,竟然得皇上如此看重,本来自己说话就很重,而且都是大逆不道之言,而皇上在百官面前,竟然神色不变,丝毫不放在心上。看来这个皇上,心胸还是很开阔的。

一路上,骆宾王脑筋急转,自己真是撞了大运,非但没有被皇上杀头,而且被带进了宫,自己这一辈子,恐怕就只有这一次进宫的机会了。

不过伴君如伴虎,若是皇上想秘密的杀掉自己,那可真是太冤枉了。骆宾王一会高兴,一会又忐忑不安,虽然来的时候,已经有了死的觉悟,但事到临头,他还是有些揣揣。

带着两人走进了御书房,李治才收起笑容,严肃的对阎立德道:“阎大人,你是工部尚书,自然应该懂得土木之学,你来说说,我大唐如此辽阔地域,哪里最适合建造一座能照应四方,且地理优越的城市?”

阎立德看着硕大的大唐地图,心头一惊,暗自揣摩,难道皇上准备迁都,这可是大事儿啊,看样子自己竟然是先知道的,这难道预示着自己将被皇上看重了吗?

心中微微有些喜悦,阎立德看了一眼地图,指着一处地方以极为确定的语气道:“皇上,该是这里。”

李治哦了一声,思索了一会儿,才道:“朕准备建造一座堪比拟长安的城市,这可是名垂青史的机会,你下去准备,给朕递交一份对这城市的详细需求分析出来,这里要有地理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你自己需要什么人,自己去找,一个月后,给朕交上来。”

阎立德喜形于色,若是真的由自己主建一座城,那无论自己名声功绩如何,这史书上,肯定要垂上自己的名字了,这好事儿,可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遣走了阎立德,李治才对身体已经微微发抖的骆宾王道:“朕记得你就是那个青州什么县令的儿子,七岁做了一首‘鹅’,是吗?”

骆宾王大吃一惊,他哪里会想到,皇上竟然知道自己。

“你这几年是不是在道王那里供职?”

李治见他不答话,又问道。

道王?

骆宾王也是冰雪聪明之人,只一刹那就明白了皇上不杀自己的原因,心中暗自吃惊的同时,也知道皇上不是欣赏自己,而是现今需要自己,而当自己的话都完了,那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到那个时候,自己的性命可就危如累卵了。

李治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东北方的战事已成定局,胜利只是时间的问题,两个月的时间,足够那边安抚人心了,而他的目光,自然就从东北方收了回来,转而放到了别处。

唐初时外方的王侯权利都不是特别的大,况且大多是忠于大唐的,有一部分还是皇室。道王李元庆,自然就是其中之一。

而李治对李元庆的关注,也从来都没有停住过,因为他还需要这位政绩卓著的王爷,辅助自己平定战后的民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