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敌人永远的噩梦
作者:祈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84

高藏住的地方虽然不是皇宫,但也算是讲究,里里外外的侍女不下百人,这比大唐天子的配置还要高一些,不过从云知道,这些只不过是盖苏文为高藏准备的温柔乡罢了。

“高藏皇帝。”

进得屋内,从云见高藏坐在椅子上发呆,两个眼睛暗淡无神,心中不屑,嘴上叫的也不怎么客气。

高藏似乎是在沉思中被惊醒,微微有些不悦,但一见是从云,立刻哑了声音,他不是一个笨人,自然看得出唐兵对这位年轻的将军的畏惧,自然而然的也就认为这个从云,应该是唐军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从将军,这,契苾何力将军没有来吗?”

从云漠然的望了高藏一眼,看他有些慌张了,才从怀里掏出那封乞降信,扔到高藏的身前道:“契苾何力将军忙着呢,你看看你们高句丽的大好臣子,你说,这该怎么办?”

高藏疑惑的捡起信,只看了一眼,脸就变的通红,似乎看到了天底下最让他无法忍受的事情一般。

看了一会儿,高藏的心情渐渐好了,没有想到这个泉盖苏文也有这么一天,哼,当然他杀了高藏的父亲的时候,高藏表面上顺从他,感激他,暗地里却对他恨之入骨。

当然,为了活命,他不得不委曲求全,无奈盖苏文老奸巨滑,做事做的滴水不漏,他身旁的侍女宫娥,全都是盖苏文的亲信。这几年来,竟然没有一个人对他许下的种种好处动心。

“从将军,这,万万不能接受他的投降,盖苏文弑君谋反,理应诛其九族。”

从云的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

“这个,我们唐军本来就是为了铲除皇帝身边的奸邪而来的,但如今盖苏文已经投降,若是还强行进兵,岂不是让高句丽的百姓以为我们别有所图,到时民怨四起,我大唐里外不讨好,那就得不偿失了。”

高藏一愣,琢磨着从云话里的意思,半晌才诺诺道:“那将军以为如何?”

从云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一字一顿的道:“这样吧,你写一封诏书,斥责盖苏文为乱臣贼子,并昭告高句丽,说我唐军是为了拯救高句丽的百姓而来,是为了高句丽的和平而来。盖苏文谋逆罪不可赦,无论是你,还是大唐,都不接受盖苏文的投降。”

高藏想了一会儿,点头道:“唐军如此助我,这是理所当然,大唐果然是天府之国,心胸开阔,待我这就起笔。”

从云含笑点点头,高藏不知道,一般从云笑的如此开朗的时候,他的手下,总会是血流成河,白骨成山。

………………

这封诏书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高句丽,因为是高藏皇帝亲笔,所以几乎所有高句丽的百姓都确信,盖苏文是乱臣贼子,而大唐军队,则是高句丽的救星。

“契苾何力这个老家伙真是好手段,他什么时候脑筋如此灵活了。”

薛仁贵看完诏书,轻笑道。

沈从没有答话,只是脸上高深莫测的笑容让薛仁贵确信,这个神秘的小将,肯定是知道内情的。

“这几天与对方接触了几次,不过都是试探性的,盖苏文的军队如今气势低迷,以我的估计,他们坚持不了几天了,尤其是此诏书一下,他名不正言不顺,士兵自然不能尽心为他打仗了。”

薛仁贵点点头,表示自己赞同沈从的看法,手指自然而然的敲着刀把,沉默了一会儿,才道:“那你说,盖苏文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才好呢。”

沈从沉默了,他不太确定这个盖苏文是不是会如同京城里估计的一样走那一条路,毕竟那看上去并不好走。

“将军,将军。”

帐外蹭蹭跑进来一个士兵,见到薛仁贵,长呼了一口气,双手托起一个竹筒。

薛仁贵知道这是探子的密报,亲自接过来,用手一捏,将里面的纸条扯了出来。

纸条简明扼要的写了一件事,那就是,百济出兵,趁火打劫。打着救援新罗的旗号,在新罗的土地上肆虐。

“这真是一块肥肉啊,看来谁都想要得到。”

沈从若有所思的听薛仁贵感叹了一句,接过纸条看了一眼,不禁脸上露出了让薛仁贵惊异不已的笑容。

“看来自己还真是白担心了,皇上说的对,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百济出兵的消息也不知是怎么的,竟然如同一阵飓风一般,刮遍了高句丽的土地,似乎一夕之间,所有人都知道,一直沉默的百济,也终于忍不住了。

盖苏文当然很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对于百济的无耻,他没有任何的反感,他明白,百济以前的虚与委蛇,本来就是缓兵之计,只不过两方都默认罢了,如今百济出兵,也是意料中事。

“真是天赐良机,这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哼。”

盖苏文一脸气愤的对着帐下的几员大将道。

“将军,不若我们去讨伐他们,让他们知道,违背将军的国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手下人说的虽然鲁莽,但正和盖苏文的心意,他忙接到:“金将军说的不错,传令下去,三军准备,午时之后,并发百济。让那些小人们看看,我高句丽的子民,是不容许背叛和欺骗的。”

“是,将军。”一众人回答了一声,知道自己终于可以暂时不与唐军决战了,心里也松了一口气,百济嘛,和唐军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在他们的眼中,灭百济比新罗还要简单的多。

当然,如今也是迫不得已,他们只有这一个机会了,否则在拖下去,待唐军合围,天大地大,可也没有他们的去路了。

盖苏文不清楚的是,若是唐军想将他围剿,就不至于等上这么多天了,盖苏文虽然老奸巨滑,但如何比得上唐军中数位当时的一流名将。只不过是为了整体战略的需要,唐军虽然攻无不克,但还是放缓了步伐,而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时刻。

其实这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但因为有了李治,这个就喜欢从战略上思考问题的大唐天子。李治对高句丽的形势了如指掌,他也知道,拿下高句丽和新罗,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他的目标还有一直未动的百济,所以他就密令薛仁贵,对与百济接壤的地方退避三舍,绝对不能闪出一个唐兵,如今这么多天,百济终于按捺不住,出来打野食了。

而围困盖苏文,也是要逼他往百济走,只有这样,李治才能名正言顺的战火带到百济的土地上去,也只有这样,唐兵才能堂而皇之的对百济进军,如此这般,百济这块土地,也要插上唐朝的军旗了。

也正是如此,在这场战争结束的时候,虽然每个人都不说,但即使是从云,也从心里对这个皇帝畏惧。这般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统治者,将会是与大唐作对的人的永远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