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 不放过一枚棋子
作者:祈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377

令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来人走到门前久停住了,似乎并没有进来的意思。

李道宗霍地站了起来,手扶起腰间,双眼盯着门旁,刚要踏前,就听门外轻声道:“李道宗大人在吗,微臣薛凌,奉公子之命,请两位过去。”

李道宗身子一震,转头对李元庆点点头,两人都没有想到,李元庆刚刚到京城,皇上久迫不及待的召见,莫非有什么急事?

不过两人显然想错了,李治突然找他们两个,只是心血来潮,自己在宫里呆着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了,跑到翠微山闲逛,突然想起两人,才吩咐人找他们两个过去。

翠微山长安书院里本来就有李治的行宫,偶尔在宫里呆着无聊的时候,就喜欢跑出去,而相对于人山人海的芙蓉园和其他地方,翠微山的长安书院,显然是一个幽静而又安全的地方,所以在薛凌的力谏之下,李治就秘密的在书院的后院禁地处建了一座行宫。

一路上薛凌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在前方领路,李道宗是知道这个行宫的,路上李元庆要问,被他用眼神止住了。这事儿也没有什么可问的,到了就知道了,事实上,这种事情,自己知道的越少,就越安全。

李元庆只在几年前见过皇上一眼,当时的李治显得有些稚嫩,行动话语之间,还带着些许青涩,而如今再一次见到天子,李元庆不禁感叹一个人的变化之大,竟然到了如斯地步。

事实上李治才穿着很随和,只是一身普通人的短衣,若是不知道他皇帝的身份,第一眼看上去,还以为是哪家的公子呢。

可若是知道了他的身份就不同了,在李元庆的眼中,如今的李治锋芒内敛,随和的举止之间,带动的却是帝王的威风。

“叔叔,您来了。”

看着皇上的笑语盈盈,李元庆有些拘谨,毕竟天子叫你叔叔,这话叫的是很亲近,可在皇家里,越亲近,久越有威胁性,这谁都知道,虽然明着谁都不说,可你看如今被皇上称作舅父的长孙无忌,还不是一个被冷落的下场。

李治显然不能让李元庆大拜,毕竟是长辈了,这个叔叔,李治这一辈子也见不得几回,想起他来,也全是因为利益,这多少让李治的心里有些不舒服。

生不逢在帝王家,这就是因为帝王家是没有亲情的,一旦你成了皇帝,那你所有的亲人就有可能成为你致命的敌人,而皇帝女人千千万,能真心爱的,却没有几个。

有时候李治还真想做李隆基,可就是没有哪一个女子能让他付出到如斯地步,不过若是真的有那样的女子,李治说不定为了大业,还要狠心……

“这几年众位大臣对叔叔的评价甚高,豫州在叔叔的治理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不能不说是叔叔的功绩。”

李元庆没有想到皇上对他评价如此之高,事实上,他政绩虽然卓著,但并不一定能拔得头筹,唐朝的官员大多廉洁,地方官虽然不一定能有多大的成就,但百姓安居,这种简单的事情,大多数的官员都能够达到。

“叔叔不要以为朕是在说闲话,豫州之兴盛,全赖与叔叔,豫州是我大唐的重地,先皇以叔叔为刺史,自然是有目的的,叔叔不会不知道吧?”

李元庆若有所思,他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然自己跑到豫州,其实有一半是自己的意思。当然长孙一脉势大,自己斗不过他们,就想着能避开,于是太宗皇帝就给了自己一个豫州刺史。豫州确实算是河东比较富饶的地方了。所以这几年李元庆过的相当不错,甚至有些乐不思蜀,不想回京城了。

他和李泰不同,他自幼就无缘龙椅,自然也就不常在长安,对这里的感情也不深。

“李大人,豫州重要与否,你说说。”

李治看李元庆不以为然,转眼问道。

李道宗啊了一声,想了一会儿才道:“豫州是大禹所分九州之一,又称中州,中原,而且土地肥沃,河流遍地,应该是我大唐比较重要的农业中心,而且有很大的象征意义。”

李治点头道:“不错,豫州既然有中原之称,其地位可见一斑,几年来,叔叔在豫州励精图治,实在是辛苦了,不过豫州既然已经渐渐繁盛,朕想着,不能在让叔叔在豫州闲着了,不如调到京城来,如今我大唐,贫困的地方还有很多,有些地方战乱不断。叔叔是打过仗的人,自然有些经验。虽然劳动长辈实在不孝,但我大唐如今青黄不接,年轻的,朕不相信,就只能用叔叔这样的老将了,如今朕先用家人,天下人也久没有什么说的,叔叔说是不是?”

李元庆眼中精光直闪。看皇上的意思,只是想让他换个地方,并没有他担心的别的牵连,只是自己……

李治看李元庆有些犹豫,笑道;“怎么,叔叔不愿意?”

李道宗在暗处捅了捅李元庆,这个兄长是不是糊涂了,我不是说了吗,皇上说话一像像是商量一般,其实还不是命令,你若是和他讨价还价,那还不死翘翘。

李元庆猛然惊醒,忙答道:“只是犬子——”

李治把手一挥,“如果你放心,就继续在豫州做刺史吧,这也算是个世袭的位子了,怎么样?”

李元庆这时在无疑虑,看皇上看着自己,重重的点了点头。

满意的笑了笑,李治一伸手,一旁早已经准备着的小桂子将地图递了上去。

“你们看,如今契苾何力和薛仁贵横扫高句丽,大长我大唐的威风,只是这仗好大,收尾却难。朕可不想把我们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在还给他们,你们说是吗?”

李元庆对高句丽的战事并不清楚,如今看着地图上所画,高句丽和新罗分明已经被大唐完全攻占了,只有百济哪一小块地方还没有画上。

“皇上,只是若我大唐强行收了这一块,势必会引起民变,将来镇压起来,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李元庆娓娓道。

李治疑惑的看了李元庆一眼,又扫了李道宗一眼,那意思,是不是你教的。

不过李治也知道李道宗还没有那预测未来的本事,能算出今天自己会问什么。这么说,李元庆还是很有军事头脑的。

有点头脑久好,李治心道,刚好适合自己心中的条件。这样的全才,才是自己需要的,身为皇室,忠心上没有问题,年龄又大,经验上又没有问题,大大减小了失误的可能性。而且政绩摆在那里,说明他对治理地方经验老大。这恰恰符合了李治对于高句丽那边的都督的条件。

眼看着高句丽那边的战事已经进入了尾声,李治已经开始了善后。自己当然不能将打下来的土地在还回去。直接建一个都护府,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不过那样反弹必定甚大。大唐还要在那里浪费上几万的兵力。几万的兵力,那补给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本着能不浪费就不浪费的原则。李治还是决定,软硬兼施。派兵压摄,然后在辅以软功。在李治看来,伟大的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好办法。当然,这里的制,是弄一个傀儡,弄一个在十年内,能让那边完全倒向大唐的傀儡。

这样的人选并不缺乏,只是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李治决定在驻留一位有经验的文官,一是牵制,二是安民,三是渗透。

当时李治想的时候,并没有想起李元庆,他那几天正考虑派谁去的问题,偶尔听别人弹起中原的来历,才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一个能干的叔叔,既然有了资源,就要利用,这是李治的原则。

又谈了一会儿,李治虽然没有明说,可两个人都已经明白,皇上的意思,是要李元庆去东北。

“皇上,臣不善带兵,以后必定会有民众反抗,我恐怕不能胜任。”

李元庆还想推辞一下,毕竟那里的环境和豫州相差比较大。若是自己跑到那里,没个几年,别想回来了。自己的家眷全部都在豫州,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背井离乡,万一哪天出了意外,死到那里,岂不是悲惨之极。

“放心,朕会派有经验的武将领兵的,你不用管军事方面,只要用最快的时间,将那里治理好久行了。朕要你将我大唐的文化思想,全部给我灌进他们的脑袋,到时候让他们只记得,自己吃的是大唐的,学的是大唐的,连住的地方,也是大唐的领土就好了。”

李治显然不给李元庆机会,一口反驳道。

两个人相互看了一眼,知道没得选择。

想到了结局,却没有想对地方。高句丽,天。

李元庆心头苦笑,自己今后的命运,看来不能太平静了。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125178

叛神录之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