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节 匈奴(3)
作者:魔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06

经过数日的跋涉之后,汉使王乌终于到达了匈奴单于庭的所在。

自从漠北大决战之后,匈奴的势力就进入全面的收缩期,他们放弃了祖居的漠北草场,放弃了胭脂山,放弃了祭祖地,甚至放弃了传统的每年举行祭天仪式的龙城。

就龟缩在沙漠以南的绿洲与草原中,一面舔舐着自己的伤口,一面小心翼翼的警惕着那些正在崛起的新兴游牧民族。

譬如说,乌孙,大宛,还有他们的世仇,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大月氏。

一切为了战争,所以,现在的单于庭已经没有了二十几年前的那种奢华铺张的景象,匈奴人竭力节省下每一分的资源,将之全部投入到了恢复在漠北决战被重创,歼灭的十几个万骑的重建工作中去。

小时候,王乌曾经听到北地做生意的匈奴贵族说过,匈奴的单于庭,用丝绸做帐篷的底面,大帐的主要通道上,要用羊皮做地毯,当贵人出巡或者客人上门的时候,要有数百名奴婢跪卧在地上在一个人肉桥梁。

而现在,过去种种铺张,早就消失的干干净净了。

映入王乌眼帘的,不过是一个寻常的部族营地,朴素,整洁。来来往往的,也不再是奴婢与女子,而是一队队精干的骑兵。

看到这一切,王乌就收起了自己原先的轻视之心。开始仔细,谨慎的观察起周围的匈奴人。

无论如何,一个开始发奋的民族,爆发的力量,都是可怕的。

“欢迎汉使的到来!”一位中年匈奴贵族,骑着战马,走出营地,迎向王乌,他伸出手用匈奴人迎接客人的礼节,对王乌道:“我主大单于得知贵使前来,非常欢喜,特命我前来迎接,一路上,汉使辛苦了!”

“不敢,不敢!”王乌将天子赐予他的节杖拿起来,严肃的持在手中,他把胸膛高高挺起来,骑在马上,用汉人的礼节恭身回道。

同时王乌仔细的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个匈奴贵族。

他大约三四十岁的样子,穿着匈奴高层才有资格穿的狼皮裘,头上梳着许多条细小的辫子,大大鼻孔上至少穿着三四个鼻环,两只招风大耳上各吊着一只沉重的铜环。

一直陪伴着王乌的匈奴左骨都侯且兰奢见了这个男子,赶紧跳下马来,跪拜道:“奴婢见过左大都尉!”

王乌一听,立即明白了眼前人的身份,匈奴左大都尉!

按照匈奴人的官职排列来说,左大都尉大抵相当于大汉国的中尉,属于中央卫戍部队的最高长官,直接掌握匈奴单于庭的精锐。

这个官职,在匈奴历史上一直是由匈奴仅次于王族的三大权势显贵家族之一呼衍氏所把持。

在匈奴,呼衍氏以及匈奴王族挛鞮氏,一直控制着民政系统把持着左右大当户职位的兰氏以及另外一个后来兴起的权势显贵家族须卜氏,并为四大家族。

呼衍氏的成员,除了世袭的左右大都尉之外,他们还经常担任左右大将,万骑长之类的显要官职。

在历史上,呼衍氏的封地,本来就是在漠南一代,他们世代都生活在漠南地区,当初老上单于对大月氏发动最后一战,并将这个匈奴的世仇赶出匈奴的势力范围,扶持起乌孙国的匈奴主力骑兵,大多就是来自呼衍氏控制下的部落。

而在漠北大决战之后,漠北的匈奴势力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匈奴王族直属的左右屠奢王的主力几乎被全歼,兰氏控制的部落更被霍去病像赶狗一样一直从居延赶到了姑衍山以北,瀚海以西的荒凉地区,部族成员十不存三,势力全面缩水。

因此,现在呼衍氏的势力是匈奴各势力中最强盛的,即使是匈奴单于,在呼衍氏面前,亦也要保持足够的尊重。

不过,王乌却笑了。

他含笑着看着自己眼前的这位匈奴的权贵,让无数匈奴人仰望的左大都尉,用匈奴人的故旧相见的礼节,对左大都尉问道:“不知道呼衍且雕离大人是大人的什么人?”

左大都尉疑惑的看向王乌,眼中明显非常惊讶:“且雕离大人是本大都尉的伯父,怎么?汉使与我伯父认识?”

“呵呵……”王乌眨了眨眼睛,道:“三十年前,且雕离大人还曾经在在下的家中住过呢!我还记得,且雕离大人送了一把小弓给我!”

见左大都尉还在疑惑,王乌干脆点明道:“在下的父亲是北地商人王存,祖父是王幸,不知道左大都尉是否有印象?”

“哦……”左大都尉笑了,鼻孔上的鼻环叮叮当当的碰在一起发出悦耳的声音:“您是王存先生的儿子啊,本都尉年轻的时候听说过先生……”

“真是想不到啊!”左大都尉摇着头感慨道。

也不知他是感慨故人相见,还是在感慨这世界变化太大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故人的后代之间相见,总归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于是左大都尉非常热情的将王乌引进单于庭的营地内,两人说了一些双方长者的近况,都是唏嘘不已,感慨万分。

想当年,王乌的父亲与祖父跟呼衍氏还是有交情的,王家当年的贸易就赖于与呼衍氏的深厚交情,在匈奴境内可以畅通无阻。

可惜后来发生的战争,导致了汉匈贸易全面停顿,王家也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得到过呼衍氏的消息了。

王乌的父亲在前年病逝了,而左大都尉的伯父也在十年前受伤,不治死了。

左大都尉将王乌带到匈奴单于的帐前,他看了看王乌,道:“贵使,您看您这个贵国天子的符节是不是应该收起来的好呢?”

王乌微微一楞,最终点了点头,默默把手里的符节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然后拿来墨汁,对着铜镜,给自己的脸上重新涂上一层新的墨汁。

王乌明白,为了完成自己的这个使命,必要的牺牲是必须的,暂时的委屈也是可以承受的。

更何况,这涂涂墨汁,收一下符节,给匈奴单于一点面子,又不会死人!

-0-0-

恩,这几节主要是为后面铺路。

一来,让大家初步了解一下在这个时期的匈奴的政治,军事结构。

二来,牵涉到了本书中期的很多重要事件。

因为,后来发生的许多许多的事情,都是在王乌第一次出使匈奴就埋下来的导火索。

就不说了……再说就漏了,不过看过史书的朋友,应该多少猜出了一些后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