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东巡(下)
作者:注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04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是日,万仁天刚亮就带队打马出了通州城。张百户还连夜派人前行打探开道,当万仁到顺水村的时候,里长和乡绅父老都集中在村口等候了,且个个一脸惶恐。

锦衣卫进村,谁不怕啊。

顺水村位于通州城东北约三十里,是一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这种偏僻的小地方,山长水远的,七品县令都不一定愿来,可以用狗不理来形容。如今不但锦衣卫上门,还听说有一位从四品的钦差要来村子里办差,这是百年难遇的大事件。这不,里长是这样告诉村民的:从今天起,什么都不用干了,伺候着吧。

万仁可没有让人伺候的打算,他只是占了里长治所当指挥所,就让那些热情过度,说要设宴款待的里长和乡绅回家去了。紧接着,他让人把村子里几位耄耋老头老太请到治所,向他们打听黑井之事,很快,这些老头老太就把他带到村外一个荒凉的小土坡边,从荒凉程度来看,村民们肯定是不愿意靠近这块“不吉利”的地方,平时路过都要绕道走。

“把村子里的匠户都叫来,挖。”万仁下了一个简单的命令,不过,这个命令可把那些老头老太吓坏了,忙劝说这里是地脉所在,挖不得啊;甚至还有一个老太惊慌无比地述说着,村子里有谁谁谁因为动了这口黑井而不得好死云云,总之,怎一个迷信了得。

封建迷信,是断然要不得的,万仁知道跟这些老头老太普及科普知识是没用的,只是告诉他们:“圣上已着高人查明,天下有数处为害天下之恶穴,为了大明江山永固,要早早挖断这些恶穴,本官是奉令前来破此京东恶穴。不但要开挖,还要把恶水抽干,方可得全功。”

老头老太们听了这个说法,自然是没法再提反对意见了,因为在这些小百姓看来,皇上就是天子,天子说的话就是金口玉言,谁敢说是错的?!只是赛仙儿见丈夫说谎都不用打草稿且骗人连眼皮都不眨,三言两语就把别人忽悠住了,果然不负“万人坑”之名。一想到这,她想笑又不敢笑,憋得很难受。

即然这些老封建都被忽悠住了,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民壮更是被骗没商量,这不,吃过午饭之后,十几个民壮就开始大干快上地“挖恶穴”了,他们之所以干得这么热火朝天,也不是没来由的,因为万钦差许诺了:只要打出“恶水”,每人发十两压惊钱。

万仁这边忙得热火朝天,内阁派来当“眼线”的王大人还在通州府衙门里踱步,一副着急上火的样子,因为他听说万仁一早就出城了,去向不明。把目标人物给跟丢了,这眼线当得,实在是失败。请通州府派衙役出去打听,直到下午才打听到万仁去了顺水村。

要说王守仁是王状元的儿子,也是公认的精似鬼,连他的状元老爹都拿他没办法,就拿这次跟着出来当眼线一事来说,就是他出的好主意。不过很可惜,他遇到了一个行事如天马行空的人,要跟踪这种人,肯定不是一份好差事。啥也不用说了,马上让人备马,赶去顺水村看看吧。

当太阳下山之前,王眼线终于火急火燎地赶到顺水村,却意外地发现万仁携妻一起下厨,他们面前摆了几大桌子饭菜,还有几大坛酒。看这样子,似乎是要开宴。

不错,是要开宴,开庆功宴,因为就在傍晚时分,十多个壮汉合力挖通了一口宽三米深约十七米的大“黑井”,汩汩的“黑水”往上冒,万仁打了一些与瓶子里的一比对,确认是石油无疑,心中狂喜,马上让人杀牛宰猪,准备大开庆功宴,他自己更是亲自下厨,那些小百姓见了,都暗暗觉得惊奇。

钦差携夫人一道给小百姓下厨,这种事谁遇到过啊,相信用不了多久,这种爆炸性新闻就要传遍通州府。王眼线见了此景,这才明白万仁为什么走到哪都要带上夫人了,这种明目张胆的夫唱妇随摆明了就是在收卖人心嘛,不但把男丁的心给收去了,连女人也不放过。

万仁见王守仁披星戴月地出现在顺水村,忙擦了擦手把身上的围裙去掉,过来问道:“这么晚过来找我,有事?”

“哦,是有要事。”王守仁顿了一下,脑子急转就找到了一个理由:“过几日就是开漕节,通州府备下大典庆祝运河解冻开运,望祭酒大人亦能亲临。”

“原来是这事,哪日?”万仁皱眉问道。

“二月初二。”

“我还有很多事要忙,若是赶得上,尽量。”万仁确实还有很多事,他还有几个村子没走访呢,那些村子也有打出黑水的传闻。

“你这也就叫忙?忙着给小百姓做饭?”王守仁心中一阵腹诽,他以为万仁是在找借口推脱。当然,他所不知道的是,当自己跟同僚喝酒和诗的时候,人家万大人可能又要打出几口油井了。

跟顺水村民一道吃过了晚饭,万仁找来张百户,把一份写好的奏疏交给他,道:“派人星夜疾驰回京,将此捷报上报圣上。”

沾光这个词,张百户是明白的,他兴高采烈地出去了,心中还暗道:怪不得自己接到给万仁当护卫的命令时,锦衣卫的同仁都羡慕得不得了,原来万大人这边真有升官捷径。这不,才跟着出来没几天,就有功劳可记了。

“小仁哥,是不是该派人给小礼子送信,让他赶紧打道回京。”赛仙儿提醒道。

“是该派人给小礼子送信,不过不是让他回来,而是让他别把沥青打包运到京城了,运到南京去,江南富庶,很快也要广修马路,把四川产的沥青顺江调运到那去,也比较方便些。他还要等四川那边的事情上了轨道,才能回京。”万仁说完,赛仙儿就奋笔急书,一封简明易懂的书信很快就出炉。

有此精通文墨的贤内助,万仁也懒得练字了,而他写的那手毛笔字,简直可以用鸡爪乱抓来形容,若不是逼不得已,他就不献丑了。

忙完了文书工作,赛仙儿伸了一个懒腰,看样子真是累坏了。而每每这个时候,万仁总会非常体谅地绕到她的身后,帮她捏肩捶背,以此犒劳老婆大人。

+++000+++

万仁没有食言,在二月初一就回到通州城,准备按时参加开漕节大典。而早在两日前,锦衣卫加派了一支百人队过来,城内官民见到这么多鲜衣怒马的锦衣卫,紧张得不行,多方打听之后才知道祭酒大人代皇上东巡到此,而且已经来了好几天。

通州府上下官员听到这个消息,都对王郎中一肚子埋怨:哥们你也太不地道了,怎么就不早点给兄弟们通个气。他们之所以这么紧张,一是怕因为怠慢万大人而影响前程,更怕微服东巡的万大人是来查贪污受贿的,要不然行程怎么会搞得如此隐秘?!他们一想到这层,更是越想越怕,因为他们的老底都不太干净,朝廷上真要搞反贪,他们当中没几个是经得起查的。

这不,从正四品知府到九品的粮库大使,甚至于那些未入流的漕运官,几乎人人自危,都派人到万仁下塌的鹏程客栈外探头探脑,若不是摄于围守在四周的锦衣卫的威势,他们肯定挤破这家小客栈。因为他们都清楚,里面那个人只要在皇帝面前随便说上几句,很多人顶上的乌纱就要丢。

“张大人,您官居四品,品级比他高,按朝廷惯例,他要来拜见您的。要不您下一道请贴,请他到衙门议事。”通州府衙,一个通判向张知府提了如是建议。

“人家是钦差,见官大一级,请不动的。”张知府可不是傻子,他早就听说万仁是出了名的不近官情,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那种,除了李首辅,还没听说他到那个官员的家串过门,从一品的次辅都不见得能请得动他,自己个小小的四品知府,他更是不放在眼里。

“各位别多想,他此次出京是为寻油,没空见各位,还特意叮嘱本官莫将其行程透露出去,以免官场间繁文缛节耽误了办差。”见同僚有些风声鹤唳了,王守仁只得出言劝他们放宽心。

听了王守仁这话,那些官员心中还是忐忑不安,只能求神拜佛以保佑自己能过了这一关。

二月初二,龙抬头,通州运河岸边人山人海,多是商旅和通州城百姓,他们是来参加开漕节的。由于京杭运河北段已经大部分解冻,码头边停着数百艘大小不一的船只,大部分都是满载货物等着南下的货船,当然也有很多是朝廷的漕运船,这些漕运船从江南运粮北上来京,南下自然也不能空着,漕军多把船仓出租给商旅,收取船租补贴用度。

不过很可惜,北方物产算不上丰盛,江南所需的山货也不太多,反倒是北京多靠江南给养,这就造成了货船北上超载南下空载的局面,再加上航运缓慢,这就造成了运力的巨大浪费。

万仁知道,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一个办法,这就是改变运输方式。如果不用费时费力的漕运,只有两个办法,要么走海运,要么走陆运。

走海运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在明朝要想实行起来难度很大,因为风险太大,一旦失事沉船,朝廷若是处罚运粮官,未免显得太过苛严,没人愿意担这份责任;如果不处罚,就是纵容,运粮官肯定谎称沉船,暗中却将粮和船一起转手倒卖以中饱私囊。

走陆运的话,就得用马车,修马路。从北京到南京,地势平坦,修路并不难,难就难在要过黄河淮河和长江三道大河。小河可以搭桥,大河修不了桥只得用船运。这种水陆联运,要想方便快捷,除了要有好车和好船之外,还要有一种东西——集装箱。当然,没有大型起重机械,不可能做成几十吨的大箱,但是做成五石一口的粮箱,这也不难。运船做成平板船,马车做成平板车,粮箱下船就直接装车起运,省时省力。

按照每年运四百万石粮入京计算,五石一趟就要走八十万趟。如果马路修好了,按照保守估计,从扬州到北京十日可来回一趟,一辆车一年可以来回三十趟以上,最多需要三万辆车六万匹马六万运夫及辅助人员。

当然,这四百万石并不是全部从江南起运,其中有近八十万石是从山东和河南起运的,运程并不太长。总体折算起来,三万辆车是上限了。

用三万辆车日日不停地给朝廷运粮,万仁初一看到这个结论,觉得很荒谬。但是当他翻开漕运记录时,才发现什么才叫小巫见大巫:漕军有约一万一千艘漕船,十二万一千多兵力。每艘漕船可运粮四百石,一年只能来回于南北京一趟。一万多艘船和十二万人长年被困在这几百公里长的运河上,这才叫荒谬绝伦。

当然,这还不包括维护大运河的辅助人员。由于运河水位高于长江,漕船从长江进入运河时,必须过水闸,位于长江口就有三处水闸,而位于黄河附近的河段,为了解决泥沙淤积河道淤塞等问题,更是水闸密布。要管理这么多水闸,人员不下万人。另外,一些水流湍急的河段,要用牛马来牵船,这又要用到数千人力畜力,更别说每年要清除淤泥所要征发的数以万计的徭役了。

总而言之:大运河是大动脉这并不假,不过它是一条喷血的大动脉。

“不能再等了,要加快大修南北御道的步伐。”万仁暗暗下定决心。

“万大人,您可要发言?”坐在一旁的王守仁见万仁安静地坐在主位上,略有所思,就低声提醒道。

“哦。”万仁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站到台前,双手抬起向下压,示意下面的百姓安静,这才开口宣讲,口气十足的声音回荡在会场上。

“天下,利在交通,路通则商通,商通九州则天下富足...”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