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南方 第五十八章 运力
作者:淡墨青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37

曾志国的话,这些年轻的军官们并不能了解,一个个)7之色

曾志国也自知失言,当即哈哈一笑,把话头转过,稍停片刻,便又向着杨英明问道:“老哥,这里粮食收齐了,运送需得多久?”

说起这个,杨英明脸色也有点难看他沉吟了一会,方道:“大帅,江南少骡马啊平常时候,运送东西多半是靠船,不过这里没有水道直接到镇江,回来装运,也得大量人力况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船只后勤部原本有一千多匹辕马,骡子两千多匹,驴四五千匹驴子没甚大用,只能拉拉小型的车辆,拖动的东西不能太重,骡马的数量又很少,现在的这些数字,已经是搜括江南各处,汇总交给后勤部使用,再也没有办法多得了

况且,这些都是蒙古马,只有少量马匹是适合拉车的挽马

不过想想后勤部建立之初的窘迫情形,现在这样也算是差强人意了

只是天雄军现在四处调动平乱,战兵的铠甲,粮食药材还有各种辅助用的器材、兵器诸物都需要马车运载,后勤部不但不可能调出车辆来运粮食,就是现在的车辆也不够使用,还需加强

这么一来,粮食的运送还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了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似乎也只能征调大量的民夫,然后用从两千年前就传下来的独轮车运送粮食这种独轮车当然很落后,轮高而重,用左右两侧的梁杠来装载物品,天气稍微不好,这种独轮车就会把道路压出深深的车辙来,时间一久,修的再好的道路也被毁损了中国农村不要说现在,就是几百年后,几次有名的大战役就是靠着这种小独轮车运送粮食上前线,用几百万农民的血汗来保障了几十万大军的后勤补给

缺乏马匹,整个中国的道路条件一直不能维持在一个水准之上的水平,拥有大量的取之不竭的人力资源,历朝历代,自然是没有心思改良运输工具,只把这独轮车当成克敌取胜保障后勤的法宝了

曾志国的十万大军所需的军粮,最少得征调五十万或者更多的民夫,然后耗费掉大量的粮食之后,才能被运送到库

看到曾志国一脸阴沉,杨英明也有点讪讪然,他目视四周,轻声道:“大帅,各地的秋粮虽然交上来了,不过,大帅一样可以征调百姓做力役吃的粮食,反正四府之地不大,从上海这里到镇江,小车推四到六百斤粮食,来回算半个月吧,每人自己从家里多带半袋粮食,沿途路过再加征一些菜疏,让各亭督促当地百姓烧汤做菜,也不苦了他们这样,此事就能轻轻松松的办下来了”

曾志国呆着脸道:“实在没有办法,也只能如此”

收过秋粮再征调力役这原本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大明天下随便到哪里都是这种做法只是力役地种类有繁琐有简易比如有地只需要做十天半月地更夫或是看守一段时间地文庙等等

如果遇到修路扒河之类地力役那自然就算被抓差者倒霉

不过就算是再傻地官府也知道得给百姓供粮不可能抓了力役再教百姓自己出粮这样地话极易激起民变

想想一个大河工十来二十万人总有然后逼着百姓自己出粮再出力一旦有变地方官地人头自然不保

曾志国当然不怕有人来取他地脑袋就算是有民变他也并不在乎有天雄军地强悍兵力就算是百姓心怀不满也只得忍了

只是这样一来他在江南四府十九县地名声算是掉到谷底臭到不能再臭了

他杀士绅,兼并大粮户的土地,不免赋税,这些措施究竟还并没有伤到大量的普通百姓,不过,如果他为了省下粮食强令百姓自己负担的话,无疑就是加税,这将给数十万甚至过百万的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无疑,这等于是在江南原本严峻的局势上又添了一把柴火

他叹一口气,摆手道:“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措施”

这其中利害,杨英明当然也是心知肚明固然,镇江和苏州已经被参谋部与天雄军中的资深将领们定为必守之要地其中,镇江是连接苏州和松江的纽带,也是南京东面重镇,古称京口,现为镇江,向来是南京门户,镇江一失,则南京就会直面兵锋要想守南京,则必守镇江

苏州,则是江南枢纽,守住苏州,则是在江南插入了一根强有力的钉子,就算其余地盘尽失,也可以借此城来翻盘

所以在军部大本营的推演中,苏州与镇江是必守之地

天雄军不顾财力紧张和兵员素质的问题,极力扩兵,短短时间扩充到三万战兵和近七万辅兵的十万大军,自然也就是为了分兵守这两城做准备

没有十万大军,则必然无可守此两城

大明开国时,太祖派出徐达、常遇春和几乎所有的悍将,攻打已经形成了必亡之势的张士诚,当时的苏州城还叫平江府,明军主力攻打了几近一年,才把平江拿下因着此事,大明太祖也极为紧张苏州不下,江南不稳,如果出现什么变数不得不退兵的话,太祖又只能和张士诚在江南平分秋色了所以在打下平江后,明太祖极为愤怒,下令苏州各地要承担比别处高出十倍的赋税,这就算是有点恼羞成怒的味道了

前人有此眼光,后人自然也不会反不如前人曾志国的战略层面的考量已经清楚,依坚城,打长期的守城战,消耗建奴的力量,彼辈劳师远征,连苏州和镇江亦不得下,又哪来大量人马文官武将来投?以建奴有限的兵力,绝不可能在坚城下死伤太多他的天雄军只要牢牢抓住,军心不乱,他自己亲守苏州,派大将领三万人守镇江,时间久了,南京的明军再废,也会相机而动,给南渡清兵以压力最多半年,清兵势必退兵,就算不退,投降他们的明军也会完全丧失战斗力,甚至会大量的反水再投降过来

如此大局布置,等于是让镇江和苏州、南京这三城联成了一个战略带,整个江南有此三城,则大局稳定,而大局稳住,则变数必多,曾志国坚信,南明之亡并非纯粹的军事不行,而是诸多因素相加清军轻易得江南,南明失去有号召力的中枢,当是大战略层面的重要原因,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击败建奴逆天而行,并非是痴人说梦!

也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曾志国才敢行雷霆一击,灭掉所有敢阻碍他布置江南大局的士绅,他才敢不怕左梦庚的十三万大军,不怕黄得功与左梦庚来夹击,引起内斗只要大势不失,以南明的战争潜力,占着北方残破之地,人口流失,又有剃发、投充、降人、圈地等恶政,只要曾志国能在江南拖住他们继续南下的脚步,建奴想取得天下已经是完全绝望

今年这一关挺过去,最少也是南北朝的局面!

在这样的大局面前,曾志国已经容不得任何人挡在他的面前,不管是先圣门徒当今大贤,还是朝廷柱石,救时济民的官员,又或是安份守已的百姓,任何人,敢于在他的大局之下添乱的,也唯有反掌之间,诛灭而已!

这个道理,与他亲近的几个心腹大将自然都是明白的很所以在曾志国吩咐之后,杨英明虽然唯唯诺诺,不过还是擅自主张道:“虽然如此,不过还是要先做一些准备我已经教后勤部的人到各县去了,先与各县的分守,还有沿途各地的亭长们打声招呼,各地的乡约、亭长,也要做些准备,把要点力役的人先期准备好后勤部估计,近途的如丹阳和江阴等地到镇江,所需人力物力较少华亭、上海这里,就把粮食送到苏州好了这样,省一些路,也就少征调不少人手”

曾志国点一点头,道:“江南民间,也还有些骡马,不济也有不少驴子,虽拉不了多少,不过也还多征调一些吧独轮车太慢,耗费人力物力,能少用一些便少用一些好了”

“是的,大帅所见极是”

杨英明对这个决断也是无可不可,江南比较北方当然要少不少骡马,不过,本地富庶,大户人家中的骡马却是比北方的富户要多的多现在大帅对境内的富户士绅用的是高压手腕,刀枪之下,征调豪门大户的骡马,倒是省心省力的多换在别处,就不必想此事了

他拱了拱手,笑道:“那末,末将就去准备,秋粮已经征收完,早些运到苏、镇两地,比较放心一些”

曾志国无可不可,道:“杨老哥当真辛苦”

杨英明笑哈哈道:“哪里,大帅才是辛苦,我只是尽一份微薄之力,跑来跑去的,也不必操什么心”

他倒是老资格,与曾志国有说有笑,言语中也较少忌讳,让簇拥在一旁的人甚是眼热嫉妒

约德尔在一旁听了半天,这时候才皱眉发话,道:“既然独轮车太慢,为什么不在运力上多想想办法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