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江夏新貌
作者:本尊是个小虾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568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第九十八章江夏新貌

十一月的江夏城,虽然已经进入隆冬季节,但城外却依旧一片繁忙的景象,一队队服役的百姓,在疏通着城外田亩之间的河沟,山野荒郊之外,也出现一片忙碌的身影,在开垦着荒地,因为江夏出台了一条新的惠民政策,凡是开垦十亩荒地者,其中三亩田地不计赋税。开 心 文 学

也就是说百姓为官府开垦出了十亩田地,来年种植收成之后,若平均每亩收获谷物一石,那他们其中有三亩地的收成,是尽归自己家中所有,此政策保持五年不变。

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虽然到处都是荒地,但以前他们却不能随便开采,就算是开采出来,这些田地还是属于当地的地主或官绅所有,他们就算卖力种再多的地,收成的大部分却还是归了本地的地主和官府所有,他们所剩的,也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罢了。

可这条政策,却无疑给百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这也是江夏附近村庄的百姓,在这隆冬季节,依旧热火朝天的开垦荒地的原因,三亩地种好了,起码能收七石粮食,这对于一户平常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诸葛亮骑着的卢马,领着亲卫骑兵进入江夏南门时,城门守卫的军司马,早前一步就接到消息,让他们勿要行礼,以免引起百姓骚乱。

虽说如此,轮值的军司马,还是率领城门的一百军士,在城门之下,列好了整齐的队形,昂首挺胸的默默的举行了迎接仪式。

江夏城有四个出城的大门,每门安排一部军士把守十天,每部四百人,日夜轮值,分为四班,每班有军士百人,另外城中还有巡哨衙役分成若干批,分别由傅肜和糜芳统率,负责城中治安,另外江夏城的大营坐落在东门脚下,可驻军三万余人。

数个月前虽然刚刚经历了战乱,但由于诸葛亮领军及时赶到,所以城中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战祸,经过这几个月的恢复,城中今时的场景,比起以往,更加繁荣。

从新野三县迁来的一万三千户百姓,其中有七千户安排在了江夏的北郊,另外六千户百姓落户在夏口,这些外来人口的涌入,也为江夏城带来勃勃生机。

城南区域是江夏的商业中心,所以这条街市,也是江夏城中最热闹的地方,街面上商铺林立,宽十丈的街市上,人头涌动,一派热闹繁华。

诸葛亮一行队伍,在进入这片街市后,也都下了战马,牵着马匹在人群中缓缓而行,因为眼前的街市上,人头涌动,时不时还有些嬉闹的孩子,在街市上来回追逐,若是任战马驰骋,不但扰民,还有可能伤及无辜。

从未到过荆州的甄宓,骑在战马上,望着眼前热闹的街市,看着那些区别与冀州邺城物品,不由充满了新鲜感,置身其中的她,早一扫入城前的忧郁,整个人充满了兴奋劲。

“孔明大哥,没有想到荆州也这么热闹繁荣,一点也不比邺城差哦。”望着街面上琳琅满目的物品,甄宓东瞧瞧,西摸摸,一副乐在其中的神情。

“有什么喜欢的,就告诉我,我送给你。”诸葛亮点头笑道。

“其实看看就好,买不买并不重要。”甄宓甜甜一笑,留给诸葛亮一个靓丽的背影,似乎因为诸葛亮赞美她穿武士服漂亮的原因,最近这些时日,甄宓几乎天天穿着武士服,而且还在腰间挂了一把三尺佩剑,一副男儿装扮。

中途路过一家玉器店时,诸葛亮想到该送些什么给黄月英她们,随即进去看了看,在商铺内瞧了瞧,他发现一串南海珍珠手链不错,很适合现今甄宓的装扮,随掏出钱币给买了下来,因为这串珍珠即可做手链带,也可以束发,而她也发现甄宓现在身上除了头上有一支玉钗外,再无任何饰物,正好趁这个机会,把这个饰物送给她。

另外诸葛亮还给黄月英买了支金钗,给邹欣儿买了对耳环,为此诸葛亮还特意找陈楚等人,借了一笔外债,这到不是他真没钱,而是出门在外,他身上并没有太多钱币。

毕竟这个时代的五铢钱币,单个不过几克重量,但要带个一万个在身上,那绝对不会很方便的,所以一般人随身带的话,顶多也就千把钱而已。

回到郡守府,让诸葛亮和甄宓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因为黄月英和邹欣儿,嫌江夏烦闷,去了夏口游玩,这段时日并没有在府中。

不过诸葛亮回到府中屁股还没做热,陈楚就来报道:“主公,贾大人求见。”

得知贾诩来了,诸葛亮只得起身道:“让文和先生去书房等候,我随后就到。”

“宓儿,府中没有什么下人,以后你住在这里,凡事要多亲力亲为一些,你住的房间,我会让人给你安排,现在我去办公事,晚上回来陪你吃饭。”诸葛亮离开之际,柔声嘱托道。

“孔明大哥,我会好好的。”甄宓听到诸葛亮亲密的喊她叫宓儿,心底感动之余,柔顺的点了点头。

“见过主公。”书房之内,贾诩见诸葛亮到来,忙起身作揖道。

“文和先生这般匆匆而来,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诸葛亮摆手示意他入座道。

“郡府辖地一切平安,日前暗卫来报,刘表为了保卫襄阳安全,从荆南各郡抽调了大部兵力去襄阳,致使荆南各郡兵力空虚,这无疑是我们用兵的大好时机,不知主公意下如何?”贾诩根据自己掌握到的情报,沉声向诸葛亮进言道。

“哦,竟有此事?”诸葛亮惊讶之余,思虑了一会,反问道:“夏口的造船作坊,是否造出了新船?”

贾诩没有想到诸葛亮思维跳的这么快,但他还是立即领悟到了诸葛亮的意思,摇头道:“目前还没有消息传来,不过夏口方面传来情报,说夫人现今在夏口的造船作坊,似乎对改良的船只建造很感兴致。”

“嗯,月英对技艺制造确实很有造诣,想必她能够帮上忙。”诸葛亮得知这个情况,心中顿时充满期待。

“夫人确实能干,最近我听人说,夫人在夏口还为田中的水车,进行了一些改良,据说效果不错。”贾诩附和之余,接着道:“邹夫人还有一个月即将临盆,要不要派人去夏口把邹夫人接回江夏?”

“不用了,过两天我准备亲自去趟夏口,看看船只制造的情况,以及水军训练的如何了。”诸葛亮摇头道。

“主公亲自去一趟也好,水军和船只关系到我们经略荆南,以及掌控长江的战略问题,若不能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水军,和比江东或刘表更快,更具有战斗力的船只,我们就无法争霸江边,也更谈不上与江东水军一较长短。”贾诩自是明白,荆南各郡看似好取,但若是水军不堪一战,就算他们袭取了荆南各郡,江东和刘表的水军随时都会来侵袭,那样就算得到哪些地盘,也难以很好的发展。

刘表显然也是看到了诸葛亮在江夏,没有一支能够纵横江面的水军,他才会这么放心的把兵力抽调到襄阳去,至于江东的水军,刘表并不是不惧,而是他清楚的知道,江东目前内患不少,而且江东水军要想前往江陵长沙,就必须经过夏口港,他相信诸葛亮虽然没哟可用的水军,但必然会在夏口一代的江面上,设下各处设施,阻挡江东兵马战船。

“蒋琬这个人,你可有印象?”商议完眼前的事情,诸葛亮想起在云杜的蒋琬,遂开口询问道。

“这个人我没有见过,当时我刚好去了夏口查看安置迁入的百姓一事,不过据说这人才识不错,吏曹的杨从事,跟我汇报过,并且推荐此人出任县丞,当时云杜正好空缺县长,我也就同意了。”贾诩点头回了一句,思虑之下,惊疑道:“主公提起这人,莫非这人学识能力,不足以担当一县之长?”

“这人才学品德皆为国之栋梁之才,非平庸之辈,这次吾若不是碰巧去了一趟云杜,只怕就要与此人失之交臂了。”诸葛亮想起初见蒋琬的情景,以及后来经过一番深入的交谈,心中对于蒋琬的能力和品德,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他也坚信蒋琬,经过一番历练之后,必能成为一个国之栋梁。

(新的一周,照例求点收藏支持。。。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