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重整辽东
作者:话糙理不糙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24

六月十九rì,李世民亲自率兵赶赴鸭绿江前线。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说不担心是假的,他最疼爱也是最小的儿子李治亲自率军,绕过两道封锁线,在三十万大军的威胁下突袭平壤,让他十分担心。他在乌骨城一夜没睡,又等不到消息,心中十分焦急。如果一切顺利,此刻平壤应该已经攻陷。但是水上交通受限于船速,而陆上又不通,他干脆赶赴前线,希望通过敌人的动向来推测平壤的局势。可是高丽军并没有什么异动。

六月十九rì深夜,张亮派遣的信使终于从南浦赶回,带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渊盖苏文伏诛,平壤已降!”

李世民非常高兴,立即下令犒赏三军,设立受降的高台。六月二十rì,鸭绿江对岸的高丽军营大乱,一群群士兵四散而去,不复有组织。而中军帐内派出一袭人马,渡江而来,来人正是原乌骨城守将高突勃一行,他正是高丽军义州部的将领。他来到唐军军门前,头缚白布,丢盔卸甲,像高延寿一样跪着前行,高呼:“高丽军高突勃率部来降!”

唐军回以山呼海啸的口号:“吾皇万岁,大唐必胜!”

六月二十一rì,李世民命令高丽军义州部还剩下的繁体字的区别,只是信仰不同),塞尔维亚,波斯黑山,蒙特内格罗和马其顿,科索沃也很快就要dú lì了。

而尼赫鲁搞的则是宪政式的联邦,他允许政治上的多样xìng,对民族,宗教的多样xìng谈不上限制,但也绝对不算鼓励。英吉拉甘地解除锡克教护教武装的一幕,仍然历历在目。她后来虽然被锡克教的教徒所刺杀,但是她用生命的代价,坚持保障了印度联邦的稳定,称她为印度国母并不为过。但另一方面,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国的分裂和战争则表明,尽管实行了宪政mín zhǔ,在某些方面的多元化和分歧,仍然是不可弥补的。

印度的复杂程度比南斯拉夫更严重,因为南斯拉夫好歹都是斯拉夫人,有一个塞尔维亚族作为主体,而印度从及多王朝以来,一千多年都没有本土居民建立的统一王朝。所以,从来有印度教,但是没有印度国之说。而境内的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其实也是一种语言,只是后者用的是阿拉伯文字标记的。说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的人是可以互相交谈的,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其实说的就是一种语言。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形成,付出了一百多万人的生命的代价。可以说当时印度的民族冲突才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后来则越来越淡。如果说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出于当时的冷战形势而建立的话,那冷战形势结束之后,为什么南斯拉夫和平结盟但最后分崩离析,而印度血腥建国但最后越来越强呢?

以东西孟加拉邦为例,印巴分治的时候,两个国家都有非常强的dú lì意识,最后东孟加拉dú lì为现在的孟加拉联邦,而西孟加拉执政党印共马(共马的意思请自行联想脑补)偏偏是一个非常反对民族主义的党,他在今rì的印度,除了在三个偏远邦以外的影响都非常小,但是总部仍然不屈不挠的设在德里,而且尽管印共马的选民和党员都是以孟加拉人为主,可历任的总书记从来没有让孟加拉人担任过。他们的理想是将印共马的思想传播到整个印度。

按照秦晖教授的观点,印度的经验表明了,国家存在的基础,乃是宪政认同,或者说整个国家体系的认同,尤为重要的是经济系统的认同,并不局限于民族,宗教和左右,也不应该是军事力量维系。

比如,朝鲜半岛三国的国策,虽然记载不多,但从四世纪就将佛教定位国教可以推测,此时的三国,很可能也施行了魏晋时的授田制。此时的rì本处于飞鸟时代,其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学习了贞观年的租调庸制度,废除原始氏族时代沿袭而下的田产和农民都属于氏族的古制,将土地改为公田和公产,并且征收实物地租。

中晚唐时期,公田和公产制度在唐朝破产,不得已改两税法,征收货币地租。经济基础和土地政策的破产,才是唐朝衰落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