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周勃请辞
作者:木皿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10

”桌扁关侯刘明年纪稍大一此,积累的阅历足够丰富,珊口心就会发现,刘恭的话语中其实还有着许多问题。 且不论代王刘恒做事隐秘,外人根本难以察觉,就连当事人壶关侯刘明兄弟,也不过是因为少年人特有对父亲态度的敏感,才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怀疑到代王刘恒。

而最初发现代王刘恒存有废立太子心思。使得他们兄弟察觉到危机,然后开始加倍关注起父亲态度的那次“巧遇”其中亦不乏机缘巧合。

若是没有关注到代王刘恒的细微变化,相信他们兄弟就算想破脑袋,也不会怀疑到自己几人自幼崇拜,并努力以之为模仿对象的父亲身上。

所以要说没有置身其中,平常人是绝不可能判断出王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刘恭以天子之尊。如此事无巨细地去关注一方诸侯,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在毫无证据仅仅是“怀疑”的情况下,就对着人子非议其父,这又岂是人君所为?

壶关侯刘明能透过刘恭一句话就判断出当中隐含着的信息,虽然想法简单了些,未能再看深一层就此提出质疑,不过以他的年纪也可谓是十分聪明了。

至亲遇害、偶像幻灭。如此巨变使得十岁少年迅速成熟了起来。

感谢的话语一经出口,就代表着壶关侯刘明承认刘恭意中所指。并且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一投靠皇帝,与父亲代王刘恒划清界限。至于另一半没有被考虑进去的因素,在他内心已经将父亲打上反派标签的前提下,刘恭所为却也不算多见不得人。

反正以后就有得是时凤,慢慢解释。

“臣请陛下再想想办法在刘恭的示意下。壶关侯刘明从地上站起。面上多了几分镇定,说道:“陛下乃是天子,总会有办法使人将臣的兄长也召入长安吧!”言辞恳切,却也显得信心不足。

自己能够顺利入京,是因为按照顺序,次兄刘高才是继承长兄太子之位的人选,次兄既是诸侯太子。壶关侯刘明也知道希望渺茫,只是不肯死心放任哥哥自生自灭罢了。

“这”。刘恭闻言心申又是一叹,想象着代王次子刘高的遭遇,一时有些不忍拒绝。

正说着,便见头戴湘情大冠注的偈者仆射张释之疾步入殿。言右承相请见天子。

偈者掌宾赞受事。偈者仆射作为掌管宫中七十名偈者的主官,其实并不需要参与往来通报、传递消息这种具体事务。

可惜刘恭身边真正可用之人不多,自侍中张辟疆任水衡都尉管起了铸钱,中郎袁盎、晃错俱都升迁之后,常伴刘恭身旁原来就少得可恰的侍从、宾赞就出现空缺。

而殿外那些本该是最方便人选的郎官们,又都是这几个月来刘恭从当初的足球队员里补得各家功臣子弟,忠则忠矣,却都是才十多岁年纪。心思还不够沉稳。

毕竟,不是人人都似张辟疆那般十五岁可拜侍中的天才,少年们历练不够,除了简单的随侍护卫,尚不具备圆滑处世、待人接物的本事。没有应对这类场合的能力。公车令袁盎请以张释之补偈者大概也是看重了这点。

于是,誉选入朝、毫无背景的谒者仆射张释之,就成了宣室殿听用最合适的那个人。

俄而,面色不善的右承相周勃上得殿来。施礼过后,开口就是请辞免相,欲归相印。

“臣不知天下一岁决狱几何?亦不知天下一岁钱敷出入几何?既是长安中盗贼数目,臣也不甚明了”。注2右承相周勃瓮声说着听这话里的意思,与其说他是忽然有了自知之明,倒更像是在与谁赌气。

“承相何出此言?”搞不清楚状况的刘恭剑眉微蹙,连忙安抚。心说:“我还没学着那人问这些东西挤兑周勃,他怎么就自己提出来了?。

右承相周勃却是不理,硬邦邦地拱了拱手,“哼声道:“臣之能不如左承相平远矣,臣自请归相印

“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天下一岁钱敷出入几何?”的结果,是“修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承相

“难道是左承相陈平自作主张,没有事先知会我一声,就想这么逼着右承相周勃自动辞职?”照着右承相出缺谁将得益的思路,刘恭不禁如是想到。

注:《汉官仪》:“偈者皆着湘情大冠、白绢单衣

注不语出《史记7陈承相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