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难抑伤痛
作者:与爱同行ry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216

第三十七章难抑伤痛

红梅陷入深深的自责,她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失手。

整个夏季,她每天除了给丫丫做两顿饭之外,其余时间都在哪儿发呆,在家里到处都有志强的影子,她甚至感到自己有点jīng神质的样子,有时候发疯的折磨自己。

每当这个时候,总是把丫丫吓得大声哭啼,然后玉芬赶紧把丫丫抱走,再给红梅解释说。

这期间兰花有一段时间整天陪着红梅,害怕她做傻事,红梅看到母亲着急的样子,告诉母亲自己没有事情,自己还要把丫丫抚养chéng rén的,兰花多少有点放心,但总是心里不踏实,想让红梅回娘家住几天,可她愣是不愿意。

兰花只好隔三差五的来家里看看,带点吃的给丫丫,孩子是无辜的,还好,丫丫很懂事,经常很听话,家里有什么事,她总是赶紧找玉芬和兰花,但究竟是孩子,有时候也贪玩,兰花也提醒她。

玉芬也是很难过的,自从志强出事走了以后,她整rì以泪洗面,心里总是想不过去,儿子还那么年轻,前几年受了不少罪,上学的时候家里缺吃少穿,好不容易熬到高中毕业,父亲却早早的死了,一进社会就要经历人生的大悲。

后来总算生活安定下来,讨到老婆结婚了,刚过几天安生的rì子,就被淑玲那天煞的给搅和黄了,再以后他出去打工,指不定受了多少苦,又受伤变成瘸腿的人,还好,红梅愿意照顾他,侍候他,可惜他没有福,就这么早早的丧命了,留下一家老小,以后的rì子可怎么过。

玉芬总感到自己命苦,不知道上辈子做了什么孽,这辈子要还回去,她更为红梅和丫丫担心,以后孤儿寡母的rì子可怎么过,她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淑玲,她以为淑玲就是扫把星,到家里先克死明渠老汉,再搅得家里鸡犬不宁,最后克死自己的小儿子志强,玉芬常常偷偷哭到天明,为这个家的明天而心里难过万分。

可她一个妇道人家又能做什么,只有早晚在志强和他爸的牌位前上香、祈祷,乞求他们父子两个显灵,保佑红梅母子平安,自己抽多一点时间带丫丫,至少能减轻一点红梅的负担。

很快到秋凉了,人家地里庄稼都长势喜人,红梅家地里的庄稼却不太好,从志强出事以后,她没有到地里去过,也没有心情去管哪些烦心的事,到是志国常常帮着料理一下地里的活,有的时候在干完自己地里的活,顺势帮她一下。

志国和小霞夫妇总是自责,认为志强的死和他们关系最大,当初不是自己回家晾衣服,把孩子托付给志强,那就不会这样了,志强用自己的命换回闹闹。

志国时常在想,如果自己在河滩上,那断然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可在这个世上什么都有的买,就是没有后悔药可以买,他们只有用自己的帮助来换取心灵的慰藉,也算是对他的缅怀。

小霞也常常找红梅说说话,可以排解她心中的郁闷,红梅总是在有人的时候假装很轻松,避开人的时候常常抹眼泪,有苦自己咽到肚子。

还是兰花的提醒,红梅才知道丫丫要上学了,这天兰花早早就来到红梅家里,带了三尺花布,一早就准备给丫丫缝个书包了。

农村的孩子不像城里的娃,都是买书包,农村的都是自己家里动手做书包,这样可以省钱,也很方便,只要扯几尺花布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好,省钱省时。

兰花拿来剪刀,将布从中间裁剪开来,用针线一针一针的衲起来,半天功夫一个花书包就好了。

丫丫看了特别高兴,想着自己就要上学了,心里好期待,小孩子总有一种期待感,农村的小孩,不像城里的孩子,三岁就上托班了,农村的孩子一直疯玩到六七岁,直接就上小学了。

那时候像边远的农村连学前班都没有,家里情况好一点的,在孩子六岁的时候就安排上学了,家里情况不好,抑或父母不重视的,到七八岁上学的都有,还有吃着母亲的nǎi上学的。

丫丫还算是上学叫早的,刚七岁,兰花给丫丫做好新书包后,觉得有一件事完成了,抱着孩子聊天,红梅在灶台前烧饭,玉芬在烧火,家里喜乐融融,仿佛恢复了往rì的欢乐。

丫丫不时的背起花书包照镜子,在堂屋里走来走去,臭美一番,惹得家里人笑嘻嘻的,只有在这个时候,红梅才有些许的笑容挂在脸上,兰花总是偷偷安慰红梅,要放下心事,好好过rì子。

但她也知道红梅是一时半会放不下来的,只有让时间来疗伤了,兰花也私下里叮咛玉芬多cāo点心,做父母就是这样有cāo不完的心,看着丫丫一天天长大,她们心里都放宽了不少。

吃完饭兰花有回家了,红梅和丫丫送到村口,兰花亲了丫丫一下,抱抱她,然后向北园村走去。

小霞让志国把地里的活先先放一放,专门去镇上一趟,过几天小孩都要上学了,该给小孩买点学习用品了。

志国也打算去镇上一趟,他一早就起来,从家里的柜子里装了一布袋大豆,准备拿到街上卖了,然后再给孩子买点学习用品,还想着给孩子置办一身新衣服,当然也包括给丫丫买衣服了。

本来小霞要一起去的,但志国的车子后座放了粮食,另外,她也嫌天有点热,就不去了,让志国一个人去,出门前叮咛了志国好多遍,给丫丫的衣服要买好一点的,宁愿自己家闹闹的衣服买的差一点都无所谓,志国当然知道小霞的用意,自己也是这样想的,自从没有了志强,小霞两口子对丫丫的关照更是多起来,完全和自己的孩子一样。

立秋后的秋老虎还是很厉害的,志国害怕热,一早就催小霞做饭,吃过早饭,在太阳刚刚照满河滩的时候,他就骑着自行车出村了。

下了河套自行车只有推行了,自从志强在西川河里出事以后,志国这几月来很少来河套边,每次从河套做的时候,他心里总是有一种莫名的苦痛,他想到他们小时候,那时候大家一起无忧无虑的,后来他们三个一起上小学、初中、高中,最让他不能忘怀的是,他们两个一天结婚,那场面就像在昨天一样。

在后来志强的命运变得坎坷,他时时感到自己是幸运的,一直都顺风顺水的,虽然父亲去世的早,但继父对自己真的很好,和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

尤其是小霞,一心一意的跟着自己,不嫌自己穷,执意嫁给自己,陪自己受了这么多苦,现在孩子都要上学了,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期望他以后上大学,就是志强的命太不好了,不能看到自己的幸福,志国也深深的为志强感到惋惜,同时总有一种负罪感,当初自己怎么没能在河边,不过一切都不能重来,都是命,他只有这样想,每次从河套走过时总能勾起他很多回忆,还有痛苦的伤感。

上了河套,志国骑着自行车沿着大路向镇上走去,太阳刚好照满河滩,骑车还是有点凉意,在农村有“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的说法,这条路走了多少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志国记得以前和志强一起上下学的时候,那时多好,如今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

河川两旁的庄稼长得很好,玉米都抽完穗了,结着圆滚滚玉米棒,眼看着要收了,这个时候是农村人最惬意的时候,地里庄稼长成型了,天也凉下来了,人们就等着收庄稼了,志国看着庄稼也是满心欢喜,但也很复杂,一路上的人流熙熙攘攘,因为走的早,比起往常人少,志国用力的踩着自行车,很久没有去镇上了,这次心情特别不一样,说不上来的感受。

很快就到了街口,志国在很远的地方,就被吆喝住了,是收大豆的粮贩子,志国停下了,问:“豆子多钱一斤?”。

小贩迎上来说:“好的九毛钱,不好的八毛五分到八毛八分”。

志国将车子撑在路边,解下车子后座的粮食口袋,打开粮食口袋,对小贩说:“你看,这都是去年留的种子,颗粒饱满,没有一粒坏的”他向商贩兜售自己的粮食。

小贩看看说:“也是,现在家里留的都是没有种完的种子,一口价九毛,要买的话就去过称”商贩很爽快的说。

志国想想卖了算了,自己急着给小孩买衣服,没有时间在这个耽搁,过去称了一下,六十四斤,和家里走的时候斤两一样,重量没有问题,志国领了粮食钱,花了一毛钱把自行车寄存在街口杨全志的院子里,拿着口袋进了街道。

现在的街道比前几年宽了很多,街上的门面房也装饰一下,除了铁匠铺那边变化不得,其它的地方变化都挺大,比自己上学的时候变化大多了。

志国径直穿过街道,在电影院边的商店里,为孩子买了文具盒、铅笔、削笔刀、橡皮等,现在孩子上学好多了,不像自己上学的时候,文具盒都没有卖的,自己常常拿村上医生装注shè药水的纸盒放铅笔,削铅笔都用家里切面用的菜刀。

现在小孩可好了,志国为他们感到高兴,给闹闹和丫丫每个人都买了一套,省的他们争抢,连作业本都买了。

原来自己上学的时候,作业本还是买白纸自己裁,自己订的,现在直接可以买了,还有格子的,志国一下子买了好多本,他感到不要苦了孩子。

自己小的时候,常常为了买块橡皮,在家里哭几天,母亲才想办法给自己买,那时家里穷,买不起啊,现在家里好了,社会也好了,只要有钱什么都有的买,志国想都没有多想就买了,把自己的遗憾在孩子身上补回来。

买完这些后,志国就到街中心镇zhèng fǔ边上的服装商店,给孩子看衣服了,男孩子的衣服很好买的,大小合适就行了,给丫丫的衣服真把志国给难住了,小女孩的衣服不好买,还好服装店的老板娘很热心。

在她帮忙下,志国终于给丫丫买了自己认为合适的衣服,收拾好装在包里,又去水果摊买了一点水果,带着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