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夜思
作者:花惜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38

周瑜与鲁肃的这番煮酒、钓鱼、纵论天下,直到日落时方结束。周瑜与鲁肃二人都收获颇丰,酒喝的也很开心,通过谈论,对天下大势也解析的十分清晰明了,许多看法上也观点颇同,尽兴而归。

东汉的行政区划,分为州、郡、县三级治,在县邑道官上,又分大县与小县,大县的主官为令,小县的主官则为长。周瑜现任的居巢,就是小县,所以为县长,俸禄是四百石。

县治除了令、长主官一人外,还有县丞、县尉等附属官员。本来县丞一级官员也需朝廷任免,即便不重要的小县也得请示上一层地方政府。但现在这汉之末世,中央皇权衰落,连州牧、刺史等一级封疆大史,都是地方上个表就算准了,有的连表都不上,就自领了;像县丞这种小官更没人来理会。

周瑜来居巢,本就是来此蛰伏,欲借机东归投奔孙策,所以对这小县也就不怎么上心,平常都不大理事。鲁肃来后,周瑜当即就把原来的县丞给免了,让鲁肃做了县丞之位。

不过县丞虽也在县衙办公,但却并不在县衙居住,制度上县衙公署也只配给一县的主官居住。虽然这制度也不是不可违,且现在早没有人拿制度还当回事,但居巢这小县县衙的格局也过小,鲁肃一家子连下人也挺多,所以周瑜与鲁肃并未住在一起,而是另有居处。倒是也离得不远,就在县衙旁边的一座大宅。此宅原也有主人,被周瑜花重资买下,送给鲁肃落脚。

回到居巢县城,鲁肃先送了周瑜回县衙,两人在县衙前分别。县衙门前还有人站班侍卫,都是周瑜的家将私兵,见他回来,连忙迎上。周瑜与鲁肃拱手作别后,向两名家将淡淡打了声招呼,一路穿堂过府,行进后院内宅。

这后院便是县令、长主官及其家眷的私人住所,周瑜现在居巢的起居处。周瑜还未娶妻,院中只佩了几名家仆、婢女以及烧火做饭的仆妇。

周瑜一进内宅,便有一名十六、七岁,身姿婉约的俏丽婢女迎了上来,带着欢喜之色向他施礼道:“公子!”

这婢女是周瑜的贴身女婢,叫做雨荷。今年正是十七岁,在现代,这个年纪被称做雨季,还大多是无忧无虑的中学生。但在古代,这个年纪却给人家做了婢女,服侍别人。尤其贴身女婢,如主人需要,她们还有侍寝之责。

像雨荷这样的女孩在这个时代还有很多,她们的命运,甚至生命都不能由己,而全由主人支配。周瑜心中倒没有对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及制度的谴责与愤懑,他只是一时有些感叹与对眼前这小女孩儿的怜惜。毕竟他多了原本周瑜二十年来的记忆,对这些早已经习惯。虽然现在做主宰的是他,但有了二十年的习惯,还是有些习惯成自然的感觉在,并无太多的抵触。

周瑜向雨荷微笑着轻应了一声,脚下不停地走进自己的主居室。房中点着几盏油灯,对于习惯了前世辉煌明亮的电灯,这几盏油灯的光亮,对他来说实在显得昏暗。现在不过刚刚入夜,但回到家中,除了等着睡觉,就基本没什么事情可干了。

这一点,对于前世习惯了丰富夜生活以及许多娱乐设施及娱乐方式的周瑜,也很是不习惯。跪坐在书案旁呆坐了一会儿,他提起案上的一支笔来,想写几个字。

在前世,他是一个书法与绘画的爱好者,大学的专业还是专门学的绘画。这两点兴趣,都是他的祖父培养出来的。他的祖父就是个小有名气的书画家,一直想培养儿子也成为一代书画大师。可惜儿子却不喜欢书画,反而下海从商。虽然被业界称为“儒商”,但老爷子对儿子的从商还是十分不喜,常指责儿子浑身铜臭。

好在儿子的儿子在他的从小培养灌输下,对书画十分喜爱,在这方面也很有天份,对孙子寄予厚望。可惜儿子却对孙子从事书画不喜,常想培养孙子成为睿智的商人,好接掌他打拼下来的庞大事业。在这一点上,父子俩又发生了争执与分歧。

而周瑜前世对从商也没有兴趣,跟自己的祖父是一路,所以跟他父亲的关系也不大和睦。两代父子,都关系不睦,平日见面说不到几句就要吵,一直是一家人的愁苦与烦恼。不过想起祖父与父亲都已先后离世,周瑜现在所有的只有悲伤与怀念。

在世时不觉可贵,失去了才知珍惜。他父亲在他祖父离世后,也常有深深的悔恨。

周瑜提笔间思绪电闪,往事在脑中一幕幕如烟闪现。待要落笔时,却发现桌上竟是没纸。周瑜不由有些失笑,自己想事情想到竟没注意有没有纸。往旁边瞧去寻纸,但直到把整个书案以及整个房间巡视瞧遍,他还是没有发现哪怕一块儿小纸片。

“嗯?”

周瑜这才不由奇怪,他虽然历史不好。但也隐约记得中学历史书上学过造纸术是东汉蔡伦发明的,这都东汉末年要三国了,怎么还是没纸。再仔细搜寻了原本周瑜的记忆,他才“哦”了一声,明白了。

其实纸并不是蔡伦发明的,早在西汉时就有纸了。最初的纸是缫丝时的副产品,古代上等蚕茧用来抽丝,次茧则用来制作丝绵。制作丝绵时须漂絮,主要是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漂絮完成后,会有一些残絮遗留在篾席上,形成一层薄膜,将薄膜揭下晾干后有人发现可以在这上面写字,这就是最初的纸。

所以纸是“丝”字旁,几十年前离世的东汉大学问家许慎编写的第一部条理清楚、体系分明的字典《说文解字》里中说到纸,也说:“‘纸’,从‘系’旁”,“系”也就是“丝”旁。

丝绵纸是动物纤维形成的,还有一种植物纤维的麻纸,则是制麻时的副产品。制麻的时候需要长时间沤,在水中浸泡,捶打麻,也会有一些麻缕残留,干燥后就成了麻质植物纤维的纸。

这两种都是早期的纸,不过成本过高,工序繁杂,难以推广。蔡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生产效率,扩大了原料来源,以及降低了成本,并整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

但蔡伦造的这种纸仍然过于粗糙,不易保存,所以仍然没有取代自古以来流传的简牍、丝帛等书写品。而且在这信息传播低下的年代,推广也很成问题。从蔡伦造纸到如今,已有一百年有余了,可许多地方的人,根本连“纸”这个字都没有听过,也根不知道纸是何物。

一百年,等于一个世纪,对现代来说很长。有时短短一两年,科技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熟的产品推广起来也极快。但放在古代来说,一种产品的推广就可能需要百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

由此,可见信息传播的重要性。在现代,信息的泛滥,可能让人对之都有些反感了。但在这个时代,你想要知道一些信息都很成问题,什么时事新闻,更是都不要想了。除非发生在身边的事,否则隔个上百千里的,即便用飞的传过来,也有延迟,做不到即时性。

=======================

好吧,我还是不可免俗的要造纸,要发展情报人员了!不过有些东西真的不可免俗,因为这些,是必需的。为了需要,为了方便,为了战争,为了胜利……

三国的书写这么多,许多东西也要成套路了。可惜我写的晚,不能算开创,只能是跟步。

嗯,还算是中午吧,反正我还没吃午饭!继续求票,大家支持新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