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零重开议和(上)
作者:木林森444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643

奠拜完了太庙之后,赵忱当即下旨,按照当初招降李纯佑时的承诺,封他为顺国公,光禄大夫,上囯柱并在建康府城中,赐给李纯祐府邸一座,从人侍女一应俱全而且西夏的其他降官也都各有封赐,西夏的降臣按其官职大小,每人都有一个官阶,每月可以领取一份奉禄,基本能够保证他们在建康的生活

那些来建康学习的党项贵族子弟也都被封了一个奉议郎的小官阶,并由礼部和鸿胪寺给他们安排住所,组织他们进入国子监,学习大宋的文化知识,并且定期到钟山书院中去听讲

同时任得敬上给朝廷的谢表也随军送到建康,任得敬在表章中称自己年老体衰,不欲远行,不求得高官厚禄只求留在灵州做一个平民百姓即可

赵忱见况,也不免强,按照先前的承诺,封任得敬为世袭平西郡王,紫金光禄大夫、泰宁军节度使并改灵州为平西府,连同周边的静州、怀州、盐折、宥州、夏州一共六座州府,都做为任得敬的封地,其他任氏家族中的首领人物也都各有封赏,但都在封地内为官

西夏地区也正试被名为安西路,以前西夏的府州划分基本保留,只是改兴庆府为安西府,设安抚使司,由辛弃疾出任安西路安抚使原来西夏设立的十二个军司中,只留下六个,改黑水镇燕军司为黑水军,黑山威福军司为黑山军,白马强镇军司为白马军,西寿保泰军司为保泰军,右厢朝顺军司为朝顺军,左厢神勇军司为神勇军其他六个全部取消并且免去安西路一年的税赋和三年的徭役

安西路分为安西东路和安西西路,安西东路包括安西府、定州、韦州、龙洲、石州、银州、顺州、黑山军、白马军、保泰军、朝顺军、神勇军;安西东路为宣化府、肃州、凉州、瓜州、沙州、黑水军

并在银州和韦州各设立一支御前驻军,由杨昌鹏任韦州御前驻军都统制,李好义为银州御前驻军都统制,兵力各为三万杨昌鹏和李好义原来都是川陕的御前驻军都统制,调入安西路之后,原属两人的兰州和成州的御前驻军也取消,这样四川地区就只保留了三支御前驻军

为了加强对安西路的控制,又在安西府留下二万驻军,在宣化府留下一万驻军,使大宋在安西路的驻军的兵力达到了九万人同时又收编了三万原西夏的降兵,做为安西路的地方军队

而现在西夏的战事结束,派往利州语指挥调度西夏战事的尚书右朴射赵汝愚也调回建康,仍然在中书省任职

至此,整个西夏的战事才算彻底结束,党项李氏在西夏一百四十五年的统治也永远成为了历史,黄河上游的地区也又重回到汉族王朝的手中而且这一次战争中大宋的收获也十分丰厚,不仅扩地近数千里,而且得到了产马的河套地区,每年可以获得优质马匹二至三万匹假以时日,不必再为缺少战马发愁了

另外大宋从西夏直接收缴的战马就达到三万七千余匹这些战马在安西地区留下一万匹,四川、荆湖、江淮地区各分到五千匹,剩佘的一万二千多匹战马都全拔入三衙禁军要知道大宋目前的骑军只能保持右七万左右,这一下也使宋军的骑军人数一下子猛增到十万以上,战斗力也将大大提升

处理完这些事情,接下来就封赏这次在平夏战争以及平叛战争中的立功人员,杨炎是这次平夏的总指挥,大宋收取西夏之地,他自然是居功至首,因此爵位由武昌县开国公升为武昌郡开国公并正式出任枢密副使的位置

如果是在赵忱继位之初,这样的任命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但这一回却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一来是因为这一次杨炎所立的功劳太大,不仅收国取地,开疆扩土,而且在途中还回朝救驾,任何一件都是直得重赏的大功,如果再度闲置,也实在是说不过去了而在另一方面,尽管赵忱还不算是独断强势的皇帝,但他自从继位以来,对內勤修制治,变法革以颇有成效,对外用兵连战连胜,以经连收大理、西夏两国,扩地万余里,皇威日重,群臣也不敢再因为他年轻,而轻视的态度就连几位老资格的大臣也不敢轻易的反对赵忱的决议

除了有几个脑袋一跟筋的官员上书反对之外,绝大部份官员包括所有的执政大臣,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此这道任命,也就顺利通过了

而在其他武将中,毕再遇以夺取了唐、蔡、颖、寿四州和平定李全的战功,由承宣使正试晋升为宁海军节度使他也成为继杨炎之后,又一名领获得节度使地位的生代将

高震随杨炎出征西夏,在杨炎回到建康之后,由他接替杨炎,指挥了攻取兴庆府和扫平西夏残余势力的战斗;曹勋出兵江淮,牵制金军,而后又扫平太湖的叛军,都立下不小的战功不过两人现在都以是承宣使,而这次所立的战功,还不足以晋升为节度使,因此朝廷只加了两人的爵位,封高震为上护军、昌县开国候,曹勋为上护军,宜兴县开国候

杨昌鹏、李好义都在平夏战役中立下大功,也都晋升为承宣使其他有功人员也都各有晋封朝中的官员也都各有赏赐

李全死后,他此前的安德府御前驻军都统制的位置也空了出来,需要另选人来接替因此杨炎向朝廷推荐启用中卫大夫刘仁先

刘仁先是大理的降将,早年也曾在大宋的尚武院学习军事,和杨炎、赵月如、曹勋、高震等人是同一批的学员,大理亡故之后,刘仁先归顺了宋朝,在当年的复国战争中,也为大宋立下了不少功劳,也是一位精通兵法的年轻将领在大理并入大宋之后,朝廷一度想启用刘仁先出任大理地区的行政官员但刘仁先表示,自己即然以降大宋,就永为宋臣,将永不回故地朝廷见他这样决定,也就不免强

这些年来,刘仁先虽然官阶不低,是从五品武阶官,不过一直没有被重用,只是在殿前司挂一个都虞候的闲职但杨炎到是没有忘记他,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这一次借李全的空缺,向朝廷推荐刘仁先

这时大理早己改为安南路,并入大宋以有六年多的时间,局势颇为稳定,而且刘仁先当年为大宋复国,也曾多立功劳,加上又有杨炎推荐,因此枢密院略作商议,也就同意了

而进入六月份之后,金国忽然派来使臣,以当初两国议和的条件为准,请求和大宋重修好关系,恢复“互赠”并且再度开通榷场,进行贸易来往

赵忱接到禀报之后,先命鸿胪寺正卿张公旦接待金国的使臣,然后招集执政大臣议论,金国此举是何用意,而大宋又将如何应对

在大宋进攻西夏的期间,除了建康发圭叛乱的混乱时间之外,宋朝一直都没有放弃对金国的关注完颜长之和完颜允恭争夺皇位的整个过程,都甴谍报人员详细的报回大宋使赵忱君臣对金国的动向都十分清楚因此众人商议了一番,都认为金国是在向大宋示弱

韩彦直道:“陛下,依臣看来,金国是在有意向我大宋求和这次金国出兵援助西夏,结果大败而归,拆兵近二十万才使完颜长之有机可趁,夺取了金国的皇位但现在金国也以元气大伤,而完颜长之刚刚夺取君位,根基也不稳定,因此才想和我大宋重结好,以争取一段时间的喘息之机”

赵忱点点头,韩彦直所说的这些话他也基本能够想到于是又问道:“那么诸卿以为,我们大宋对此又该作何应对呢?是同意与金国重修好,还是拒绝?”

周葵出列,道:“陛下,微臣以为还是应该答应金国,重与金国修好”

赵忱道:“周卿建议与金国修好,又是为何呢?”

周葵道:“回禀陛下,这是因为我大宋也需要时间来恢复国力只有与金国修好之后,我大宋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环境来休养生息,为日后北伐中原积攒力量”

周葵所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收取了西夏之后,尽管大宋获利丰厚,但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由其是到了后期,大宋双线作战,不仅把这几年来所积累的钱财物资几乎消耗一空,甚致逼得皇帝都要掏私房钱出来虽然后来金国发生内乱,战事规模没有扩大,使大宋的消耗比预料中的要少一些,而且今年的春税也收缴上来,加上沿海市泊司的收入,才使国库中还留下一点底子,也保住了赵忱的私房钱但目前大宋的财政状况也不足支持再度发动战争了

而安西地区虽然平定下来,但由于战乱原因,许多田原城市都以荒废,由其是被蒙古军掠夺过的地方,几乎是十空七八,这些地方都需要重建因此朝廷才不得不免去安西路一年的税收和三年徭役,可以说在近二三年的时间內,安西地区除了能够为大宋提供一定数量的马匹之外,不仅产生不了别的收益,而且还需要朝廷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才能保证安西地区的平稳和恢复重建

在这种情况下,宋金两国重和好,争取一定的恢复时间,固然是金国的需要,对大宋来说,也是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这时赵汝愚也道:“陛下,微臣也以为周大人所言有理,而且当年与金国定下的议和协议,除了两国边境的确定之外,其他部份对我大宋来说,也并无不可收受之处而两国边境也可以再重制定,因此恢复当年的两国议和,也无不可”

赵忱微微点头,又问道:“众卿可还有别的意见吗?”

王炎道:“陛下,臣以为不妥,此番左西夏、江淮交锋,仍是金国率先背盟而且历年以来,凡我大宋与金国议称,匀是以金国背盟而告终,可见金国并不可信任,故此岂能与金国再次议和”

周葵道:“王枢密,这番背盟的人仍是完颜允恭,而非是现在的金国国君完颜长之啊”

王炎道:“那又如何,谁能保证完颜长之不会再背盟”

赵汝愚道:“我们也不是要真与金国议和,不过是争取几年休养生息的时间罢了,只要是等到我大宋国力恢复,就算金国背盟,又有何惧”

叶隅也出列道:“即然我大宋与金国都无再战之力,那么两下罢兵以是不可避免,即是如此,又何需重议和,何况我们以与蒙古有连盟灭金之议,如果这时再与金国重议和,将置宋蒙连盟于何地呢?因此臣还望陛下三思”

一时间他们四个人各执己见,都说明不了对方,赵忱一时也难以做出决定来这才看向一直沒有发言的杨炎

杨炎现在虽然以经正式出任了枢密副使,但严格来说,他并不算执政大臣,只是讨论大宋与金国的关系,一般都离不开军事,因此作为枢密院的二号长官,杨炎也有资格参与讨论而且在金国发生动乱的时候,大宋的众臣都认为会形成长期的内战,即使是精通军事的王炎也认为,完颜长之想要取得全面胜利,至少也要一年的时间,只有杨炎一人坚持完颜长之会在一个月内取胜而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杨炎的目光如注,只要是涉及到金国的事情,谁也不敢轻视杨炎的意见

见赵忱看向了自己,杨炎也出列,道:“各位大人想过没有,方才如叶相所言,我大宋与金国都无再战之力,两下罢兵以是不可避免又如赵相所说,并非是真要议和,不过是争取几年休养生息的时间罢了,这一点金国也未必不知,即是如此,那么金国为何又会主要派遣使臣,来与我们重议和呢?”

这一点到是所有大臣都没有想过的,因此一时也无人答言,赵忱道:“杨卿所问极是,那么卿以为是为何呢?”

杨炎道:“依臣看来,金国只是想稳住我大宋,好对蒙古用兵,以免勉两线作战,等打败了蒙古之后,再对付我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