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给舰篇 前言
作者:湘南布衣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39

中国目前一共建造过三型7艘补给舰,包括“太仓”级(北约代号“福清”级,共4艘,现役2艘)、“南仓”级(共1艘,现役1艘),以及新型补给舰(具体型号不明,已知2艘,服役情况不祥)。

“太仓”级补给舰7该舰长168.2米,型宽21.8米,吃水9.4米,最大高度36.2米,满载排水量21750吨。,员编制180人。主机为一台柴油发动机,总功率15000马力,单轴推进,设计航速18.5节,服务航速18节以上,续航能力18000海里,自持能力力90昼夜,能任何装载情况下,在12级风力下安全航行。

“太仓”级补给舰采用传统布局,上层建筑分前后两部分,中部设有4个油水补给站和2个干货补给站,舰体尾部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以实现垂直补给,但未设机库。可一次携带燃料10550吨,轻柴油1000吨,补给水200吨,饮用水200吨以及冷藏食品50吨。该舰另装备4座76式双联37毫米高炮用于自卫。

“太仓”级1号舰于1979年服役,4号舰于1987年卖给了巴基斯坦(舷号47,加装机库,可装载直-8直升机1架),3号舰“海仓”号(南运950)于1989年改装成了一艘民用油船(“海浪”号,舷号X950),现在服役的只剩下了1号舰“太仓”号(北运575,现更名“洪泽湖”号,舷号881)和2号舰“丰仓”号(东运615,现改舷号882)共2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太仓”级国内虽称其为综合补给舰,但是实际上是以油水补给为主,仅装载少量的冷藏食品。称其为油水补给舰更合适,而简氏舰船年鉴上正是将“太仓”级划为油水补给舰(OS)的行列中的。而改装为民用油船的3号舰也证明了这一点。这说明,“太仓”级虽然可以提高舰队的远洋航程,但是无力为军舰补给远洋作战中最重要,也是消耗最多的――弹药,对提高军舰远洋作战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其虽安装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具备一定垂直补给能力,但是又未设机库,对补给直升机的保障能力极差,严重影响直升机出勤能力,远洋中自身可提供的垂直补给能力几乎为0。其单主机设计作为军舰也是欠妥当的。军舰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作战,而作战就不可避免的会有人员的伤亡和装备的损坏,其单机单浆推进设计,使其推进系统一旦受到攻击遭到损害,将严重影响到军舰的航速甚至完全丧失航速,继而影响到整支舰队的作战能力。这对作战使极为不利的。

“南仓”级是我国制造的第二代补给舰,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补给舰,南海舰队的旗舰。主尺度长188.9米,宽25.33米,吃水10.41米,满载排水量37000吨,人员编制125人。动力系统为一台柴油机,总功率10600马力,单轴推进,最大航速16节,续航能力45昼夜。

“南仓”号补给舰

“南仓”号拥有4个油水补给站和2个干货补给站,舰艉设置有伸缩式机库,可载直-8直升机1架,具备同时进行左舷(干、液)、右舷(干、液)、纵向(液)、垂直(干)四个方向的补给能力。同时还设置了6部吊车,拥有很强的锚地补给能力。全舰共装载燃料9630吨,以及弹药、食品、医药等共计23000吨。“南仓”号全舰有800多个舱室,共设有46个自动化系统,使人员编制大大减小,特别是“南仓”号横向补给装置第一次采用了“作用筒式的张力补偿装置”。该装置可根据补给舰于接收舰之间的钢索拉力在风浪中的变化适时调节钢索的张力,使之受力保持恒定。极大得提高了补给效力和环境适应力。

“南仓”号是1993年从乌克兰购买的一艘未建成的油船,1996年经大连造船厂改装为补给舰后于南海舰队服役。1997年3月,1998年,2000年5月“南仓”号分别参加编队远赴美洲,大洋州和南非。目前“南仓”号以改名为“青海湖”号,改舷号“885”。

比较“南仓”号与“太仓”号的最大区别就是,“南仓”号体现了均衡装载的特点,运载的补给品中包括燃料、弹药、食品、医药等多个方面,而且数量分配上合理。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补给舰,而且全舰的自动化系统非常先进,其满载排水量较“太仓”大将近一倍,补给设备大大增加,但是人员编制却减少了近30%。即使这样,“南仓”号依然不是一艘合格的远洋综合补给舰,其最早为一艘民用油船,作为军舰是半路出家,虽经过改装,但是种种设计之初并非适应军舰的要求,很难改变。“南仓”号虽装备了伸缩式机库,垂直补给能力较“太仓”级有很大改观,但是伸缩机库的航空保障能力差强人意,远不及固定机库,这依然会严重影响直升机的出勤率。而单轴单浆的情况也没有改变,其主机功率较“太仓”还小,最大航速仅16节,这样的速度跟随远洋舰队恐怕会很勉强。最后,其上未装任何自卫用的武器系统,这可能与其民用油船设计有关,没有合适的位置可以安装。作为军舰,最基本的自卫能力还是需要具备的。

新型补给舰其舰体外形与“太仓”有些许相似,但是外形设计却简洁许多。回想中国制造的补给舰中,新型补给舰上可以找到出口泰国的“锡米兰”号的一些影子。先从军舰体积上分析,通过公布的新舰作业时照片与周围军舰大小对比看,新舰尺寸排水量应该与“太仓”、“锡米兰”相当,比“南仓”要小。而从其烟囱来看,该舰采用了与“锡米兰”相同的双轴双桨推进,速度上不应该低于20节。而机库方面采用了固定机库,庞大的机库门说明它可以装载1架中型以上的直升机,如直-8。武器方面设置4座双联37毫米高炮,具备了基本的自卫能力。补给设备上面看有2座油水补给站和2座干货补给站,同时还具有纵向油水补给能力。从舷窗的数量看,新舰远远多于“锡米兰”号,可能它的人员编制要多于“锡米兰”,自动化水平要低一些。至于关键的装载能力和装载补给品分类时最难猜测的,这个只能依靠对“锡米兰”号的数据进行推测,估计两者数量相差不会太大。“锡米兰”号装载为柴油7970吨、航空煤油2500吨、淡水1095吨、滑油70吨、其他货物680吨,总装载量12315吨。考虑到,泰国定购“锡米兰”号时配合其购买航空母舰计划,“锡米兰”号装载补给品中,航空煤油占2500吨。所以,考虑我国的情况,新舰总装载量应该与“锡米兰”号相当,但是装载分配上航空煤油的载量绝对不会那么多,中国没有航空母舰,少量的舰载直升机消耗不了那么多燃油。所以新舰的舰用燃油装载量不会小于“锡米兰”号,但也不会大于“南仓”号,弹药、食品、医药等物品装载量应该较“锡米兰”大,估计不会超过2000吨。

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从可以判断的情况看,新型补给舰较“南仓”号又是一次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固定机库的采用使舰载机航空保障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真正保证有效的垂直补给能力。双轴双桨的使用一改过去单轴单浆速度慢受攻击后容易丧失动力的弊端。自卫武器的恢复,保障了作为军舰自身基本的防卫能力

中国武器的发展有一个特点――小步快跑,而三军中“小步快跑”最成功的有非海军莫数,而中国补给舰的发展史有恰恰是海军“小步快跑”的一个成功缩影。从为了保证运载火箭发射试验而赶制的“太仓”,使中国海军第一次接触了远洋补给舰。从这个意义出发“太仓”是成功的,它让中国第一次掌握了舰舰海上补给的技术,并对垂直补给进行了摸索。而随后的“南仓”号,则是中国对综合补给舰的探索的结果,同时还进行了舰用自动化设备以及对垂直补给的近一步探索。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南仓”号选用一艘油船改造,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试验的成本。随后的泰国“锡米兰”号就是我国开始进行专门设计军用综合补给舰的开端。而且“锡米兰”号的特点还决定了中国已经开始接触针对航空母舰的综合补给舰的设计。最后一点好处是,这个试验的风险让泰国替我们承担了。最后,就诞生了现在的新型补给舰。可以说,新型补给舰结合了之前各型国产补给舰舰的优势以及各种设备试验的成果。是目前中国最成功的补给舰。当然,我们依然不能满足于现状,新舰虽新,但还不完美。在武器装备的发展史上也永远不会出现完美的东西,只会有更新更先进的型号的出现。

中国以后补给舰的发展方向依然是远洋综合补给舰。其特点已经无需过多重复,简单一句就是单舰可以保证舰队各方面补给需要。未来补给舰的依然会在886、887基础上,加强舰体减少舷窗的数量,将有利于“三防”能力的提高。保持双桨双轴的推进结构,航速增加到25节以上,与舰队航速相适应。自卫武器应该选择以630/730为主的火炮,也可以配合一定的短程导弹和“软杀伤”设备。毕竟老式的双37已经很不适应现代高技术战场了。由于“锡米兰”的帮助,中国已经开始接触航空母舰的补给舰,有了这个基础,相信中国离航空母舰战斗群技术的成熟又跨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