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机篇 前言
作者:湘南布衣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03

教练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伴随世界各国空军装备喷气式战斗机而出现的。其中,荷兰是研制教练机最早的国家。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国产教练机,至今已成系列。这些教练机主要包括:歼教-1、歼教-5、歼教-6、歼教-7、轰-5、教-8和“山鹰”等。本文将介绍其中四款,让你走进中国教练机的世界,并领略其特有的风采。

中国自研第一机

新中国成立后,为配合人民空军战略战术的需要,在军用飞机发展上,国家首先确立了以歼击机为主的方针。1956年8月,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徐舜寿在沈阳组建中国的第一个飞机设计室。设计室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研制“歼教-1”型(曾被称为“东风-101”和“红专”-503)亚音速喷气式教练机。

歼教-1从1956年10月开始设计,草图完成后,苏联技术人员应邀进行鉴定,他们认为,歼教-1的设计是成功的,起飞性能将会比计算值更好。“歼教-1”于1957年3月获得批准,并用100天的时间完成了木质样机。1958年4月开始试制飞机,7月26日,歼教-1首飞成功。该机的首飞时间比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同类型飞机L-29早了8个月,但主要性能指标却远远超过后者。该机没有沿袭苏制米格飞机的模式,而是采用了两侧进气的布局,这为后来我国设计机头安装雷达的战斗机积累了经验。歼教-1的性能与当时的外国同类飞机相近,最大速度700千米~800千米/小时,航程1000千米,升限12000米。我国试飞员对歼教-1的评价是:飞机的安全稳定性好,地面滑行性能、续航时间和着陆视界方面都比苏联生产的同类机要好。然而,由于当时空军训练体制的改变,歼教-1飞机生产了3架后,即停止研制。目前,还有1架收藏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文物。

歼教-6沿海建功

继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成功仿制米格-17歼击机后,我国又开始仿制米格-19第一代超音速歼击机。1963年12月仿制成功,随后即开始批量生产,总共生产了624架。这些飞机大量装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该机出现后,虽然按现代技术水平来衡量,它的技战术性能、火控和电子设备并不算好,但在当时,除美国、苏联、法国的F-4、米格-21和幻影-Ⅲ外,歼6还算是不错的。

歼6列装后,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我国科技人员便开始设计能够保证飞行员驾驶和作战训练的教练机。歼教-6是在歼6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为了安装教员座席,歼教-6前机身比歼-6加长了375毫米。同时,风挡、座舱盖比歼-6加高了80毫米,前座椅头靠降低40毫米,后座椅提高70毫米,从而保证了教员的视界。除了上述改进外,歼教-6还换装了34毫米无机钢化胶合防弹玻璃风挡。着陆伞舱被移到垂尾根部,避免放伞时受到喷气冲刷。后机身下加装了双腹鳍,保证了方向安定性。机上增加机组通话设备、罗盘、信标机、无线电高度表。

我国空军飞行员经过歼教-6的训练,空战技战术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并很快投放到六十年代的打击美、蒋窜犯东南沿海的战斗中。1965年3月18日,两架美制RF-101型超音速侦察机向广东汕头方向进犯,歼-6迅速出击,RF-101使出各种逃避动作,仍无法摆脱歼-6的攻击,经过激战,台湾1架RF-101被击落,另一架逃回。此外,歼教-6还多次击落包括攻击机、无人驾驶侦察机以及战斗轰炸机在内的多种敌机。

1988年,我国还在歼教-6的基础上设计改装了歼教-6高速弹射试验机。即将原后座舱改装成敞开式弹射试验通用舱,主要用于大速度、水平飞行状态和低速度机动飞行状态下的弹射试验,这为我国新型战斗机弹射救生系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歼教-7创“六个一”

1964年,性能更好的歼-7开始研制。但由于受国际局势转变和文革的影响,新型的歼教-7教练机的研制起步稍晚。1981年后,我国在歼-7Ⅱ战斗机的基础上,开始研制歼教-7。1985年7月,歼教-7胜利首飞,1987年定型。装备部队后,歼教-7不仅用于作为歼-7飞行员的训练,歼-8飞行员的教学培训也通过它来完成。

歼教-7采用小展弦比大后掠角的三角形机翼,机头进气的大细长比机身,全动的后掠水平尾翼和后退式襟翼。作为一种双座改型,歼教-7的机体做了较多修改。首先是增加了教员座舱和设备;其次为保持改变外形后的纵向稳定性,将单个腹鳍改为双腹鳍;另外是在机背脊条内安置了大容量油箱。后座舱为保证教员在起降时的视野,设有一个电动伸缩的潜望镜。座舱内安装了机内通话系统,还配有先进的空调设备。此外,歼教-7的机载设备与以往的歼击教练机相比,大有改善。它装有飞行故障模拟系统和飞行状态记录仪。前者由教员操纵,可方便地模拟出各种飞行状态中可能遇到的故障情况;后者用于记录飞机实际的飞行状态,可供返航后研究总结。

歼教-7的动力装置采用涡喷-7B或涡喷-7BM发动机,最大推力43.15千牛。歼教-7已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可以挂载“霹雳”系列空空导弹、航空炸弹和火箭发射器等,可执行各种对空、对地作战任务。更值得一提的是,歼教-7还创造了中国飞机研制史上的“六个一”:即首飞一次成功,静力试验一次成功,三大部件对合一次成功,标准样件一次对接成功,救生系统带速一次进场成功和一次全面达到战术性能指标。

“山鹰”横空出世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部分国家考虑用新型的高级教练机取代老机型,以使航校的训练体系能够适应第三代、第四代军用作战飞机的发展。我国在引进苏-27后,歼教-7显然已经不能胜任新一代战机的需要。于是,由贵州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生产的“山鹰”(即教练-9)新一代高级教练机应运而生,该机于2003年12月首飞成功,其良好的启动平台和先进的综合航电系统,引起了众多军事行家的兴趣。

从外观看,“山鹰”机长14.554米,翼展8.32米,机高4.103米,动力装置为一台国产涡轮喷气发动机(也可改装涡扇发动机)。该机最大起飞重量为9800千克,最大速度1200千米/小时,起飞滑跑距离400米,着陆滑跑距离500米。这些数字与苏-27不相上下。此外,与原来的歼-7、歼-8教练机相比,变化最大的还是机翼和前机身。“山鹰”采用高升阻比双三角翼气动布局,两侧肋下进气,具有良好的起降性能和中低空亚跨声速性能。这种机翼特别适合中低空飞行,也为“山鹰”日后作为对地攻击机打下了基础。此外,“山鹰”还配备了常规机械液压式操纵、前三点式起落架、整体圆弧风档和穿盖弹射救生设备等。并装有可拆卸模拟空中受油管,这种设计也迎合了中国空军向攻防兼备型的转变。在携挂武器上,“山鹰”教练机有5个外挂点,1门机炮。

教练机,主要是指用于训练驾驶员的飞机,它又分为军用教练机和民用教练机,以及固定翼教练机与旋转翼教练机。按飞行教练机的飞行速度可分为三类,初级的速度为200千米~400千米/小时,中级为400千米~600千米/小时,高级为700千米~1000千米/小时,直到超过1000千米/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