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第二九六章)俭
作者:张丝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94

2009-08-1711:41

今天不大想写字。===到===其实这几天都是这样,起初不想写,但是没有想干的,写起来之后,总会有新的发现的。

我觉得今天的发现也很重大。我家里有很多的《书法导报》。是我二零零六年订的。每当我有新的发现之后,我都会把这些报纸重新翻一遍,寻找和自己看法相似的观点。这时,是很爽快的事。

我觉得现代人练字的最大障碍,就是少年时学写字时对我们的不好的或曰错误的影响。那就是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方的。因为方,所以必须横平竖直,方棱四正。现在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而且非常错误。汉字是圆的。既然是圆的,它的一个关键就是重心问题。我们写字时要把握一点:要让重心稳定。我还记得中国古代有个叫“马踏飞燕”的雕塑,体现的就是奇险的重心,反而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那么,我们平时要学的就是这种险极而稳的写法。要学这种写法之前,最好先把欧阳询之流的状如算子的字给他扔到太平洋里去。不然你如终会觉得很别扭。不过我认为初唐时的虞世南的楷书写得不错。我今天看了一下,所有顶级的书法,在造形上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看似平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觉得他们的鼻祖都是钟繇。钟繇创造了今楷。而王羲之继承了钟繇的长处,又加上了自己的创造。而后人莫不在王羲之的笼罩和影响之下。但据我观察,能得其神髓的,少之又少。我看一个朝代,也就是一个两个的,甚至没有。

为什么得其神髓那么难呢?这一点古今是一样的。古人一开始学写字也是要描红的,用的字帖也常常是九成宫玄秘塔之类。久而久之,他就失去了天真。并且永远失去了。就好象,活在世上每个小孩子大都是快乐的。一个泥巴,一个牛屎泡也能让他们欢呼跳跃。但是谁见一个大人为一个泥巴和一个牛屎泡欢呼跳跃的?大人们,经过学习,很多对快乐的感知变得退化和麻木。重要的是他们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这种错误的认知在他们看来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实际上不过是一种精神阉割一种目盲。这就是教化的可怕。有的人说,教育改变了人类。不错,是教育让成千上万数不胜数的天才最后成为了白痴和庸人。

据说仓颉在最初造字时,因为泄露了天机,而使天昏地暗,鬼神哭泣。那么,他造字时是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他不用想着他的上级是否满意,因为他没有上级。他只是根据大自然的规律行事。

但是,就是这样的天机磬露的字,被我们糟踏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现在要找出一个人能写出钟繇王羲之那样的字来,难矣。因为我们头脑里的条条框框太多了。我们再也不能回到那个本来属于我们的精神家园。可惜呀,可惜。

古字中的这种特点,在书谱中是被完全继承下来了的。所以我们才说它不仅是理论上的经典,还是书法上的经典。简单地说,这种特点说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和似欹反正。书谱中说,初学平正,后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我们不要奢求什么人书俱老了,只说这中间的一关:险绝。有几个人真正过关了。这一关过不了,就不要谈最后的平正。也就不要谈通会和人书俱老的事。不错,观许多的现代的书法,那真叫险绝之极。但那是一种造作的不合理的险绝,看着让人感到恶心、丑陋。没有力度感。没有美感。人家的险绝是越险越稳,好象在悬崖间走钢丝,当然能扣人心弦。而现代人的险,是花拳绣腿、故弄玄虚和言不由衷。

我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呢?因为我在按我常用的方法临帖时,感到不得劲不过瘾了。我想一定是哪方面出问题了。就是原先的眼光出了问题。我等于是戴着有色眼镜在看字,所以看出来的字,都是不合它本来的规律的,所以也就写不出好字来。

我从某个字看出了问题的所在。比如这个“未”字。为何他要把一竖写得上下都不大露头,下面的两点离得很远,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而且一轻一重呢?不对,这不合常理。但他的确是这么写的,而且很多字都象这个字似的。比如“精”字,整个竖画以及整个字形都在往右上左下的方向倾斜。但是看起来比直上直下的写法还要稳定。再比如“沼”字,右边和左边不是平行的关系,最后的口字几乎和左边的三点水成了上下结构。但是看起来很好。比如“宗”字,右边一点和中间的距离是左点和中间距离的好几倍,这右边的一点看起来几乎要从这个字里飞出去,不象是这个字的其中一画了,因为分得实大太开了。但恰恰是这一点,稳定了整个字的重心。总之这样的例子是比比皆是。

我在发现这个规律时,也恰好把所有能写的宣纸写湿了。我觉得此刻多看也能同样达到练字的效果。要多看多想,而不一定非要多写,当你没有悟到那一步时,只是机械地照葫芦画瓢,很有可能是练不出什么进步来。因为你的思想还是那样的思想。只有改变思想才能改变灵魂,只有改变灵魂才能改变字的内在本质。

我的这一发现让我很快乐。于是我找来王羲之的字以及钟繇的字来看,看其字形虽然各异,但是字的重心是惊人的相似。启功曾经对此有过深入研究。他说每个字都有一个中心。也就是重心,是这个字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精神挽结处。那么这一点到底在哪儿呢?在方框或九宫格或米字格的正中心吗?一般人认为是这样的。但是启功说,早年他按照这种方法临帖,写到最后常常会让字跑出界外来。据他说,每个字的精神挽结处在每个字的左上方。那个点,无论从上下左右测量,都符合黄金分割的规律。也就是说,这一点正好在字的黄金分割点上。

这一论点,被认为是启功对书法的一大发现和贡献,也奠定了他在书法界的地位。在他的论书绝句百首的最后一首写道:“用笔何如结字难,聚散纵横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以此来表达他悟得真理后的喜悦之情。另张旭传在授颜真卿书法时说道:“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在也。”这里的无度中的度,我认为指就是的以重心为原点,合理的随意伸长所写出来的字都在这个度的范围之内。我早年的时候,很喜欢启功的字,甚至有一种着迷。我觉得他写和字很美。说不出的美。但看着简单。

你看,多么神奇啊。书法终于和数学联系起来了。它终于变成了一门科学。这一点,不仅证明了汉字本质上是圆的这一点颠扑不破,也证明了汉字的重心——无论是楷书还是草书(启功当时只是从楷书来说明的)不在一个字的正中间。

那么,只要把握住了这个中心,不论我怎么变形,怎么歪,写出来的字都是稳定的、好看的、优雅的。

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是要活学活用的话,一辈子的功夫也不为过。

在实际写字的过程中,我们在心里知道有这样一个重心所在就行了,但这一点,常常是无形的。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可以说就是这一点。

这样一来,我们写字也就变得容易了。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做文章,把握住一个真。不真,必然不善,不美。这个真字,就好比是作家思想的重心。所以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难啊。

为人处世中,把握住一个俭。地球的资源不是无限的。只有俭,才能永保。但是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社会打破了这个真理。这个人类存在几千年的真理。他们开始为了追求利润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所以,人类本该再存在几十亿年,但有可能几年、几十年、几百年之内就会烟消云散。现在的我们不知道这一天,就好象汶川地震的前一天,当地某个中学的学生还在操场上玩各种游戏,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却不知道一天后就是他们的死期!以前,我们不知道时,心里是有希望的,我们总是想着,我们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也。到那时,他们的发展会出乎我们预料。但是当知道地球的这一必然结局后,我们的这个信念和希望破灭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为何要把我们放在这短暂的一瞬间?这样想也许没有任何意义。就好象,蝉,在地下呆了七年才能见天日,然而在一天之内又要面临着灭亡。我们人类费力经营的文明,有一天会全部消失,这一点想起来是最让人感到可怕和悲哀的。所以,我思量所有的宗教,觉得,相对来说,佛教最为接近真理。因为他看穿了人类最终极的这一天。于是他也就不以为意了,反而活得达观了。科学控测器,几十亿年都不能走也银河系,但是我们人的思想却可以在一瞬间到达宇宙的最边缘。有的人说,佛教是悲观的、消极的、厌世的。错。恰恰相反。正因其参透生死,所以他才有可能对人生有个正确有态度。这种态度必然是不消极、不悲观、不厌世的。

今天毕道中从我家过了一趟。李志很早就来骑摩托车。我在写到这里时,她也把午饭做好了。而窗外,蝉声大噪。从没这么热闹过。不过它们的热闹就象我们人类的热闹一样,都是假的。

秋天已经来了。冬天也就不会太远了。</li>风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