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第30章)写字的学问
作者:张丝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79

2009-10-2909:18

世上的事就是怪,当你孜孜以求某事时,可能会一无所获;当你把它抛在一边时,说不定又会得到圆满解决。===到===我的练书法就是如此。

王羲之是举世公认的书圣,他的草书代表作是十七贴,这一点也没人异议,问题是,也许这个贴子太高妙了,所以难以入门。我在最早学习书法的时候,可能心态不错,所以入过门,但是这十几年来,我又徘徊在门外了,包括我前一阵子,自认为是练得很好的时候,每幅字标价到上万的时候,现在看来都不过是如此,还没入门而已。

我没有入门的关键,是我的思想境界和作者不合拍。那么,王羲之是怎样的一种思想境界呢?只是听说他耿直。我现在觉得王羲之主要还是道家的老庄的思想。而且他和后来的一些人只是把其当作文学来学不同,他是从骨子里认同。所以他才会服丹药。这是最有力的证据,也是只有道家的人才会干的事,而且据说他也是死于此。按说搞书法的人,应该不只活了五十多岁。

所以在以前,当我一直不能入其门时,我为了解决我的苦闷,就要想其它的办法了。比如,我不妨认为孙过庭比他写得强,因为我学孙过庭感到是比较得力的。我也不妨认为在他之前的很多人比他写得强,比如篆书隶书。正是在这两种书体中使我得到灵感,我发明了一种字的笔划基本上相等,把变化降到最低的类似弱智的字体。但是这种字体,首先我也不满意,其次遭到了大多数人的不屑。所以我最终放弃了,我觉得我无形之中在开历史的倒车,换句话说,我学书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进则退了,走到了穷途末路。

其实现在看来,这种字体是和自己当时封闭的、忧郁的、苦闷的心境相合的。表现的是内向型的小气的狭隘的处在牛角尖中出不来的一类人的精神世界。

这种精神世界,当然是没什么太大的示范意义和鲜明的个性和价值的。我想,中国近代的很多的不成功的丑书,都是中国的有一定功力的书法家在学习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那么,要打破这种僵局,要羽化成蝶究竟需要什么条件,问题的关键在哪儿呢?

后来我还是找到了。那是在我找不到精神出路,而又屋漏偏逢连阴雨和她生气之后,我觉得我还没有解决我的安身立命的问题,而这样的话,我所获得的一切还都只不过是空的。于是我在无意之中,拿起了我早年买的老子庄子列子这本书。这本书包装很好,是硬皮的。我正在看着,张春节来了。张春节这一阵子经常过来。问有关照片处理方面的事。李志以为我要请张春节吃饭,比较嫉妒,就说,你又没带一件子啤酒来,意思是说他当时来的时候带了。更或许就是因为那只鸡,他认为理所当然。但是昨天还是带了一小袋子蒜来,叫我们种上。说吃的时候也可以来吃。但是地太干了。但她还是用一早一晚的时间在那儿刨地。

我在看了几遍老子之后,觉得我的思想起了质的变化。看问题的态度全部变了。这也让我有了很多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加起来不亚于我在学习书谱最有收获的时候的发现。可以说是很让我欢心鼓舞的激动振奋的。

但是因为对于名利的淡漠,我也不再提笔练字,偶尔提笔写一幅,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总的来说,还是比以前见到了曙光。

我今天觉得百无聊赖,而医治这个东西的良方,对我来说往往就是习字。于是我就本能地抓起十七贴来写了一通。觉得今天才算入门了。所谓入门,就是整体上感觉与作者步调完全一致,和谐自然,不勉强,不别扭,不困难。这种心情,还夹杂着一丝喜悦。这种喜悦,用文学来表达,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唐代有个人说王羲之的草书不是最好。王羲之同时代也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不承认他的字。但是他们在另外的时候都是承认的。对王字持非议的,终归是站不住脚的。这不为别的,只是因为王羲之本人当时并不想当书法家。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个文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如此而已。这样的一个人,不满于黑暗的官场,在社会现实中郁郁不得志,而选择逃避,书法就是他精神的最好的载体和寄托。

上面这些话,是我这几天就想说的。这也算是我对于我的书法的一个总结。我当初就知道,学写字之前,先要学做人。但是只知道道理上是如此,至于再具体的东西我就不知道了。

中国在最初的时候,是合于大道的,所以那时的人,有信仰,能够视死如归,这一点也不奇怪。但是现在我敢说大部分的人不过是在混饭吃罢了,他们能不是硕鼠就不错了,他们的思想境界低于一般群众。

这一点才是我党我国最大的缺陷和隐患。

现在我能对于大事小事都看得这么真这么透,这一点是很让我感到自豪的。</li>风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