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8章
作者:零点浪漫      更新:2020-11-10 01:18      字数:4291

提学官董大人出席这个活动是拿钱办事,为琼西书院站台背书,在公众面前的发言内容自然也都是捡些好听的话来讲。他将琼西书院的开办称之为广州文教界和黎民大众之幸,此举必定能够提升广州地区的教育水平云云,恨不得把琼西书院夸得比官办的州学府学还厉害。

如果是不知内情的人听到提学官的这番评价,肯定会以为这是一间传统书院,而根本不会想到琼西书院并不会教授四书五经这些应试内容,与其说是书院,倒不如说是一个技能培训机构更为准确。

董大人的夸赞当然不会仅限于这间书院,他很清楚自己的出场费是谁给的,所以接下来话锋一转,又开始夸起了书院的合作方,福瑞丰商号大老板李继峰。他将李继峰的捐资助学行为称为“值得世人效仿、民众敬仰”的大善举,并认为正是有了福瑞丰的大力支持和投入,琼西书院才得以能够在广州顺利开办,今后所有在这里就读的学生,都应该感念李继峰今时今日的善行。

提学官的这个说法虽然是为了吹捧李继峰,不过倒是在无意之中反映出了实际情况。广州分院能够顺利开办,的确是与福瑞丰所提供的协助密不可分。就连眼下这热闹的开学典礼,也完全是靠着福瑞丰动用人脉请来了本地的众多社会名流,否则可没这么多人会跑到离广州城数里远的地方来凑这场热闹。

张金宝也并不介意这位官老爷将开办书院的功劳记到李继峰头上,对他来说让外界认为广州分院归属于福瑞丰名下也未必是坏事,这样无形之中就会让书院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以福瑞丰在本地的影响力和人脉,任何人想要打这书院的主意,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跟福瑞丰掰一掰手腕。

所以尽管这位提学官大人在台上口若悬河地将书院的开办全部归功于李继峰,而丝毫没有提到他的名字,张金宝的脸上也还是挂着淡淡的笑意,似乎浑然不觉得这样的说法有什么不妥。

倒是站在张金宝身旁的李奈觉得这位老大人的戏未免也做得太足了一些,担心这样的说法会让张金宝觉得不快,直到他看到张金宝脸色如常,并未有任何愠色,这才稍稍放下心来,暗想等这仪式结束之后,还是得跟张金宝稍稍解释一下这事,免得让他心里产生了芥蒂。

这位老大人大概是平时也少有能在公众面前抖一抖官威的机会,这次便逮着机会,好好表现了一下自己的演讲功底,一口气说了小半个时辰,才终于收了尾。这一口气泄了,老大人身子也微微发颤几乎快要站不住了,旁边连忙有仆从赶过来搀着他慢慢走到旁边坐下。

李继峰倒是对提学官的表现相当满意,这一番吹捧完全值回了送给对方的出场费,说是物超所值也不为过。如果不是提学官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李继峰倒是很愿意与其好好结交结交。

不过李继峰也注意到,这位提学官基本没有提到过书院的海汉背景,想来也是觉得此事有点敏感,所以有意作了回避。当然他作为非官方人士,在讲话中倒也不必顾忌这个了。何况整个广州的人都知道,福瑞丰最主要的业务就是跟海汉人做买卖,如果刻意回避书院的海汉背景,反而会有欲盖弥彰之嫌。

所以接下来李继峰上台讲话的时候,先是谢过了提学官的评价,然后便特地强调了一下琼西书院是由海汉经营的教育机构,在广州开办的分院也将由来自海汉的教师负责日常教学和管理,而福瑞丰则将向书院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源。

说到此处,李继峰特地说明了一下将以福瑞丰名义向琼西书院提供的部分特殊资源。

首先是已经兑现大半,近期在广州铺天盖地,到处都能看到的书院招生宣传。相关的宣传会以其他不同形式长期进行下去,而这将会有助于为书院在广州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其次是福瑞丰将会为书院提供丰厚的冠名奖学金,以及在完成学业后进入福瑞丰就职的机会,作为对优秀学生的特殊奖励。

虽说进入福瑞丰就职听起来好像没有传统读书人入朝做官的前途来得风光,但通过科举获得做官机会就是成千上万人挤着通过一座独木桥,而获得福瑞丰的雇佣则要现实的多,这对那些志在找一份稳定生计养家糊口的年轻人来说,吸引力甚至比当官还大一些。

如果能在入学后争取到福瑞丰提供的奖学金,那基本上就足够抵消掉入学期间的绝大部分费用了,而这对于家境不算宽裕的书院学生们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人人必争的目标了。

李继峰没有详细说明评选奖学金的标准,他提及此事的目的,是要让在场的学生和民众们明白,在琼西书院就读会有来自福瑞丰的稳定支持,并且无需担心学业结束后的生计问题。

接着李继峰也费了不少口水对书院的师资力量进行了吹捧,称赞这些教师为海汉国培训出了大量的专业人员,是海汉能够在南海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而福瑞丰将琼西书院的特殊教育模式引入广州之后,必将会为本地也培养出大量的人才,提振广州的综合实力。

李继峰很聪明地将自己与海汉联合办学的目的定位为爱国行为,让民众认为这间书院是在为大明培养人才,这样就巧妙地化解了一部分民众对海汉的抵触情绪,同时也为书院又加上了一层保护伞。官府今后如果要拿书院的海汉属性说事,那李继峰也可以用已经形成的社会舆论来自证清白。

李继峰这番讲话所赢得的掌声超过了刚才那位絮絮叨叨的提学官,因为他所说的都是大白话,言之有物,大家一听便能明白,不似那位老大人打官腔云遮雾罩,却又没什么实际内容,说了半天全都是废话一堆。

李继峰讲完之后,便顺势请出了下一位发言者,海汉驻广办的负责人陈天齐。本地民众对驻广办这个机构并不陌生,座落在广州城外珠江边上的那处属于海汉的特殊区域已经存在了十年时间,本地民众大多直接或间接地与驻广办打过交道,知道那里是代表海汉国的办事机构。

富有、精明、武力强大,这大概是本地民众对海汉的几个固有印象了,对于设立在广州城外的这个办事机构,本地民众或多或少都怀有一些敬畏感,因为那里是大明律管不到的特殊区域。包括地方官府在内,没有人能够插手驻广办地盘上的事务,在那块区域只有海汉国的法规能起作用。

本地有很多民众都听过陈天齐的大名,但真正有资格能够跟他当面打交道的人,在广州地区其实也不算太多。所以在场的绝大多数民众,都是第一次见到陈天齐本人,不少人开始议论纷纷,认为这传说中的海汉高官也就是普通人模样,不知他有什么本事能够坐上这个职位。

但看到李继峰恭恭敬敬地将他迎出来,大部分人便停止了这种无聊的猜想,像李继峰这样的大人物都不敢造次,那就说明这海汉人的本事不是自己所能理解的,还是老老实实地看热闹为妙。

陈天齐的确很少会在这样的公众场合抛头露面,不过他倒也不会对这种场面感到紧张,不管是智力、财力还是权力,他知道自己都对在场的绝大多数人具备碾压式的优势,这些人在他面前只能保持仰视的姿态,不会有什么人会对他所说的话表示质疑。

“在下陈天齐,很高兴今天能和各位父老乡亲一起,在这里一同见证琼西书院广州分院的开学典礼……”

陈天齐的发言主旨,便是强调海汉为广州带来的各种特殊贡献——跨国贸易,因为贸易而产生的各种用工需求,公平安全的交易机会,以及由此次在广州开办书院所带来的文化交流。

“我国一直致力于与大明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并在经贸、文化、金融等方面进行长期合作和交流,而这所书院的开办,也将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带来的新的方式……”

相较刚才李继峰的发言,陈天齐所讲的内容更为官方一些,更多地采用了外交辞令,民众对于这些打官腔的内容并无太大的兴趣,只听了一会儿便在场下各自议论开了。

张金宝也是听得暗暗摇头,心说这位陈大人办事还是太刻板了一些,这种场合的讲话便是要设法调动听众情绪,而字字句句都是官腔,又哪能让民众产生共鸣。

不过陈天齐倒也没有一味地只说些场面话,在谈及书院之后,便表示驻广办也将会为书院的优秀学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并且会为无法负担入读费用的贫苦学生提供特别的受教育机会,此外在书院表现出众的学生,还可享有前往海汉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

这些与学子们息息相关的内容,终于是得到了一些掌声和叫好声,认为这才是海汉人为大明学子所提供的实质性帮助。

但以普通民众的眼光见识,很难意识到海汉这些做法的长远影响。根据过去的数据统计,贫困者和智力程度较高者,这两类人群是主动选择留在海汉的移民中占比最高的。而贫困却坚持要求学的人,往往脑子也不会差。书院可以通过这样的筛选模式,挑出合适的学生送回海汉国内,这些人当中的大部分就极有可能会在学习完成之后便顺势留在了海汉。

有学识,有上进心,而且年轻,这些人对海汉来说就是素质上佳的移民,可以说有多少就要多少。而为海汉创造机会引入这些优质移民的琼西书院,以及张金宝等人,自然也是要记上一份功劳的。

而代表海汉官方出席这个活动的陈天齐,当然也要表明对书院的支持态度,并且拿出了具体的助学措施,他相信张金宝这种聪明人,应该能够很快就明白自己的意思。

张金宝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在他发表演说的同时,便已经明白了驻广办这些助学措施背后所代表的官方态度。只是张金宝先前与陈天齐见面的时候,对方并没有与他谈及这些措施的细节,导致其中也不免有跟书院本身的计划发生重叠的部分。不过这些都无伤大雅,只院的运营就相应会容易许多。

既然陈天齐现在如此重视琼西书院,张金宝相信下一次再去驻广办求见的时候,应该就能得到单独接见的待遇了。

陈天齐的讲话结束之后,才终于轮到了排在最后的张金宝上台讲话。看着书院外黑压压的人群,张金宝只觉得成就感十足,广州分院的成功开办,对他来说算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就,也让他对经营教育产业有了更多的信心。

除了广州,今后也大可去到漳州、宁波、登州、金州,乃至什么朝鲜国、安南国,开办琼西书院的分支机构,让自己的书院成为海汉国首屈一指的教育机构。

张金宝想及此处,脸上的笑意也越发地真诚了:“各位父老乡亲,在下张金宝,忝为琼西书院院长。今日承蒙这么多大人物光临书院观礼,在下真是感到万分荣幸……”

张金宝本质上是个商人,对于自己所经营的事业充满了热忱,他的演讲内容没有多少套话,主要便是向民众和学生们说明他们能在书院学会什么,今后的出路在哪里,而他们在书院所学又将如何改变他们的人生前途。

琼西书院有很多的事例可以信手拈来,张金宝简单讲述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就读琼西书院的前途一片光明,他要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进入琼西书院就读是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好机会,成本低、风险小,并且成功率远远超出了大明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