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驻守小沛
作者:camperstar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75

这场经典的战役,自然引起学院的集体讨论。有些纸上谈兵的人说,如果李忆集中起所有军队向东门进攻,这场战争鹿死谁手还是未知之数。这点连丁长生都可以反驳他,李忆的士兵分得太散了,白马军团有足够的时间各个击破。

有人也认为,李忆可以将西门的士兵分散去支援南北两门,李忆带着五万骑兵到东门拯救对于这一点,日后很多战事可以表明,六万白马军团可以很容易冲开十多万士兵的防御。

有人人提过,李忆得知徐州二十万大军到来时,应该集中兵力决一死战。这点却遭到其他人的嘲笑,李情的战略目标是围困小沛,双方兵力差不多,又有那队令人心有余悸的白马军团。若果决战失利,李情的战略目的就流产了。

有些事后孔明大言不惭的说,李忆应该一早退军,虽然这个做法很有道理,但没有人会在未开战就撤退吧,而且还是在少许优势下。最后,没有人提出比李忆按兵不动做法更好。

浪思在陆军学院时指出,李忆的指挥已经无懈可击了,他唯一的败因,只是对白马军团的一点恐惧吧。浪思还说,李忆是没有在战场上失败,浪思也没有在战场上胜利,双方死伤差不多。大家只是在战场上来了个不胜不败的和局。浪思只是战胜了李情的战略意图,令小沛城不用被重重包围罢了。其实所有人都认为,李忆之所以失败,是遇着林浪思这个对手。他的心理,被林浪思算得一清二楚,李情和张超看到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都不得不服浪思的战略。

这队联军算是凯旋回徐州吧,虽然没有取得真正胜利,但迫退李情大军已经达到徐州人心中的目标了。孙庆更声泪俱下的谢过浪思,他虽然胸无大志,但他生性爱民,不希望徐州百姓落到李情这个战斗机器中的。孙荣更是对浪思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本身只是一员武将,跟长生差不多的一个类型,可武力差得太远了。他听过浪思的想法,心中一直半信半疑。怎么李忆会放任自己的军队被攻击而见死不救?不过,事实是可以证明一切,孙荣到现在也想不通,为什么李忆军真的按兵不动。不管如何,孙荣是战胜了,也知道这场战争是出于浪思的谋略。

孙庆先前跟清梅达成的协议,是让六万士兵长期驻守在小沛。当孙庆听到,浪思派的驻兵竟然就是白马军团,那支已经在帝国掀起不少波动的白色旋风时,更是感动万分。长浪军这支战斗力强横的部队,拿来协助防卫自己的领地,对方倒是真的诚心相助。其实他没有从北海的角度去看全局,这支骑兵暂时的战场,就只能是在徐州,留在小沛作战实是理所当然。徐州的人民更是不断的来慰劳他们,对于拯救自己家园的士兵,他们实是千谢万谢的。在休息了几天后,浪思就领着学院军回北海去了。

浪思回想昨天晚上的事。“思哥哥,玫姐又要和长生哥分开了。”“思哥哥,不如让玫姐和那些红蝶军留下好吗?”“思哥哥,你就让士兵夫妻团圆团圆嘛。”“思哥哥,你看玫姐有点失落呢,就体恤一下她嘛。刚打完仗就要分开,很可怜哦。”“思哥哥,要不要香香跳舞给你看呢?”“思哥哥,你的脚痛吗?香香给你按摩一下吧”“思哥哥,香香…………”这样的老戏时常在浪思天香房中出现,浪思留下了长生在小沛,协助孙庆防守,白玫自然感到依依不舍。天香当然了解好友的心意,于是便在寝室中使出她的独有武器。不要小看她的撤娇哦,天香的软求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日后天香皇后的记载中,曾经沾沾自喜的写着,浪思王从未在她的软求下坚持过的。

浪思心中在想,阮竹在养伤,长生在小沛,如果连白玫都不在徐州的话,那么北海的守备力真的大大减少了。不过看着天香的软语相求,却又硬不起心肠拒绝。正当犹豫起来的时候,却听天香使出了最后武器“哼,如果思哥哥不让玫姐留下,那么香香就自己留在小沛陪长生哥。”浪思听完吓了一跳,小沛是兵家必争之地,天知道李情什么时候再来,浪思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心爱的人,留在这等兵荒马乱的地方。

于是他拉着天香,连夜宣布红蝶军一起驻守在小沛。这个命令让那些作为妻子的红蝶军战士喜不自胜,白玫更是开心得跳了起来,当然,她心里知道,又是天香在说情了。就这样,被天香威胁的浪思,生怕爱人真的留在小沛,直到回北海时都没有让她离开过自己的怀抱中。

又一次在众人的欢呼下,浪思回到了长浪城。熟悉的夹道欢迎令浪思有点飘飘然,令他现在充满着信心,对争霸天下充满着期待,心里也有点轻视李情。很可惜,他下一次面对李情时,就被打得焦头烂额了。

战斗结束后,浪思去看过院竹,见他伤势虽,但不会影响他日后作战,心头大石放了下来。浪思又一次埋头处理政务,如果说,在建成海峡之前,长浪军最头痛,最辛劳的人,要算是程林了。很多年后,当浪思王将程林封王之时,有不少人颇有微词。程林自守卫飞燕关后,从来都没有上过前线,他没有战功,没有邱清梅协助发展商业,没有冯海琳协助处理内政。在不明内情的人当中,程林只是懂得躲在家中数钱而已,甚至因为他反对推行一些仁政措施,受对不少的咒骂。若果不是他的妻子杜慧受到千万人爱戴,恐怕没有人会喜欢他的。

程林对这些指责,从来没有放在心上,他的职责,就是要好好管理长浪军的物资和控制支出。在长浪军商业齿轮运转之前,就只有他苦苦撑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长浪军财务,就算日后长浪军富甲一方,他并没有因而让浪思王和长浪军挥霍,确保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浪思王在回忆中曾说“没有程林,长浪军早就崩溃了。”清梅皇后也说“程林的财务智慧,绝对不在我之下,没有他的严谨看管,就算我赚再多的钱也没用。”程林,历史只能埋没他这位无名英雄。

来到北海后,程林一直看着长浪军的财务。虽然有清梅的加盟,但是两者的身份是不同的。清梅主要是协助长浪军发展商业,推动北海的产盐,跟帝国各地进行贸易,俗一点说,她就是长浪军的摇钱树。程林是管理军队的支出,后勤的物资等等,长浪军带了三千多万两银子来北海,有一半拿了去建水军,八百万两去建海峡,余下来的,实在不足一千万两了。浪思大减税收,开办义学,这些一切,打破了北海原来的收支平行。

不考虑海军,长浪军单是第一年,就白支出了六百万两银,令程林头痛不已。他一直在想办法如何去紧缩支出,甚至提出过提高税率等等。长浪军来了北海第二年,其实是隐忧最多的一年,除了要面对李情大军的威胁外,财务是另一大问题。按预计,长浪军留下来的钱,已经撑不了第二年了,所以程林才在先前会议上,同意出卖长浪军的武器,令军队可以撑着第二年。解散蝶舞队是迫不得已才决定的,幸好他想到如何去保留它,还赚得一名好妻子。

幸好,第二年过去了,在海峡还未建成之际,程林已经看到了希望。首先是收入,北歧的税率虽然大减,但现在税收却有曹雪时代的一半,这表示北海经济正在进步中。不少的人口迁入,劳动力的增加,自然令税收增多。其实北海现在最大的收入不是税收,而是贸易。在与张超订下贸易协议后,长浪军和邱家就在一年赚了一千五百万两,按协议,长浪军可得五百万两,而且这年的交易,只是规模不大的进行。枫港和黄海这边算是发展成熟了,但尚德港和东海这面,就没有相应之规模。尚德港的小型卸货码头,就连邱家的商船都远远应付不了,又何来说大规模呢?

另外就是商船,在黄海这儿倒有超过六百艘商船,不过东海那儿就只有邱家的百多艘了,根本不可以物尽其用。不过,随着清梅出使,跟各大诸侯订下协议后,这些商船就没有空了。

现在一部分的船,都会载着食盐到凉州,去换来铁矿。西北的铁矿生产比不上北海的盐,故梁遥有时只好付钱,所以,北海的盐,就等于两种金属,铁和银。饶是这样,西北的食盐需求还未达到饱和,还是可以发展的。余下的船,就会到华北各地收购皮革,羊毛等特产,由邱家运到江南贩卖。清梅的准备工作做得极好,基本上现在没有因价格和货物的问题有争议。清梅告诉程林,现在的北海贸易,海峡建成后,将有几倍发展的空间。其实现在的规模,已经令程林欣喜若狂,至少,从贸易赚来的钱,大致可以填补目前的支出了,程林预计,第三年,长浪军和邱家的贸易收入,可以超过二千万两呢。除此之外,清梅还用很便宜的价钱卖了军队的物资给程林。不要说食物了,算上运货的成本,清梅将西南的食物以一两银兑九十斤食物卖给军队,其他物资同样便宜。

对于军队物资的应用,程林管制得很严格。白马姓蝶两军还好,他们是对浪思绝对中心的队伍,不会有偷卖浪费和克扣的事出现。蓝鲛军团就有点麻烦了,这些士兵受到了以前曹雪的影响,认为扣下少许的物资很正常。在程林再三教育下,他们才慢慢纠正过来,对于冥顽不灵的人,程林开始用军法处罚。曾有一名军官,因为三次克扣军饷,被程林当众斩首,令其他人不敢再以身试法了。

说说北海目前的状况吧,由于北海的税率大降,孩子们的免费学习,官吏的清廉,最主要是,任何有气力的人,都可以去充当挖掘工人,有不少人不断迁入。长浪军在徐州的大战,令百姓都对浪思的领地安全有信心。不计算正在挖掘的工人,北海现在有二百四十万人了。极少人是找不到工作,也没有人会饿死街头。体力较差的女孩子,可以到金花蝶舞会,就算不能唱歌跳舞,去弄两手小菜或干水手都没问题。经过清梅的纠正下,金花蝶舞会已经发展到有三万多人了,它的存在,令北海不少无依无靠的女孩子都可以赚钱。成年人不用为照顾孩子而苦恼,将他们放在学院里,就有军队的人看守着。现在的北海,算得上是歌舞升平吧。

海琳先前的改革官僚制度,浪思彻底的执行下去,除了一开始就斩了三百多个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外,现在犯了贪污罪的人不超过十个。每一名官员在审案时,都同时由监察处派了三个人观察,他们在看到其他贪官的下场后,都不敢再胡来了,正经八斗的在工作。海琳在当初制定新的律法程序时,言明没有人可以放过任何罪行,也不可以随便判刑。海琳也留了点面子给浪思,现在北海只有浪思一个人可以推翻监察处的裁决,不过这些年来,浪思只有用过一次,就是经不起天香的软求,放过了金花蝶舞会。在长浪城,有一所审议厅,它是拿来审查一些严重的罪行,只有审议厅才可以判人死罪,它也可以令一些觉得不公平的人再次前来审判。由于很多百姓不太懂得律法,浪思特地成立一队律法支援组,不论控诉人或被控诉人,都可以要求协助。北海的吏治清明,也是吸引百姓迁入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