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 “老扒”逮小偷(3)
作者:窦应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42

一天清晨,王同山刚走出家门去上班,不料在一条小巷里竟迎面闪出一个青年人来。他定睛一看,认得正是从前他在南京扒窃时结识的小扒手。那人显然早在南京就已经听说了王同山回苏州的鱼龙剧变。他此次是看到了报上《神偷王想要新生活》的报导后,才专程从南京赶到苏州寻找王同山的。这小扒见了从前的老伙伴王同山,心怀不满地开口便骂:“王大爷,你搞什么搞?没想到呀,像你这样的人也成了好人?呸,你现在只顾自己成了名人,可是你想过没有,像你这样的到处乱讲,甚至还把我们这些人的家底都给抖擞了出去,你想过吗?我们大家今后还怎么饭吃呢?老东西,你的良心哪里去了?”

“良心?你说的良心是什么良心?莫非偷别人的钱物还有良心吗?”王同山没想到他在苏州的现身说法竟然震动到了南京,而且让当年一起作案的扒手们也惊惶失措。现在眼前跑来找他的小扒手,就浑身挟带着一股怨恨和凶煞。他知道这小扒手是来找他拼命的,他王同山不愠不火,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孩子,在这个世上莫非就只有吃扒手这碗饭吗?我告诉你,我现在已经知道吃这碗饭是不道德的,所以才决定改邪归正了。你呢?孩子,你现在也不小了,我看你还是干点正事吧,不要等到我这把年纪,再后悔可就晚了。”

扒手恨恨盯了他一眼,气得咬牙切齿地说:“姓王的,你自己不吃这碗饭没什么,可是,你不能坏了咱这行当道里的规矩呀。我真不明白,他们让你在小区里打扫卫生,怎么就能感动得你连祖坟都想掘呢?我劝你千万不要把路走绝,小心从前那些哥们饶不了你!”说着转身就跑,担心王同山报警落入法网。

王同山大吼一声,追上去说:“你给我站住!我要告诉你,如果你再不改邪归正,我就一个电话打到公安局,当场就把你逮起来。我要你也劝劝那些看着我心烦的人,要他们马上省悟,如果谁再敢执迷不悟,可休怪我王同山不讲义气!”

小扒手知道王同山的厉害,见他已经铁了心背叛从前的同伙,情知继续在这里威胁他不会得到好结果,于是扒手就灰溜溜地逃出了巷口。

自从发生了南京扒手来苏州威胁王同山的事件之后,“神偷王”的心里忽然萌生一个想法。他想给这些过去的“同行们”写一封信,他想劝他们悔过,也希望他们像自己一样改邪归正。但是这样的信他从来没有写过,一时也不知究竟应该如何写。看到那些小扒手们现在仍然在重复自己从前的老路,王同山心里不禁万分痛苦。

几天过后,又有人把恫吓信寄到他那间小阁楼上。一个上海扒手在信上这样指责王同山:“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吃了一辈子偷饭的老家伙,今天第七次被放出来竟然反水了,看来我们这一行是要完蛋了。”又接到一封常熟扒手的信,上面写道:“老家伙,你听好了,我就是要在你的眼皮底下做个活儿,我让你在警察面前现眼,然后,我就想办法赖到你身上。你等着吧。”王同山看到这些匿名信后,不禁暗自冷笑了几声,自言自语道:“你们这些无耻之徒,都不过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只要有我王同山在一天,你们就休想在江南地面上继续兴风作浪!”

就在王同山接连遇上几次扒手的威胁后,苏州一张报上又发表了《王同山畅谈“抓小偷”经验》的报导,内称:“王同山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在进入“贼界”后,喜欢阅读的他想方设法钻研了很多侦探小说,数十年来,他因为超常的偷盗能力而鲜有失手,可谓“贼名赫赫”。1982年是他作案最疯狂的时候,他一天作案60起,因此被“同行”尊称为“神偷”。

………因为自己在这方面的丰富经验,警方也曾好几次邀请王同山做反扒队员,或者帮助提高反扒队员的反扒技能。王同山说,一些人怕小偷报复不敢当场制止小偷行窃,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小偷行窃被发现时,第一反应是赖、第二反应是跑,不会立即就想着报复,所以一喊常常能吓跑小偷。当然,如果发现团伙作案,最好还是想办法先报警,不要一个人行动。普通市民最重要的还是加强自我防盗保护………

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人的不同反映,王同山心里百感交集。他理解善良的百姓欢迎他的原因,也理解大小扒手对自己的愤恨。已经吃了几十年扒手饭的王同山,心里最理解这些仍在到处扒窃的小偷们心态。他们也像他当年一样,他知道任何一个扒手的改邪归正都需要时间。王同山针对苏州市民对他的提问,以自己多年来对小偷的了解,深入浅出地总结概括出防盗反扒的6条措施,即所谓“六不要”:1,千万不要轻易露财;2,任何情况下不要疏忽,有些东西该怎么放安全就怎么放,该上锁就上锁;3,公共场所不要多带现金;4,和家人亲友去人多处,尤其是在付钱的时候千万不要匆忙。因为这时候往往缺少防范意识和给扒手造成可乘之机;5,下雨天不要随便把东西放在自行车的车筐里,以免有人借机扒窃;6,钱包不要放在手提包里。

早在20多年前,王同山就在心里产生过与扒窃决裂的念头。可是,这种念头的产生来得容易,如果真让他彻底从泥泞里拔出脚来,又谈何容易?20多年前他在南京小茅山劳改农场,就曾经有一段幡然省悟的经历。正是这段复杂的经历才让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从一个扒手转而站在“反扒”立场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