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 湖水中留下情侣的影子(3)
作者:窦应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37

三天以后,一封薄薄的信笺终于从济南飞到了小茅山农场。

王同山对周纤的这封回信心里充满着忐忑。他无法知道她在这封信里写了些什么,他也清楚周纤在小茅山的短短三天里,已经对自己漫长的人生作过一次全面的思考。在小茅山对他不好讲的话,肯定会在这封信里讲明白的。因为他了解周纤是一个朴实无私的人,特别是她对待爱情的真诚态度,绝不可能在与他是否相处的问题上继续保持模棱两可的观点,因为他和她都需要尽快对人生作出明确的诀择。

“同山:

当你收到我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来到了济南市教育局,正在接受组织上对我的分配,我很可能被分配在这座古城的某一家中学里任教。我并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女人,也不是一个没有良善之心的女人,坦率地说,自从我在火车上第一次见到你,就发现我们好象在上辈子就认识了。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从那时开始,我就觉得有必要抓紧这个时机,找到我人生的另一半。我前去苏州给你送书,就已经从你老父的眼神里发现了某种疑问。这个疑问从一开始就困扰着我,我真不敢想象我和你的缘份竟然会如此之浅。到小茅山来探望你,就为了尽快解开我心中的谜。我可以这样对你说:如果你的处境不是这样,如果你不是生活在劳改劳场里,即便你的职业和学历都并不很理想,我也愿意接纳你。

可是,现在我只能对你说一声对不起了,同山,请你一定要理解我。我毕竟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女孩子。我不可能为了爱就把自己的人生置身在一片沙漠之上。我必须要为我自己的今后作认真的考虑,同时也要对我的家人作考虑。爱情当然是浪漫的,同时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与婚姻又必须与各自所面临的处境结合起来考虑才行。婚姻如果只谈浪漫而不讲实际,那只能是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了。我和你一样从前都痴心地追求爱情至上,我也知道如果几年后你从小茅山走出来,我们再谈婚论嫁也还来得及。不过我的家庭和父母不允许我这样做,他们需要自己的女儿早一天找到属于她自己的生活天地。

我写了这些话,很可能刺激了你的自尊心。同山,请你千万要原谅我,我是一个不会说谎话的女孩子,我所以回到济南以后就决定马上把我的上述想法如实告诉你,就因为我是一个忠诚的女孩子。我不想用花言巧语去欺骗一个对我抱有某种希冀的人,特别是对待你,我感到愧疚。因为我实在无力去帮助你,但是我仍然认为,你还有希望,路就在你的脚下。只要你认真地对待生活,对待过去曾经走错的路,我相信你肯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只要你从现在起就对生活严肃起来,真心对待属于你的每一天而不是不负责任地应付它,那么你就会从此振作起来,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同山,我相信你,一定会改好的;同时我也要求你,从今天开始,就彻底地忘记了我吧!………”

看到信的下方有周纤的署名,王同山流出的眼泪已经模糊了双眼。

他对周纤这么快就写来一封回信虽然有些意外,可是他对她在信中这样直言不讳的表明与他分手的立场,还是早在意料之中。因为王同山从与周纤结识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把她看成了人生中的偶然相遇者。他确实不配和周纤这样的女孩子继续往来,王同山并不怨恨周纤的无情,他怨恨的恰恰就是他自己的不争气。如果他不是在小茅山服刑,如果他少年时就发奋读书,如果他现在也是大学毕业生,或者说至少有一个能为社会作些贡献的职业,那么周纤会这么快就对自己的人生作出如此决然的诀择吗?

夜风吹乱了王同山的乱发。他收到周纤的信后,一连三天不吃不喝。这说明他虽然不敢对周纤的感情与婚姻抱有过多奢求,但是在他心底至少早就有一种强烈的希冀在鼓励着他,要他千方百计去实现和周纤的结合。尽管他现在根本就不具备与她生活及相处的条件,但是王同山仍然还抱有改变自己现状的希望。如今周纤的信就像一盆蓦然泼来的冷水,突然泼灭了王同山心里越燃越旺的火。从理智上王同山尽管能够接受周纤的这一态度,可是在感情上他无论如何也不肯就止罢休。自从收到周纤的复信后,王同山就一封接一封地给济南发信。他几乎在每一封信里,都在忏悔自己,痛恨自己。王同山多么希望以他的书信,能唤回那颗已经从他身边飞走了的心?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王同山先后按照周纤提供的家庭地址,寄出了七八封情意缠绵的情信。然而让他心中失望的是,他寄出的所有书信都没有得到周纤的理解,因为这姑娘再也不肯给小茅山的王同山复信了。

王同山在无事的时候又在吟诵唐诗了。他特别喜欢杨朴所作的《七夕》:

未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几多。

大约就在这一年的春节,已经对周纤复信再不报任何希望的王同山,竟意外地收到一个从济南寄给他的明信片。那是春天的祝福,也是对他万般期盼所给予的惟一答复。当他在明信片上再次见到周纤那娟秀的钢笔字时,王同山的眼泪又落下来了。因为她在明信片下方署注和地址,已经是济南某某路的一所中学了。

从那以后,王同山虽然在无事时还常常想起自己和周纤的短暂邂逅,可是他再也没有勇气给周纤写信了。大约是在1980年的春天,王同山已经正式结束了小茅山长达15个春秋的漫长改造,终于回到了苏州的家中。这时王同山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无论如何也要亲自去一次济南。他似乎感到在冥冥之中与周纤之间的那条红丝线仍然没有最后扯断。他甚至梦想周纤也许正在那里翘盼着自己的归来。可是,当王同山走下了火车,带上了礼物,按照周纤从前给他寄明信片的地址,辗转找到那条大街深处的某所中学时,迎接他的自然是无情的打击。原来那天周纤因事没有上班,一位老教师见王同山这样气喘吁吁从苏州跑到泉城一所中学,前来寻找女教师周纤,其中一定有许多情由。可是,当王同山从老教师口里听说周纤早在几年前的冬天就已结婚的消息时,他怔怔地呆立在那里,好一阵没有从失望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他的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一下,险些跌倒在地上。忽然,风从他身边刮过,他渐渐地清醒了。现实对于他来说仍然是严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