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东南西北中全开
作者:暴风飞鹰      更新:2019-07-21 10:14      字数:2694

这一块安排好,虞师爷又转身说农事,这是基地的根本,虽然现在基地粮食还足够吃好久,但无粮不安,总要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才行,再不济也要有限的实现粮食自足。

“关于屯田,刘将军之前已经命令老虎嘴、分水岭的军民全力开垦荒田,,我们讨论下来是这么想的,巡检司原有的六七千亩田全部没收,由原来的佃农继续耕种,第一年的收成为公有,粮食今年内会统一管理,按需分配。”

大家也没什么意见,暂时大建设阶段,还是以统一调配为最好的方案,今后再想逐步分田。虞师爷继续说道,“基地这里,从砖厂那回来的二千多人全部投入屯田,这将由学生本人,还又刘忠老管家一起实施,我们各带一千人分别向白河、老鸭河的上下游开进,”

“我们请教了当地老农,原本两条河的两边谷地很多田地的,只是因为战争、盘剥,都被抛荒了,此时已经错过了季节,今年先烧荒、复垦,尽可能的栽种一茬豆类作物。这样多少能够多收获一点点粮食,也能够肥田,等初夏时我们再正式种一茬主粮。”

垦荒这一块已经讨论很久了,只是没人手来实施,见大家都没有意见,虞师爷就问大家对农事还有没有其它的提议。

刘大郎想说话,他其实心里面很是期待后世的高产作物,红薯、马铃薯什么的,一亩就能产几千斤,还不挑地,可惜现在都没有,西欧发现新大陆还要三四百年呢,那些高产作物原产地可都是美洲。

想来想去没什么办法,大郎开口问大家:“你们谁知道现在都有哪些作物比较高产啊?”

这些农作物方面的事情也就虞师爷比较熟,鲁横冲、老管家也了解,当下老管家先说,“小官人,家中以前到乡下收租都是我去,对农作物还算比较了解,现在主要的粮食产量比较高的就水稻、麦子,其它也有一些产量高的,但是没办法大规模使用。”

刘大郎一听就来兴趣了,“哦,都有什么,快说说。”

老管家的儿子在嵩山冲突中牺牲,现在把刘大郎看的如自己的孩子一般,他看着年轻的刘大郎眼里都是慈祥,“是这样的,单算产量,山药可以产二千多斤,是稻子的好几倍,不过这东西没法储存,容易烂。另外比如芋头也很高产,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可以长,一面水田可以收二三千斤,前两天我听这里的老农讲,本地的莲藕产量也很高,那产量比稻子、山药还要更高,只是这些东西都没法储存,一般农民都是在家前屋后种一点,现收现吃。不过这些东西都不怎么顶饿。”

“这样啊。”刘大郎抓抓头,原来这些作物产量这么高,沉静下来仔细思考,后世好像有一些藕粉、芋粉奶茶啊什么的,那说明这些东西都可以粉末化储存,粉末化到是不难,可以弄个水力的机器来碾压,再大规模蒸煮脱水,应该可行。

“这几样东西很好,就请大家尽快收罗种子,到处去种,保存的事情我来想办法。”刘大郎当下拍板定论。“三姐夫,晚上你来找我,我们研究一下保存的事情。”

虞师爷现在对谷地地形很熟悉,“将军,谷地的出口是十几万亩的沼泽,正好可利用起来种莲藕、芋头。虽然没办法都用,但种上二三万亩肯定没问题。”

“妙啊!”大家都击掌叫好。

虞师爷说完,自得的向大家拱拱手,“下面请苏先生说说商事上的安排。”虞师爷向五姐夫苏达兴做出邀请的手势。

五姐夫最近一直在负责内外物资的管理,他于五姐两人到是相得益彰,把杀番军基地的各项资源管理的头头是道,刘大郎对这些事情并不怎么过问,当下起身向大家施礼,潇洒的开口:

“各位,目前我们基地各种粮食非常充足,到目前也只是把携带入山的粮食吃了一半,路上剩余的,加上在巡检司缴获的共计有九千三百多石,这包括三千石的杂粮,如果人口不变,勉强吃上大半年没问题。只是大郎一直要求给孩子、军队提供肉食在,这有些困难,我们十天前已经安排人去周边各州县悄悄采购各种家禽、家畜的幼苗了,算着日子快回来了。”

“另外我们的金银财货储备非常充裕,白银足有十二万两,黄金一万两千两,都是从登封、匪窝清缴来的,还有周边州县孝敬的。其它细节学生就不多说了。”

“看来五姐夫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啊!”

刘大郎听着想了半晌,笑着对五姐夫说道,大家也跟着开心,毕竟这乱世粮食是根本。

“不过我们不能满足,要想方设法去弄粮食,去周边购买牲畜种苗的要加大力度,我看可以在白河与老鸭河交叉处围起来几座山,专门方面放养这些牲畜,包括猪牛羊什么的尽可能多养一些,我们这里地少,就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肉吃的多,粮食就消耗的少了。并且这些动物粪便还可以做肥料。”

接着三姐、三姐夫上前给大家说工坊的事情,“大郎,工坊总共四百多人,到了今天总算把生产使用的农具、建房的工具都基本做完了,各种独轮车、双轮牛车、马车也基本够用了,后面是不是就可以开始打制武器啦,杀番军现在还不能人人配备铁器呢。”

武备是基地自保的保证,虽然也从登封那带了很多出来,不过一路的折损非常严重,连刘大郎的银枪都遗失峡谷了,现在也只用一柄普通长枪。

“另外你上次让砖窑那里给烧的焦炭非常棒,炉火的温度比以前起了非常大的提高,铸剑的大师傅说,有了这焦炭我们做的武器将会是天下最强的神兵利器。就是焦炭太少了。”

看着兴奋的三姐夫,刘大郎心里腹诽,这才哪到哪呀,千把斤试验出来的焦炭就把姐夫乐成那样了。

“三姐夫,现在你们先凑活用,等砖头烧的差不多,会专门派人手做这个事情。你们当务之急是先为部队把兵器配齐。提升钢铁质量将是我们今后最重要的事情,我会跟你们一起来研究。”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今后我们基地的钢铁产量很有可能会上万石,或者更高哦!”刘大郎兴趣盎然的跟大家吹牛,当然从他内心来说这可不是吹牛,前世他们家被政府淘汰的落后产能小钢厂,那一年可是产四五万吨钢呢,放到大宋,可能全大宋加金国也没这么多量,不过这说起来太骇人听闻。

前世刘玉飞老家在苏南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父母开了个小型炼钢厂,早些年也是发达过的,时过境迁,后来限制污染企业,他家搞转型又不会,效益越来越差,连亏了几年,他老爸也是愁白了头发,如不是有几百人靠着老厂子吃饭,大概早关了,要知道大部分工人都是家里拐弯抹角的亲戚,要么就是镇上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邻,厂子一关所有人的饭碗就都没了,他父亲不忍心。

刘玉飞突然就想起了前世的父母亲,心中忍不住忧伤,有些失神了。

三姐夫对炼钢什么的也算是行家里手,此刻也面面相觑,三姐夫也不好说自家小舅子吹牛,三姐可不客气,“大郎,别瞎说,这山里一年满打满算也就产了几千斤生铁,还不是钢,就算我们加上千把人手,也就两三万斤生铁吧,生铁都没有上万石,更别说钢了,可没那么简单。”

“三姐等基地建好,咱们再说。”大郎也不想争辩,现在没人手顾不上这些,略过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