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 第101章 朕心甚慰
作者:乐宆      更新:2019-07-21 19:57      字数:4320

永顺帝闻言不由振奋精神,开口说道:“朕当初向北庆皇帝写信求情,将他们这些人救回来,可没想过要让他们对朕感恩戴德。朕身为一国之君,这事原本就是朕的份内之事,算不得什么。你且下去,让他们都回去吧。”

就在众臣愕然的时候,底下那太监又是大声道:“陛下,他们都已经来了。而且个个都跪地不起,恳求一见,陛下爱民如子,还是见上一见吧。”

这太监这么一说,底下也终于有脑瓜子灵活的官员连忙跟着出列,附和。

“陛下,你救了他们,他们过来给你磕头谢恩也是应该的。还请陛下体谅他们的拳拳之心,见上他们一见。”

“陛下,就是普通人救了他们,他们都应该感恩戴德。何况是陛下你救了他们,他们过来给你磕头也是应该的。”

“还请陛下能够开恩,见上他们一见……”

“还请陛下开恩!”

……

朝堂之上这些当官的没有一个是笨蛋,多少都猜出了永顺帝的心思,纷纷出列开口请求永顺帝去承天门外见上一见。

永顺帝很满意这种情况,过了好一会儿后,他才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朗声道:“那好吧。朕就去见上一见。”

于是,永顺帝便带着文武百官一起前往承天门。

承天门就是皇城的大门,城门楼很高,外面有个大广场,是用来调兵遣将的地方。李焯和贾琮带着五千人在这边的广场上一站,还是显得空荡荡的。

因为这里是皇城大门口,平日里就没有多少人聚集,也是禁止聚集的。这次当然是例外。

不过,这么多人是不可能都放进皇城里的。北民的身份也不可能有资格进去皇城。

这群在北庆当惯了奴隶的人,一来到这这皇城脚下,见到雄伟壮观的城门楼,见到这空旷的广场,还有大门口执勤把守城门的禁卫军,一个个都腿肚子打颤了。

也不用等贾琮等人命令,他们都很自发的朝着城门楼跪了下来。

等了大半个小时后,才见到城门楼上出现了一大群人来,为首打着御辇穿着龙袍的当然就是永顺帝了。

“跪下!磕头谢恩!”

刘三等人高声大喊起来。包括李焯和贾琮也都跟着跪了下来。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磕头喊口号,喊得震天响。五千人大声喊叫出来,声势还是非常大的。

永顺帝高踞承天门的城门楼上,俯瞰底下跪了一地黑压压的人群,心中也是有些澎湃,不由大声冲着下面喊道:“诸位北边归来的子民们,朕能见到你们平安归来,朕心甚慰。都平身吧!”

“谢皇上!”

刘三等人带头大喊,然后一个个的从地上站起来。

永顺帝当然不会就这么讲一句话,于是他紧接着又大声喊道:“此次朕亲自写信给北庆皇帝求情,才将你们救了回来。这是朕身为一国之君该做的事情。你们也不用对朕感恩戴德的。你们如此,反而让朕心中惭愧。朕应该早点将你们救回来,甚至救回更多的人。朕在这里向你们保证,朕以后一定会再接再厉救回更多被困北庆的大坤子民。你们是第一批,以后还会有第二批,更多批。”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底下黑压压的又跪了一地,喊声比之刚才更加的响亮。永顺帝这番话还是非常得人心的。而这也是永顺帝这次过来承天门并且带着文武百官的主要目的。

永顺帝就是要让文武百官们瞧瞧他这次做下的实实在在的政绩,以及身为一国之君的担当。他要继续拯救那些在北庆做为奴隶的大坤子民。

本来他倒也没有这个心思,也没有什么把握,但贾琮和李焯跟他们说了,贾琮这边已经跟那汪楷杰达成了默契,只要贾琮这边出钱,北庆那边的大坤奴隶就能容易赎买回来。

更主要的是这笔赎买的钱不用朝廷,也不用永顺帝来出,由贾琮和李焯这边想办法来分担。至于他们有什么好的筹钱办法,永顺帝的是不管的。但永顺帝相信他们能行。别的不说,蜂窝煤的生意就一直很好,每天的盈利都在增长。李焯和贾琮仅凭这一项生意就不差钱。

永顺帝尽管很享受站在城门楼上喊话作秀,但他也知道过犹不及。在喊完许诺要救出更多大坤子民之后,也就没有再逗留,带着群臣下了城门楼回去太和宫了。

而承天门外来了这么一出后,消息自然是在京城里很快的流传开来。原本老百姓们对永顺帝这位登基了五六年的新皇帝没有什么深刻印象,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但这次永顺帝在承天门城楼上来上这么一段亲民秀,还许诺要救回更多被困北庆的大坤子民,可说是一下子拉高了永顺帝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评价。

这民望民心也就这么被永顺帝给揽了一波。

贾琮和李焯这边让禁卫军护送着将这些北民送回安置点之后,便齐齐入宫觐见永顺帝了。

早朝还没结束,两人便在御书房这边等了大半个时辰,才见到永顺帝带着几个内阁阁老进来。

“你们来了。都坐下吧。”

永顺帝见到贾琮两人显然很高兴,很是随意的笑着让两人入座。

两人也没有客气,谢过之后,便在最下首的位置坐了下来。

永顺帝大步过去在御案之后坐下,几个阁老也相继在上首几个位置坐下,然后他们都是目光灼灼的打量着贾琮和李焯,尤其是贾琮。

这次他们两个小屁孩搞出了这一波承天门谢恩,可说是极大的拉高了永顺帝的民望,收揽了不少民心,给永顺帝送来了实实在在的政绩,同时当然也巩固了永顺帝的皇威和皇权。

这件事这两个孩子可说是办得非常之好。即便是交给他们这些阁老来做,也没法做得更好了。

小小年纪就如此了得,也不由他们这些大佬对两人,尤其是贾琮另眼相看。

“焯儿,贾琮,此前朕在承天门那边说的话,你们都听见了。朕已经向天下人许诺,要救回更多被困北庆的大坤子民。这件事,朕就继续交给你们来做。做得好重重有赏。”

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后,特意看向了贾琮,目露赞赏道:“贾琮,你很不错。朕有功必赏,朕现在就正式授你翰林学士的印绶。”

翰林学士可说是天底下所有读书人都渴望的一个头衔,就好比后世的科学院院士级别,甚至比后世的院士级别还要多上很多殊荣。因为基本上内阁成员都出自翰林学士,这是大坤官场的一条潜规则。你若不是翰林学士出身,即便你侥幸做了内阁阁臣,也是缺乏底气,不被官场接受。

因此,即便是皇帝,也不会轻易赏赐臣子学士的头衔,因为不是谁都可以有资格承受这个头衔和荣耀的。

贾琮年仅十一岁,就被授予这翰林学士的头衔,这可说是特例中的特例。他尽管年轻却早已名满天下,但他写的几首诗足可千古流芳,何况他即使还没有参加秋闱,但他几乎已经小三元了。

更不用说他与北庆第一才子汪楷杰文斗获胜,而汪楷杰却是吊打整个大坤文坛士林,大坤诸多自诩为才子的文人士子都败在了他手里。

所以,你说贾琮没有资格做翰林学士,那谁还有资格?

即便几个阁老听了永顺帝这赏赐,也是没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贾琮完全有这个资格。

“谢皇上!”

贾琮跪地谢恩。不过,他的神情显得很从容。本来这就是他应得的赏赐。当初永顺帝赐他紫色绶带的时候,就许诺过这点。

何况只是一个翰林学士,在别人看来是非常的了不得。但在贾琮看来却是算不得什么。毕竟他当初可是连皇dìdū做过的。

而他这种表情和表现看在其他人眼里却是心中暗暗点头,觉得他年纪虽小,却是宠辱不惊,从容稳重,非常难得。心里面都是生出赞赏之意来。暗叹荣国府有此子,未来荣华富贵依旧不衰。

“好了。你们都先退下吧。”

显然永顺帝有什么国家大事要跟几位阁老商议,在兑现了当初对贾琮的许诺之后,他便想打发两人离开。

不过,此时内阁首辅陆承望却是突然起身说道:“陛下,老臣觉得可以将五皇子和贾学士留下来,他们年纪虽小,但脑瓜子却都很聪颖,说不定能有什么好的主意。”

陆承望这么一说,其他几位阁老虽然诧异,倒也没有反对。永顺帝想到贾琮的办事能力,也就点头答应了:“好,你们两人都留下来吧。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国家大事,你们不懂的话,就不要乱说话。”

这话倒也不是他看轻两人,而是怕两人说错话,得罪几位阁老。

接着永顺帝便跟几位阁老说起了西南匪患的事情。

说是匪患,实际上却是少数民族叛乱。西南自古是蛮族的聚集地,山多林密,瘴气肆虐,蛮族凶蛮。

这些蛮族与中原的关系一直都不怎么和睦,大坤立朝之初采用分化拉拢的办法,一下子给蛮族那边封了十几个土司,让他们相互猜忌,争斗不休。如此,才算是名义上统治了西南蛮族地区。

只是百多年过去了,最近几年西南蛮族又是不安稳起来。更主要的是蛮族内部达成了一定的团结和默契,不再相互争斗。转而要谋取他们蛮族更多的诉求和利益。

比如要大坤这边扩大跟他们的贸易规模,而且还要朝廷每年给他们增拨钱粮。

扩大贸易规模什么的,朝廷还有可能答应。但要增加朝廷拨给他们的钱粮,这是绝不可能的。大坤朝廷又不笨,这些西南蛮族只是名义上臣服于他们,随时都可能反叛,这时候给他们拨钱拨粮,等于是资敌,等于是喂肉给狼吃,狼可不会觉得你对他好。

当时,要不满足西南蛮族这些要求的话,这些蛮族就会借机生事,甚至直接反叛。

实际上,西南蛮族等于已经反叛了。西南这边已经有两个县的县官被这些蛮族攻占,县官被杀害。只是这些蛮族还没有明确打出造反的旗帜,而且也只说是一群土匪攻破了两座县城。

大坤这边自然也不想这些蛮族真的叛乱,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这种说法。

只是今天又有消息传来,西南那边又有两座县城被“土匪”攻破,两个县令殉国。

这让朝廷上下都是非常震怒,知道再容忍下去是绝对不行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西南地区一步步被那些蛮族蚕食吧。

只是具体如何处置,是不是真的需要开拨大军过去平叛,还得仔细商榷。毕竟真要派大军过去,可是劳民伤财的很。

一共五位阁老,除了陆承望没有表态之外,二对二,两人主战,两人主和。

永顺帝则是举棋不定,若是开打的话,国库这边还真没多少钱。何况若是战事不利,对他这个皇帝威信的打击也是相当大的。再说,若是旷日持久的话,朝廷这边也拖不起。毕竟东边还有倭患,北边北庆更是虎视眈眈。哪边都需要武力震慑。哪边都需要用钱。

两个对两个争论不休,永顺帝不得不出言打断了他们的争论。

然后,转向李焯和贾琮问道:“你们两个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想好了再说。”

李焯和贾琮对视了一眼后,李焯先开口道:“儿臣认为,西南蛮族这边必须武力震慑才行。但不一定非得跟他们打仗。只要我们派出大军进驻西南地区,武力以镇之,然后采取以前拉拢分化的方法,拉拢几个土司,再极力打压几个土司,应该就能解决问题。”

永顺帝听得微微颔首,几位阁老也是如此。这有点和稀泥的一说,既不主战也不主和。

陆承望开口道:“五皇子说得是有些道理,但具体该如何拉拢,如何打压,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还请殿下示下。”

李焯顿时就有些语塞了。尽管他天资聪颖,但毕竟没有太多的经历和阅历,书上也没有说对付西南蛮族该用什么具体的方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