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章 能量无处不在(求月票!)
作者:心上雪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960

过,这些细支末流上,也有少数地方被修建了一些小T3于这种情形,马尼提出由龙马科技全资收购或者按年度支付这些电站的税后利润。这两个方案,虽然涉及的资金不多,但同样博得了刘勤和尼玛措的感动。

这才是真正的投资商啊!他们想起那些打着旗号到处“跑马圈河”的公司,心里就隐隐作痛,如果都像龙马公司这样,康巴的财政收入绝不仅仅是现在的这个样子,而国家也用不着每年转移支付数十亿华元了。

所以,在这些小水电的谈判上,刘勤和尼玛措两人决定给龙马科技大大地优惠,如果以后有什么问题,他们两人全力承担。

这会有什么问题呢,龙马科技享受的“条件”只不过是与那些“跑马圈河”的公司相当的条件罢了。

马尼对送上来的这些好处,当然不客气地“笑纳”了,这也算是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吧。只是,与前面两项年度数十亿元的好处相比,这一项也只为马尼节约了不到10亿美元。

但是,这个项目虽小,马尼总数依然要直接支付给康巴方面30美金,这些钱,将在未来的5内全部付清。

但是,马尼却非常看好这最后一笑投资,30亿美元,外加把这些电站全部建好,需要投资的50亿美元,折合成华元就是600个亿。按华国现在水电投资的水平,大约可以建设400千瓦的发电能力。但是,龙马的设计却是12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是正常发电能力的三倍!

这些细支末流上,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也就400千瓦,龙马凭什么能发出每小时1200万千瓦的电力来?

这就是联盟能源理论与技术的高明之处。

地球目前的技术,水能要转化为电能,只有一种方法或途径,即通过具有一定落差的水位,去冲击发电机的转子,这样,转子就会转动起来,发电机的转子和定子之间就会产生相向运动,磁力线的交错就会产生电力。除此之外,地球人也无法把水能转化为电能。

在这个技术里,包含着一种物理学理论,即动能可以做功,可以转化为其他能量;而“动能”则必须通过“位移”才能产生。一个静止不动的物品不会产生“动能”,也不会做功。

在联盟科技看来。地球人地这种思维只是一种基本地科技思维。建立在这个思维基础上地技术当然也只能是最基本地技术了。

对于如何开发水能资源。联盟远远超过了“动能”水平。而实现了“动能”、“重能”、“压能”等三个领域地能量转换。

所谓“重能”就是重力能。即引力能。万有引力本身就是一种巨大地能量。这种能量存在于万事万物中。质量越大。密度越高地物质。其重能越大。这个道理或理论。地球人也有。但问题是地球人认为。这种物质如果不“位移”就不会做功。因为不能实现能量地转换。即不能变成可以输送到远方地电能。

事实上。不是不能转换。而是地球地科技水平太低。一来这方面地理论研究不够。二来也缺少转换这种能量地技术手段。

水能地“重能”主要表现在水量对河床地重力作用上。当然。河床因为要过砂石。提取或转换这种“重能”非常麻烦。不是联盟地技术不行。而是要将河床整理干净是一个庞大地系统工程。目前。马尼暂时不想这样做。但是。当把河水引入水渠之后。那长达数公里、数十公里地水渠。却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技术。

具体地操作方法是。在引水渠地底部安装由联盟生产地相关设备。这些设备之上。铺上一层特殊地物质。在这层特殊地物质之上。再安装一种高弹力地渠底层。将庞大地水量托住。这样。水量庞大地动能直接冲击高弹力渠底层。“渠底层”受到重力挤压后。将这种重力此起彼伏地传达给“特殊物质层”。而这层“特殊物质层”受到重力之后。会产生“反应”。从而生成“电能”或“热能”。最底层地“设备层”则可提取这种电能和热能。从而完成整个能量地转换。

当这样的技术实现之后,才是“能量守恒与能量转化定律”最真实的再现!

同时,渠壁会受到水量的“摩擦”及“挤压”,同样会产生能量,其提取原理和技术与“重能”提取技术基本一致。

这一部分“水能”,理论上相当于电站设计发电能力的50%。

引水渠龙头连接转子的进水口,一般设计为管道形状,管道内壁要承受水力巨大的冲击力、压力,以及转子四周的空间,一直到出水口,都有强大的“动能”,这一部分水能有效利用起来,理论上相当于电站设计发电能力40%。

另一个水能浪费之处,就是转子与定子的相向运动,由于地球受技术、材料及理论的局限,其水能发电机的动能有效利用率非常低,采用联盟技术特别是采用联盟相关的关键材料对水能发电机进

后,其效能可以提高100%。这些技术,包括增强磁极T(质量、扩大转子受力面积、提高转速、增大发电机功率等。

在那些以地球理论看来不具开发价值的细支末流加建微型电站,以及采用联盟输变电压技术等,还可将实际电能提高(含降损部分)提高30-40%左右。

此外,在细支末流的上游,在山体比较稳定、地表比较稳定的地带,对河床进行整理,然后按照引水渠的设计进行建设;或者直接在落差不大的地方修建引水渠,都可以获得不菲的电力。

从理论上看,如果采用联盟技术将一条河流的水能、重力能、压能全部开发利用,其发电量相当于地球水电专家能够设计建设的发电量的-5。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要实现不浪费的“全部开发利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这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不!在联盟的一些高级位面,已经实现了这种“能源无处不在”的理论。

在高速运动的重力机车的车轨下,铺设着一个个微型“重能转换器”;一个个飞速运转的轮胎本身,也是一个个“重能转换器”……

高速公路上,到处也是这种“重能转换器”,特别是在下坡路段,设计得更为细密。经计算,一辆满载20吨的大型货车,在以100里的时速行驶在下坡路段时,在100路段中产生的动能、势能以及重能相当于10千瓦时。这种技术和设备的“装备点”是,一天内只要有6个小时的时间能随时保证该100路段上至少有1辆车子经过,就可以产生至少600千瓦时的电能。

“装备点”是指赢利点。这种长期投资项目的年利润要求达到成本的10%,低于这个比例,这笔投资就非常不划算了。

如果折算成吨位流量的话,只要每天经过该路段的吨位流量达到12万吨即是这种“能源装置”的赢利点。如果按大车小车均为5的重量计算,即24小时内的车流量需要达到24000辆,即1小时的车流量是1000辆。这个车流量,华国绝大多数高速公路都已经超过了。

假如达到这种车流量的路段上,有2%的路段具备安装这种“能源装置”的条件,那么,平均每公里的路段在一天内将产生电能120千瓦时。

当然,如果全部是平原路段则不可能产生这么多电流,或者说不适宜安装这些装置。那么,是否可以把高速公路故意修成上坡下坎、高低不平呢。当然可以,但是,汽车的耗能量的增加将远远高于路面下产生的电流能量。因为,能量的转化不可能达到100%。

这种装置,特别适宜安装在一些山区高速公路上,只是,山区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又是一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当社会的整体运行成本上升到一个足够高的高度后,马尼相信,全国的高速公路下面,都可以安装这种装置。

与高速公路相比,铁路的路基上是最好安装这种“能量转换器”的地方。一辆5000吨的列车,以200里左右的速度飞驰,其产生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由于铁路下方都要安装枕木或铺设碎石防震,安装这种具有一定弹性的“能量转换器”根本不会增大火车的摩擦系数,就理论数据看,一列火车飞驰而过所产生的这种能量,相当于机车牵引能量的30%,如果按75%的转换率,这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联盟的能源转换技术里,上述的这些技术根本不算什么。

1张床的4只脚会不会产生能量?答案是能!采用联盟的能源转换技术,1张40克的床(的重力和压力)24小时内可以产005瓦时的电能,即至少够50瓦的灯泡发光1个小时。马尼“恶趣”地想到,如果有两个人一直在那张床上大战,是否会产生更多的电能?

除了床之外,电冰箱、桌椅、衣橱等,都适宜安装这种“能量转换器”,而在一个家庭中,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能量平均可以达到家庭消耗能量的20%左右。

椅子,特别是办公室的椅子,由于坐的时间很长久,而且坐在上面的人东摇一下西晃一下,仅仅是8小时上班时间产生的能量就高达01千瓦时,这人,活脱脱成了一个“发电机”。

1块重大5吨的顽石会不会产生能量?答案是会。在1块重达5吨的顽石底部,安装联盟生产的“能量转换器”,24小时产生的能量5千瓦时,足够一个三口之家一天的能源消耗了。如果这块顽石伫立在风中,产生的能量会更多,因为几的吹拂会让顽石产生晃动,从而在顽石底部形成“动能”和新的“压差”,从而增加能量的“生产”。

马尼还没被能源搞得心慌,不可能引进和开发这类家庭能源转换技术。因为从成本上来说很不划算,1个家庭就需要一个“能量转换器”,这可是价值1晶左右的东西,这个家庭真

吗?如果是实验或向人们证明什么,当然需要,但是T实地去转换能源,马尼绝对不干。

与其这样,马尼还不如家家户户给他们直接安装上用联盟技术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与水能一样,自然是马尼能源战略的重点之一。目前,华国生产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普通的材料和热能技术,几根通水的空心管道,能被阳光照射的直接受热面积还不02平方米,其生产的热水就够三口之家沐浴,其热能折算为电能,大约就是1千瓦时或略多一点。

地球目前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通常需要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控制电池板的工作状态)、蓄电池、逆变器(交直流转换)等四个部分。联盟的技术当然也离不开这些基本的部分,只是,其“功能”大大地强化了而已。先说太阳能电池板,这是太阳能“电站”的核心部件,目前,地球上多采用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化~“组件”,这些部件都具有“光-电”转换效应。

以晶体为例描述光发电过程。P型晶体硅经过掺杂磷可得N型,形成P-N结。当光线照射太阳能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越迁,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联盟认为,在太阳能电站中,采用硅作为其基础材料,无论从技术或成本的角度都是比较划算的,而且硅本身也是极佳的光电效应转换材料。只是,通过地球技术获得的N型硅却不是一个很高级的理论。马尼猜测,这可能是科学家们最初在寻找实验材料时,想到了磷后来又证明了可以让P型晶体变成N型从而形成P-N结而已。

如果站在联盟技术的高度来看,以其说这是个“伟大”的发明,不如说是个很低级很随意的发明。就相当于电灯发明之后,地球有人感叹科技已经达到顶点一样。

地球上的硅(Si)占地球物质的27%以上,仅次于氧。但是,的提取与冶炼并不容易,需要好的原生硅矿(石英矿等),马尼之所以在康巴州要建设一个大型硅深加工项目并附带“圈”下了几个大型硅矿,就是要从源头把握硅这一重要的战略物资。

联盟的太阳能池板将超越“P-N结”技术,而采用新的“U型沟”技术。当光子照射到原子上时,原子的电子被光子挤出后将直接源源不断地通过“U型沟”汇聚到蓄电池,仅这一项,就可提高光电转换效应80%以上。此外,联盟的太阳能控制器是一种智能精密控制器,将实现太阳能电池板的自动转向;其蓄电池、逆变器等都将大大降低电能的损耗。这套技术的综合应用,同样规模的太阳能电站的发电量将比地球水平高1倍以上。

更重要的也许在于,联盟的太阳能及相关技术,在聪明只属于“初级技术”,马尼只需要再努力1年左右,其贡献度达到高级(10万以上,前次说的13万贡献量为笔误,实际上是13)时,就可以免费使用这一整套技术。不计算联盟技术的费用,马尼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不会超过地球一般成本的1/3了太阳能电站的发电成本。

目前,华国的太阳能电站发展速度之所以不快,就是受制于太阳能电站的建设成本,从而加大了太阳能电力成本,有资料表明,太阳能电站的电力出厂价高达15-2/千瓦时,这个价格,高于国网价格的数倍,几乎与城市居民家庭用电的价格持平,就是国家补贴,也补贴不起。

马尼在康巴州的“跑马圈河”行为,其实也蕴含有“圈地”开发太阳能发电的打算。反正都是电,都是能源,为什么不呢。至于康巴州的太阳能,那自然是全华国日照时间最长,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了。

能量无处不在。除了水电、太阳能发电外,马尼还盯着一块,就是潮汐能。一般而言,目前地球利用潮汐能都是建立电站,即涨潮的时候,修个大堤将海水围起来,退潮时利用落差发电。这个技术,当然不错。马尼只需要将其技术和设备置换成联盟生产的就可以了。

其实,马尼很想将全国被别人“跑马圈地”的那些电站接过来进行一番“改造”,只是,马尼担心为别人作嫁衣裳。过几年,等马尼的实力真正强大起来,自然要对这些进行整合。

PS:今天就5000,明天补上。这一章再写下去就混稿费之嫌。

月底时,老雪将对近期打赏、月票、红花的大大们一起进行“表彰”。老雪在此先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