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辩论魏征
作者:省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88

“嘿嘿,魏大人,我一向敬佩您。您劳苦功高,来多吃点。”

由于雷达的愚蠢,我们这几个先知道这匹贡马下落的“英雄们”很无辜地被请到了宴会。恩,初唐年间的宴会,虽不至于奢侈,但也不懒,至少这气氛还是很好的,尤其我们正围攻魏征中,嘿嘿。

“对,魏征大人,说到您的正直,那可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啊。当如这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小人敬你一杯。”

“对,为您的正直干杯。”

“魏征大人,您有所不知啊,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有老师就告诉我,做人当做魏征。”

“不对,不对,应该是做忠臣当做魏征。”

“不对,不对,是不怕死当如魏征大人。”

众人:“……”。

魏征尴尬的要死,恐怕他这一辈子出生到现在都没见到脸皮这么厚的人。恩,我也没见过,当然,这其中是没有本少爷的,只不过是雷达和沈汤三个家伙罢了。

“喂,你到底想怎么样?还有魏征的事。”我跟小妹拽着张怕她丢人钻到了角落里,这会张正无所事事,闲着问我。

我翻了个白眼,“还能怎样,能帮则帮呗。”

“怎么帮?”小妹纳闷地皱着眉头。“不让他推荐中书侍郎杜正伦及吏部尚书侯君集?”

“他们?”我苦笑。“亏魏征还推荐他们有宰相之才。没想到啊。没想到。魏徵死后。杜正伦犯罪。侯君集谋反。李世民不惜天子名声悔去公主与魏徵长子叔玉婚约。并且推倒了亲手为魏徵死后所书地墓碑。”

张冷哼一声:“这就是举人若才地下场。如果一个人只有才没有人品。那要来有什么用?”

“可这也不能怪魏征啊。他这么正直。对人才那么重视。典型地有举无类嘛。人家孔圣人也不过是有教无类嘛。也没有达到向任何国家推举弟子无论人品地。”小妹辩驳道。

“……”。张无语。但想了一下还是反问道:

“只是。为什么英明地李世民会对死后地爱卿魏徵恨得如此呢?居然连魏征死后地墓碑都推倒。这么一段君臣千古佳话就因此而终了。”

我结合了后人的想法整理了一下语言:“我想,或许是因为在李世民心目中,因魏徵既非山东贵族,又非山东武人,其责任仅是接洽山东豪杰,监视山东贵族及关陇集团,以供分合操纵诸政治集团之妙用。如果魏征的行动越过他赋予的这种权力,就犯了太宗大忌。魏徵推荐杜正伦为相,而杜正伦出自山东之盛门,则李世民赋予魏徵监视山东贵族之作用也就消失了。转过来还有联合山东社会文武两大势力的嫌疑。”

“那侯君集呢?”张道。

“侯君集这人在两唐书本传虽没有详载其家世,只说他是个武将,据有些资料上说,候君集与太宗都属于六镇胡汉关陇集团,史书上说,他的才能出将入相没有问题,魏徵举荐杜候二人,等于集合了当时东西文武三大社会势力,而他自己身为其中枢纽,这是太宗最不能容忍的,幸好这些事暴露在魏征死后,否则后果也……。新唐书魏征传中所说“停婚仆碑”这样的惩处应该算是轻的。看来万世师表背后同样也是丝丝入扣的名利场争斗。”小妹接过我的话继续说道。

“怎么能啊!”张不满道:“在魏征为官期间,他为唐朝贞观年间的繁荣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啊?尤其是贞观七年,魏征还被封为郑国公。怎么说坏就坏啊,这李世民也真是的。”

我苦笑了一下,回忆了一下:“大概是公元643年,魏征病死。李世民当时也很难过,甚至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一切都生让人瞠目结舌的变化。于是有了停婚砸碑之事,我想,恐怕这其中不乏有小人吧。”

小妹同样苦笑:“是啊,当时魏征已死,只要有一小人在李世民面前说一下魏征在死之前曾经向唐太宗秘密推荐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当宰相才能这事,就什么都有可能了。毕竟,杜正伦因为负罪被罢免,候君集因参与谋反而被斩。李世民便开始就怀疑魏征这位他认为很老实的人在朝廷有因私营党的嫌疑。

乃至于后来,李世民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李世民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虽然先前李世民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到后来他再想越恼火,竟然跑去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

张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傻笑一笑:“这就叫做人要看对人和对事,就像公司里对上司和老板要说一半留下一半,留的一半让老板自己想想,然后变成自己的意见在表出来,这样他会更高兴,更看重你。”

小妹不屑地撇了撇嘴,“什么玩意,卑躬屈膝?”

我和张:“……”

“说起来,这魏征也够倒霉的,没少被人冤枉过,即便是死后也不能安宁。”小妹学着大人叹气,语带沧桑道。

我跟张都笑了出来,“你以为你是谁?历经千山万水,排除了千难万险?还是**巫山不是云?”

小妹抬起下巴轻哼一声,“我懒得跟你们烦,我自说自话可以吗?”

“可以,可以。”我们含笑着拼命点头。

“贞观元年,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李世民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太宗点头称是。”说到这里,小妹不满道:“看啊,多好的一个人啊,死后居然落到如此地步。唉……”摆脱大姐你别唉了,我们的肚子受不了了。

“贞观二年,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阻止了长孙皇后与李世民将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已经许配6家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纳取后宫。且此女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而且当时,房玄龄等人都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6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6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李世民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

张补充抢白道:还有贞观七年,魏征代王珪为侍中。同年底,中牟县丞皇甫德参向太宗上书说:「修建洛阳宫,劳弊百姓;收取地租,数量太多;妇女喜梳高髻,宫中所化。」李世民接书大怒,对身边的宰相们说:「德参想让国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无,才符合他的心意。」想治皇甫德参诽谤之罪。却是魏征谏道:「自古上书不偏激,不能触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善而从。请陛下想想这个道理。」最后还强调说:「陛下最近不爱听直言,虽勉强包涵,已不像从前那样豁达自然。」唐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入情入理,便转怒为喜,不但没有对皇甫德参治罪,还把他提升为监察御史。”

“切,不跟你说了。”小妹吐了吐舌头,眼珠子轻灵地转了两圈,也不知道打起了什么鬼主意,溜走了。

张郁闷地看着我,“你也不管管她。”

我笑了笑,“让他们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吧,反正我们是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存在,或许,当他们独挡一面的时候,我们的任何才能够真正完成。”

“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