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瞻仰画像
作者:盛世唱响      更新:2019-08-09 19:19      字数:2440

再后来,张有志的弟弟妹妹相继出生,他的父亲死于意外,家里的生活捉襟见肘,雪上加霜。张有志的印象再也清晰不过了,是母亲用她的肩膀支撑着他们这个家。

到了1960年,母亲经历了跟自己孩提时那场饥荒一样的又一次灾害,这也是她人生中第二次大灾荒,这场灾害一直持续了三年。在这三年里,全村人把凤凰山上的树皮、草根都吃光了,人们又开始吃观音土,张有志的母亲宁愿去吃玉米秆里的芯,也不让全家人吃观音土,她知道观音土是能吃死人的东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王村的人终于熬过了三年灾害期。但张有志的母亲怎么也没想到,她刚刚拉扯着几个孩子脱离了死亡线,却被推上了生产队里的批斗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挨批的日子,成了挥之不去的魔影,在高音乐喇叭的声声控诉和批判声中,张有志母亲整天以泪洗面,干着最脏最重的活,干完一天,等待她的又是第二天的再批斗……

张有志母亲的眼泪渐渐流干,一头乌黑醋大的麻花辫也变得干枯,剪成了短发,没有了光泽。挺拔的身材也一点点弯了下去,起路来“水上漂”一般的走姿渐渐不复存在了。

那时,母亲常常给张有志说:“孩子,别哭!熬……再苦的日子,咬咬牙都能熬过去。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就是得熬……就跟熬药一样,把药材里的苦味全被熬光了,熬完了,榨尽了,也就不苦了。到那时,好日子也就要来了。”

……

想到这里,张有志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在眼睛里打着转儿。母亲依然坐在电视机前的小木凳上,看着电视荧屏,脸上满是深深浅浅的皱纹,满是岁月留下的千沟万壑,每一道皱褶都是她人生中的一次曲折和沉浮,是她对人生的艰难应对和顽强坚守的见证。

母亲没有说话,依旧静静地看着电视荧屏。

母亲跟平时一样,穿着打着补丁的黑灰色大襟衣衫。她佝偻着背,单薄的身子从木凳上向前倾着,肩头和后背巍巍颤抖,随着无声的哭泣微微起伏,微微痉挛。

张有志的眼睛渐渐模糊了,母亲单薄孱弱身躯渐渐变成了一个黑灰色一团,又变成了一个光圈,一层套一层,越来越模糊。

“熬……再苦的日子,咬咬牙都能熬过去。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就得熬……”当年母亲说给他的话,再一次拍打着张有志的心壁,饱含在他眼里的泪水,终于“吧嗒”一声掉了下来。

母亲这说说得对。就这样,母亲终于熬过了段苦难的日子,从泥泞与沼泽中熬过了那段黑灯瞎火,熬到了春光明媚的改革开放,熬到了分田到户,也熬到了琰琰考上了中专……

过了一会,张有志母亲从小木凳上起身,她伸出干枯的手指撑在地上,想努力地起来,张琰赶紧上前扶着奶奶站了起来。

“奶奶,是不是腿麻了?”张琰问。

张有志母亲在原地站了一小会后,冲着张有志说:“有有,你把家里都看看,把过年时挂上去的那些红灯笼、彩色‘福’字,土地神位上搭着的红布,还有那些喜庆的东西全都取下来,从今天起,没放完的鞭炮都别再放了。”

“娘。这个我知道。”

“还有,你那板胡也别拉了,消停下来。”张有志母亲叮咛说。

“娘,这个我也知道。”

“奶奶,大门上的对联也是红色的……”张琰说。

张有志母亲想了想,冲着张有志机械地摆了摆手说:“揭了吧,揭了吧,都揭了吧……”

这天,他们吃完早饭比平时晚了许多。

张有志母亲从他们家离开后,张琰搀扶着她沿着村子回到二叔家里,母亲一直跟二叔一起生活。路上,她对张琰说:“你们这一代人没吃过苦,没受过罪,更没饿过肚子,你们要知足。你们赶上了好时候,我跟你这么大的时候,要是能把你们这样不缺吃不少穿的日子过一天,我就满足了。”

“咱家还算穷的。我们班上那些城里的同学,人家都吃得好穿得好,比我洋气多了。”张琰笑了笑说,“奶奶,你说的那些都是老黄历了,你的过去,爸爸也给我讲过。”

张有志母亲突然故意把脸板得很平,对张琰说:“你这孩子……做人就做你自己,别老想着跟别人比。我今天可告诉你,不管你以后在哪里工作,也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你都不能忘本,不能忘了我们家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知道,知道,我们学过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张琰不耐烦地说。

“瞧你这孩子,上了点学就沉不住气了?卖弄!”奶奶笑着说。

“奶奶,我没卖弄。我知道我们的好生活是怎么来的,奶奶,你现在也不用再为吃呀穿呀发愁了,您就把身上的补丁衣服换下来吧,现在,还有谁穿大襟衣服?像旧社会的人一样。再说了,你这都是粗布,根本就不是料子。”张琰说。

“这孩子,还指教起长辈来了。那好,奶奶就等你工作了……”她突然停下来,想了想,又赶紧纠正自己的话。

“不,不是等你工作了,是等你娶媳妇了,穿你媳妇给我买的新衣裳!”奶奶说着,就开心地笑了起来,她的牙齿大都已经脱落,露出两排红红的牙龈。

把奶奶送回二叔家后,张琰又从村子街道折回。这时,村子里行人稀少,各家各户都在家里不约而同地看着报道,从电视机里传来的阵阵哀乐,盘旋在周王村上空。

电视里已经报道了首都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和我驻外使领馆、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澳门分社下半旗志哀,我国驻外使领馆、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澳门分社设灵堂,接待驻在国和港、澳地区的吊唁。有些村民还给家里的树枝上披上白布,在土地神、天神的像前燃起了香火。

两三天后,张有志突然取出自行车,给轮胎打足气,二话没说,骑着车子走出家门。

“诶,你要去哪里啊?”妻子奚秀红问。

“去县城,买画像!”

下午,张有志终于拿着一张伟人的画像回来了。

“不好抢。买的人太多了……我还算勇气好。”张有志一边端详着张贴的位置一边说。比划之后,他将画像平平整整地贴在房间的墙壁上。

他对着画像久久地注视着、瞻仰着。

对张琰而言这个寒假极其漫长,他的心里像药罐一样,每一天都煎熬着、折磨着、痛苦着。学校里的事他跟父母一句都没提,他生怕父亲看出点什么破绽。

还好,再长的假期总有个头,张琰在收假前一周就离开周王村去了学校,校外实习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