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记者就是瞭望者……”
作者:盛世唱响      更新:2019-12-13 21:43      字数:2235

“这是**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媒体报道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我认为‘三贴近’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完全可以指导我们采访工作。”沙岩说着把话锋一转,问张琰,“公交车的线索都整理齐了吗?”

“噢。齐了,齐了。”张琰说着赶紧站起来从包里取出一沓纸说,“主任,都在这里,从上个月到今天下午,一共有128个人打电话投诉公交车的问题。”

“都有哪些问题?”沙岩问。

“我按您的要求对线索进行了分类整理,从总体情况看,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等不到早班和末班车,有位女士说,有天晚上她等5路公交车一直等到了晚上11点半,但并没有等到,后来,在公交站还险些遇到坏人,她赶紧拦了辆出租车才得以摆脱……”张琰翻着记录纸说。

“可憎!这么冷的天,一个女士等公交等到那么晚……”沙岩不由得感慨道,他问,“5路公交末班几点发车?”

“晚上11点。5路是连接紫华南北的主要公交线,线路很长。”柳龙说。

“对,那个女士说她之所以那么晚了还要等5路,就是因为她家远,坐这趟车能坐到终点站,如果打出租的话得五六十块钱。”张琰说,“那天,这个女士就是在始发站的下一站,也就是第二站等公交的。”

“还有什么投诉?”沙岩问。

“甩客、甩站,乘客还没下车就关车门的,好几个乘客投诉他们被公交车的车门给夹了。还有投诉公交车司机态度蛮横,动不动就骂人,有时,乘客还没来得及下车,司机就关上车门一路狂奔,还有的公交车跑最后一班车时从来都不报站,他们是急着要收车回家……”

沙岩伸手接过张琰整理的线索单一页一页地翻看着。

张琰、柳龙、陈国平、高翔都把目光移向主任,小太阳刚好将一束红彤彤的光投在沙岩刚毅的脸上,他浓密的剑眉下目光炯炯有神,他看得非常认识,脑袋随着目光在纸上移动着。

“太过份了!这不是一趟两趟公交车的问题,而是服务行业服务意识淡漠的普遍现象,这些线索足以反映出紫华公交车司机服务意识淡漠,公交公司系统管理缺失。公交是紫华的门面和窗口,也是离市民最近的行业,紫华是省会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镇,如果连公交系统都这样,其他的服务行业还能好到哪里去?紫华的这种环境怎么能招到商?怎么吸引外资?”沙岩说,“作为记者,我们的笔触就要深入到市民最关心的事情上去,帮他们实实在在解决一些问题。”

沙岩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了,他陷入思考当中。

小太阳不知疲倦地摇着硕大的头,大家依旧围坐在一起。

“张琰,线索中公交车还有什么乱象?”柳龙问。

“挺多的,除了早班和末班车等不到以外,有些末班公交车司机见了乘客故意装作没看见,不停车不开车门径直就疾驰而过……”张琰说。

“这种现象我也遇到过,末班车本来就少,发车间隔时间又长,好不容易等了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车来了又不停,真是令人气愤。”陈国平说。

“……”

“这样吧,我们就从公交车入手做一期新闻调查,你们兵分几路对紫华的首末班公交车进行暗访,以乘客的身份做一次体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沙岩说,“记者是什么?记者就是望者……”

“望者?”张琰自言自语。

“普利策你没听说过吗?”沙岩问。

“听过,《世界新闻史》里讲过,普利策是美国报业巨头,普利策奖就是根据他的遗愿设立的,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张琰说,“只是他的那句名言我记不清了,把记者是望者的原话全忘了。”

“当记者做事说话都要严谨,不能似是而非。”沙岩说着拉开抽屉取出一本书翻开,他念道:“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沙岩将书扣在桌上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媒体和记者代表着公共责任和社会良知,我们在法律框架内有最大程度上的自由空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媒体的监督职能,发挥我们对社会的监测和预警功能。你们几们还都很年轻,是金子般的年龄,你们在新闻道路上要走的路还很长,这次,我就让你们做一回望者,站在规范服务业的高度望一下……不过,你们不能只是走马观花的望者,我们要做严谨求实的望者。”

接下来,沙岩给大家讲了怎样去切入进这条新闻,给大家分了工。

沙岩安排完工作时已经有些晚了,大家记下各自的任务,确认了暗访的每一个细节后,便和沙岩告别,朝楼下走去。

外面夜色苍茫,寒风隐藏在一团漆黑当中,飕飕地吹着。

沙岩站在三楼社会新闻部办公室的窗户前,默默地注视着四个年轻人,从大楼窗户散出的淡淡的光披在他们身上,他们下楼后走进大门口的自行车棚,过了一会儿,又分别推着自行车走出了报社,渐渐消失在了寂静黑暗的大街里。

沙岩无言地目送着他们,目光久久不曾移开,就像一个老兵目前着年轻的战士朝着战场冲锋。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这会办公室里只有沙岩一个人了,小太阳按照自己的轨迹左右摇摆着,沙岩看着苍茫的夜空又想起了自己的年轻时代,想起他与新闻的不解之缘

1985年10月是个硕果累累的秋天,刚满18岁的他还在紫华周边的农村上高中,也不知是什么原因,那时,他突然萌生了想去当兵的念头,而且这种愿望与日俱增。

那阵子,他每每从杂志上看到军人的照片,他就对绿色的军营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后来,他索性背着爸爸妈妈偷偷报了名,而更好的消息很快传来了:在全乡30多个报名体检的年轻人当中,有4个人通过了体检,其中之一便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