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盛京城(上)
作者:赫尔曼’s秘密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60

李客周和马米宏周懿等人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而绞尽脑汁,甘冒奇险的做下无比大胆而冒险的行动的时候,李满江也没有闲着。

伊通的战事结束了,稍做狂欢庆祝的义勇军和蒙古新附军却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班师回返。李满江虽然不是决定聪明,却也有着不错的大局观。

如今,来自科尔沁蒙古和辽宁的军事威胁虽然已经解除了,目前看来,出了蛟河方向的宁古塔副都统安珠护所带领的军队还存在之外,义勇军可以说已经完全打下了这片土地,剩下来的事情也许就是修生养息,好生治理了。

可是李满江不这么看。

一方面,他对张耀祖对他的命令的执行力度毫不怀疑,对于他一手构造的棱堡堑壕城防也有着足够的信心,相信只要张耀祖认真的执行了他的命令,那么再过上半年,蛟河城也可以无忧,就像两次的雅克萨之战一样,对于还处在冷兵器时代的清军来说,一般情况下,只要守军还有这足够的信心和坚持,而城防体系还完整的话,攻城战到最后最终还是会变成围困战,以蛟河城里的存粮,李满江完全没有担心。而只要蛟河城没有被攻陷,安珠护就无法安心的放任这个钉子钉在他大军的后路上。可是若是只留下少量军队牵制,对于义勇军的战斗力来说,又显得不太现实,留下数百人,最终只会给蛟河城守的义勇军送去功劳,而留下一两千,就会把安珠护原本就并不多的兵力分薄,如果在遇到同样的情况,对于他来说就更是进退两难了。正是由于得到了翔实的情报,清楚宁古塔副将军手中兵力的极限,李满江才会如此托大的安排下这样的计划。因此,这时候他完全可以把安珠护的部队忽略不计。

那么,义勇军是否可以就此罢兵了呢?

当然不。

李满江从来没有想过割据一方,做个偏安的军阀头子,何况面对完成过大一统天下的满清,如果就此偏安,即便能够过上几年的土皇帝日子,可吉林地区毕竟无论从人口还是其他方面与整个中国相比都不能相比,当满清在几年后解决掉了三藩之后,腾出手来的满清就可以以天下之力而攻一隅,虽然看起来,很像是另一个后金和大明,可是实际上,已经走出了小冰河期的天灾,又经过了大屠杀消灭了大量人口之后的中原,社会矛盾又已经重新被空缺出来的展空间所掩盖住了,满清根本就可以从容的集合全国之力来对付一个小小东北割据政权。却不会向前明一样,因为内部农民起义的困扰而占据大量的人力和物理,始终无法全力解决辽东的后金。

李满江虽然从内心里,只是一个自私冷酷的走私贩子,没有什么大义思想,可是他却也明白,起兵造反,从来就是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且进则黄袍加身享受人间富贵,退则死无葬身之地。因此,他需要通过进取,将整个义勇军团体,甚至未来的整个吉林地区内的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都捆绑在一起,让他们能够在进取之中获得利益。这个世界上,李满江从来认为,再多的春秋大义,也最终抵不过一个利字作怪。

因此,他不能停下脚步,他需要继续通过战争,让所有人看到战争能够给他们带来的是好处,是白花花黄灿灿的白银黄金,是温婉如水的美人侍女,是起居坐卧有人服侍的舒适享受,只有这样,才会有人跟随他,崇敬他,爱戴他。

这是他在21世纪的二十几年的经历的总结,也是在长白山沟里五年下来的实践的总结。正是因为他的一系列的举措,让整个义勇军团体,能够在他曾经做出的一个个的看上去匪夷所思无法理解的决定中,在抢劫与杀戮,征服与掠夺中,甚至在制造与贸易中,获得了许多的利益,他才能够建立起如此的威望,他才能够让这些有着不同身世,经历甚至种族的义勇军士兵们听从他的命令,为他征战四方。

人总是非常非常现实的,再会鼓吹,如果他不把德国的工业体系转化成以军事和政府主导,给失业的工人提供岗位,第一个将他拉下来的,就是曾经对他无比崇拜的和信任的普通工人。罗斯福的炉边广播再温馨,也比不上他开工的一个个公共工程建设,让工厂能够生产原料,让美国人有工作可以工作,有饭可以吃,没有这些利益,美国就是会爆**革命,然后代替苏联成为世界第一红色国家。同样,**如果有效的进行根据地建设(绝对不仅仅是土改),恢复和展被各国列强逐渐侵蚀下而破败的农村经济(具体可参阅各种2o世纪早期的文学著作,比如那篇著名的《多收了三五斗》,就可以明白,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什么苛捐杂税让普通农民倒向**,而是再努力和勤劳都无法让家庭和自己过上好生活的绝望让他们倒向了**),让普通农民看到生活的希望,那么他们也只能钻到山沟里打一辈子游击。

因此,他必须再接再厉,通过这次的战争获得巨大的利益。

所以,虽然对于义勇军来说,目前占领和控制的吉林地区,已经是他们消化得极限,都有可能把他们噎着了,他依然决定,出兵奉天。

在伊通之战结束后的第三天,留下了一支五百人的义勇军步兵,以及千余蒙古新附军,在当地稍作善后事宜,并驰援蛟河城之后,李满江带着剩下的义勇军和蒙古附庸军一路向南,轻易占领了威远堡,跨过柳条边墙,向盛京进军。

康熙十三年(西元16?年)农历五月三十,义勇军领李满江,自称总司令,率领所部红衣义勇军25oo人,及蒙古附庸军2ooo余人,跨过满清朝廷苦心营造的柳条边墙的封锁,轻易的攻陷了关口威远堡,向盛京城进军。

由于倭内的穷兵黩武,把奉天及锦州境内的各个军堡,重镇的兵力大肆抽调,加上年初的时候,为了应对吴三桂咄咄逼人的攻势,北京的朝廷已经从辽宁就进调集了一批八旗兵丁入关平叛,两次下来,奉天乃至锦州府境内的各军堡,城池,所剩驻扎的兵力寥寥,甚至已经无法维持到当地治安的程度,此时李满江携大军而来,并有“重炮”(六磅加农炮从来不算重炮)相辅,一路上各地守军要么望风而逃,要么干脆开城投降。

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成为负担,即便是每个城市象征性的留下几十人留守,没过多久仅仅为了保持来路通常而留下的蒙古附庸军就多大上千人,这让李满江不得不暗自庆幸带上了这些附庸的蒙古人果真是个好主意,否则还没有打到盛京城下,光是一路留守而分薄的兵力,就足以把义勇军区区几千人填进去还满足不了了。

不过由此也让李满江和他的部下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了义勇军的数量的不足,对于控制奉天的力不从心。也更见坚定了李满江捞一票就走,坚决不深陷到这不可测底的泥淖中的决心。

六月初一。

下开原,留蒙古军2oo人驻守。及义勇军一个小队驻守。(15人)

六月初四

下八宝屯,清水沟。留蒙古军各3o人驻守。

六月初五

连下两城,中古,高丽屯。各留3o人驻守。

六月初七

铁岭。

铁岭的守军坚持了半天之后,随着城墙被轰塌,铁岭随即陷落。

留3oo蒙古军及义勇军一个小队驻守。

六月初八

范河城下。

同日,懿路站守军望义勇军红衣斥候而逃,斥候队五人占领懿路站。

六月初十

大军过懿路站而不入,仅派遣蒙古军二十人接防。

至蒲河城,三炮而下。

至此,义勇军越过边墙之后,以平均每日3o里的行军度,一面行军,一面作战,终于在十日之后,来到了盛京城外。

随即,李满江派出了数支数量众多的侦察队,分散行至盛京城下,开始侦察通往盛京的道路,摸清城防据点,顺便也摸一下当地的地理情况,同时可以威慑盛京城里的满清王公们。

在李满江的特异嘱咐之下,侦察队以极其嚣张和明目张胆的态度完成工作,甚至在盛京城外和清军有过短暂的交火。

返回后,带队的骑兵队副千总王石如此汇报。

“我们沿着坑洼的泥路行进了越15里,然后留下了一对人马在一处小高地支起1磅野炮作为支援的据点。随后道路开始变得平整,看得出来有维护过的迹象,一些坑洼被用泥土填补,上面还铺垫了一些细沙,看来已经靠近到了城池。果然,之后我们又前行的大约两三里,就遭遇到一对清兵骑哨,他们向我们动了攻击,当然这种愚蠢而勇敢的行为没有获得他们期望的结果。随后我们继续前进了有两里的样子,这时候远远的就可以看见盛京城的轮廓了。”这是王石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城市和如此高的城墙,显然他感到了震撼,后面的描述显得过于溢美而夸大了。

明天要出门几百里,如果到达目的地及时那么就有时间码字更新,如果不及时,那么就只能不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