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辩论会
作者:贺兰拓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54

夹马营位于洛阳东北,赵匡胤就出身于此。夹马营本是后晋禁军的驻防卫所,当时朝中制度禁军将领家属跟随将领驻扎,所以赵匡胤一家都居于此处。相传他出身时周围邻居发现赵府火光冲天,而赵匡胤出身后身有异香,经久不散,被称为“香孩

赵匡胤漫步在自己旧日的府邸,想起自己的父亲赵弘殷和母亲杜太后,想起儿时在此无忧无虑的玩耍,转眼间却已物是人非。赵匡胤是不幸的,他的父亲赵弘殷崛起于后唐,鼎盛于后晋,然而后汉太祖刘知远起兵抵抗契丹,建汉代晋后重用郭威、史弘肇等亲信,使得赵弘殷虽然有官职但无实权,这样赵匡胤少年时期便得以和自己的父母共享天伦之乐;而他又是不幸的,父亲没有了兵权,等他到了22岁时想参军却又不可得,无奈之下只好浪迹天涯,四处漂泊,若不是郭威在邺城招兵平叛,他就没有如今的显贵。

赵匡胤四处漫步,一边走着一边还和赵光义回忆当年的一些事情,或悲伤、或快乐,引得周围的人唏嘘不已。

看了老宅,皇上回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走在返回的路上,刚要经过天津桥返回皇宫的时候,突然从街道两旁的人群中冲出一人拦在街上,高呼:“皇上!草民有治国良策!草民有治国良策!”李怀忠率领禁军负责沿街戒备,看见一个年青书生突然冲破禁军防线到了大路中央,害怕皇上遇到危险。心里着急,赶紧抽出腰间佩刀挺身上前拦在那书生的面前。待得身形停稳,抬头看时不觉一愣,原来这书生就是昨晚在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遇到的那位胆大能吃地书生。

李怀忠知道皇上对这位书生的印象极好,更何况眼前这位说不定是真有才学的,日后封侯拜相也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对他也是极为客气,缓缓说道:“这位书生,惊扰了圣驾可是大罪。你若有事找有司官员去吧。”

这书生心里早已做好了被禁军喝斥甚至抓起来的准备,谁知眼前这位禁军将领竟然和颜悦色的对他说话。那遇到强人都波澜不惊的心境却也吃惊不已,难道眼前这个将军认错了人?想到此。书生高声说道:“这位将军,小生有治国良策特来献给皇上,请您代为通报。”

还未待李怀忠说话,赵廷翰已经从赵匡胤身边赶了过来,高声对着他们说道:“皇上有旨,特命李怀忠带这位书生到宫中回话。”原来赵匡胤早已听到此事,闻知是有书生拦住圣驾高呼有治国良策,赵匡胤却是极有兴趣。虽然还不知道这位书生就是昨晚遇到的那位,但还是吩咐赵廷翰前来传旨。到了宫中,赵匡胤、赵德昭、石守信见是昨夜见到的那位书生,不禁露出了笑颜。赵匡胤笑道:“兀那书生报上名来。”

那书生见了皇上和众多朝中重臣也不慌乱,不紧不慢地跪下叩首:“草民张齐贤恭祝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得起身,张齐贤方才抬头四下里看了看,待得眼光看到桌案上的几盘糕点上时,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赵匡胤想起昨晚张齐贤的举动。如今看见他到了皇宫还是如此,不禁大笑道:“你这书生,难道朕在你眼中还不如这盘糕点吗?”

张齐贤躬身答道:“皇上恕罪,草民不敢。报效皇上乃草民之心,贪图糕点乃草民之口。草民请皇上允许草民先填口腹之欲,再献忠诚之心!”

殿内见过张齐贤昨夜言行地人听了都不禁发笑,那些第一次见到此人的大臣却是无比吃惊,想不到还有人竟然敢在皇上面前如此放肆。

赵匡胤却是毫不在意。笑道:“朕允了。”

张齐贤匆忙谢过皇上,大步走到桌案前一手端起磁盘,一手拿起盘中的糕点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风卷残云一般很快就把一大盘糕点送入腹内。

赵匡胤端起茶杯品着茶,待得张齐贤吃完了方才说道:“朝廷开科取士。你为何不去应考?”张齐贤回道:“回皇上。草民家境贫寒缺少盘缠,是以今年没有赶往汴京应考。”

赵匡胤不禁暗道一声可惜。然后笑道:“你当街拦住朕的车驾声言有治国的良策,赶快献上容朕听闻。”

张齐贤从怀中掏出一方折叠的方方正正的纸双手递上头顶,赵廷翰接过后递给赵匡胤,赵匡胤打开细细看完,然后笑道:“不错,十之有四可以一用。你有此见识已非寻常。”

张齐贤却是不服气,昂首挺胸驳道:“皇上且莫快下结论,草民这十项提议俱都是可行之策。”

赵匡胤看着颇不服气的张齐贤,笑着对赵德昭点了点头。赵德昭不明白为何赵匡胤何意,但是仍然出列来到赵匡胤近前。

赵匡胤把张齐贤写满了字地纸递给他,笑道:“你也来看看。待会儿朕在此看看你跟着窦仪都学到了什么。”

赵德昭仔细一看,却见上面写道:“臣虽布衣,然心系朝廷,今有所思特献于陛下……”然后便是张齐贤分别对“下并汾”、“富民”、“封建”、“敦孝”、“举贤”、“太学”、“籍田”、“选吏”、“慎刑”、“惩奸”等十件事的陈述。

赵匡胤见赵德昭看完了,便对张齐贤说道:“如今南北皆有不平之地,你为何先提并汾?”

张齐贤答道:“战国时,七雄并立,秦国采用远交近攻之国策,慢慢蚕食邻国得以壮大自己,进而得以统一**。如今天下未靖。我朝重兵布于北方,自当先北而后南。并汾之地与我相邻自当首要攻取。”

赵匡胤不置可否望向赵德昭,赵德昭说道:“韩非子曾云世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如今我大宋面临的天下纷争与秦国却是不同。韩、魏两国虽邻于秦,但是受限于国内发展而国力贫弱,与秦国稍远的赵、齐、楚则国力强盛,秦国是以取远交近攻之国策。如今天下纷争,南弱而北强,并汾之地虽非我所有。然则却是我朝北方之屏障,我朝自可放心用兵南方。如若一旦并汾归于我朝。则我朝必要陈重兵于北方以抗契丹。平定契丹远非一日之功,常此以往,我朝疲惫,若南国再有一二英明之主趁势而起,我朝南北受敌反而不美。以孩儿之见,当是趁南方诸国疲弱之际尽快攻取南方扫除后顾之忧,然后并力北上攻取并汾,进而北取幽云十六州。震我国威。”

赵匡胤听得赵德昭一番言辞,与自己早年和赵普定下地计策相合,见赵德昭有此见识,早已是喜笑颜开。

张齐贤却是初次听到此种见识,与自己的计策两相比较,却也觉得对方的战略稍胜一筹。看赵德昭年纪竟是比自己还要小上几岁,便恭敬地说道:“阁下高见,张某佩服。不知阁下怎么称呼?”

赵德昭尚未回答。赵匡胤已是大笑道:“此乃我儿武功郡王赵德昭。”

“怪不得有此真知灼见,原来是领兵为我大宋攻取两湖和四川的武功郡王。张齐贤有礼了。”

赵德昭向张齐贤微笑点头,却是不好在此出言相交。

赵匡胤又对张齐贤说道:“你讲讲你对富民地看法和举措?”

张齐贤拱手道:“自唐末节度使割据,到如今天下四处纷争,各地有财有权之人强取豪夺土地,导致天下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而失去土地使得流民四起,民怨。如今我大宋三分天下已有二。草民建议我皇选择官吏,丈量土地,惩治强取土地者,使得天下民有所耕则天下太平,百姓幸甚。”

赵德昭见赵匡胤看着自己。感觉好像是自己和张齐贤的辩论会。于是说道:“唐太宗有云君为舟,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要使我朝长久永远。必然要使得天下耕者有田,居者有屋,此乃天下治国之根本。然如今我大宋当务之急却是休养生息,储备力量统一天下,若是着眼于在此时大兴土地,则必然得罪各地的利益既得者,若是他们心生不满起兵造反,纵然我朝能够平定必然也是元气大伤。以我之见,莫如维持稳定,待得统一南方,再如张生所言行富民之策,则如顺水行舟,事半而功倍。”

接下来的“封建”却是关乎皇族宗室前途地问题,赵匡胤害怕眼前这个书生直言不晦,若是得罪了宗室恐他日后遭受为难,便不再问张齐贤,而是直接向赵德昭问道:“关于封建,昭有何看法?”

赵德昭却也明白其中的深浅,小心答道:“宗室是皇上地亲人,代表着皇上和朝廷的颜面,自当不能怠慢;然而自古也有宗室擅权谋反者,如此却又不得不慎重。此是国事,亦是家事,当由皇上处理。”

赵匡胤见赵德昭小小年纪,却已然学会了变通和妥协,心里暗暗高兴,向张齐贤说道:“你的提议朕回去自会交由宰相们处理。你回去后用功读书,待得来年大考若是榜上有名,朕自当重用之。”

张齐贤方才已经想到皇上为何没有问他关于封建的看法,反而是直接问武功郡王,他见就是武功郡王都不敢擅自提出意见,而是交由皇上处理,方知自己妄自精通经史,竟然忘了朝政并非其他事情那般简单,其中掺杂各方利益。

张齐贤本就不是迂腐之人,想到此处却已然收起自己自傲的心态。虽然他没有得到想象中皇上地赞赏,但是此行有所得,却也毫不丧气。

赵匡胤见张齐贤先沮后平,好似没有任何事情发生,越发看重他,笑道:“处江湖之远能有此卓识已是不凡,朕赏赐你黄金百两,也盼明年能在礼部地科考中见到你榜上有名。你下去吧。”

“谢皇上,草民告退。”张齐贤想到自己此后不用为自己吃饭发愁,可以一心一意用功读书,心中万分惊喜。

张齐贤进言,却使得朝中大臣见识到了武功郡王的学识,也使得赵匡胤终于决定了自己这几日彻夜思考地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