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 迁都之争(上)
作者:贺兰拓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025

赵匡胤此次在洛阳感怀往事,与赵德昭多年疏远的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再加上赵德昭与张齐贤的辩论崭露出来的才华见识更坚定了他的决心,于是看着满朝文武重臣,赵匡胤开口道:“众位爱卿,朕此次亲临洛阳,深感洛阳之繁华不亚于汴京,朕决定就在此长居。”

此言一出,对众大臣无异于晴天霹雳,皇上虽说是决定长居于此,但谁都知道皇上的心意却是要迁都洛阳。想到汴京的繁华和自己在汴京的豪宅,众大臣纷纷进言劝阻。

大臣们的反映早已在赵匡胤的意料之中,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反对最为激励的却是他身边最为信赖的东西班都指挥使李怀忠。

李怀忠跟随赵匡胤南征北战二十余年,很受信任。此时他大着胆子对赵匡胤说道:“汴京倚仗汴河漕运的便利,每年能运来江淮地区的粮食数百万斛,京师数十万士兵都要依靠这种供应才能生存。皇上居住在这里,将从哪里得到粮食供应呢?何况国库和禁军都在大梁,已经根深蒂固,不可动摇。”

李怀忠的理由切中要害且冠冕堂皇,众大臣纷纷附和,赵匡胤见群臣反对,自己却也不好一意孤行,突然想到一件往事便说道:“朕回忆昔时曾得到一石马,与韩令坤等诸位好友玩耍,朕甚爱之。然却屡遭小儿辈所窃,朕思之再三曾将石马埋于夹马营禁军驻地旗杆之下。匆匆二十多载过往,不知石马今安在否?朕今日与众位爱卿打个赌,若是石马还在彼处,众卿就从了朕之意,若是石马已无踪迹,朕便返回汴京,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众大臣想着这二十多年来夹马营的禁军驻地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战火的焚烧和乱兵的践踏,那石马说不定已被毁去。更何况皇上如此作为也是退让一步,众大臣又安敢有异议,到此便都默不作声。

李怀忠跟随赵匡胤经历战火,最是知道战争的无情和破坏。见众大臣沉默不言,便已经知道大伙儿的想法是如此的一致,害怕皇上出尔反尔,又存了担心皇上使诈的缘故,便借着自己地身份说道:“既然皇上当年曾有此雅兴,臣愿效劳替皇上将石马找出。”李怀忠也是极为反对迁都之人。由他去寻找便不担心皇上有什么手段,众大臣闻言纷纷点头。

赵匡胤哪能不明白李怀忠和诸位大臣的心思,但是他本就是以此作赌,所言俱是事实,从未想到用使诈的手段赢得众大臣的同意,如今见李怀忠主动请缨前往寻找石马,却正合乎两方心意。于是大笑道:“有李卿前往,朕自当放心。一切便交由李卿负责。”

李怀忠得到赵匡胤地许诺,即刻离开大殿带着禁军前往夹马营曾经的禁军驻地寻找赵匡胤所说的旧时旗杆。

李怀忠赶到夹马营禁军驻地。那里经过战争的破坏,早已经不复当年的盛况,放眼处一片荒凉,偶尔几处栅栏,几个灶台,显示这里曾经有大军驻扎。李怀忠的人马搜寻半晌不见有遍插大旗之处,无奈何,就在附近找到几处普通人家,却是当年从军受到重伤从军中退了下来安家于此地老人,这才带着他们来到当年大军军旗之所。李怀忠这才看见原来当年的军旗台如今已被毁坏。就只剩下看似土墩似的略显高凸之处,方显示此处乃当年大军军威之地。

李怀忠也是从军多年的老将了,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赏给老人家,方才吩咐手下挖掘,哪知就只三两下便真的找到了皇上所说的石马。李怀忠见军营之处到处焚毁,满目凄然,然而这个石马放在军营最显眼的地方经历多年的战火却是丝毫无损,难道这就是天意?

李怀忠不敢作假。拿着石马返回洛阳行宫。众大臣见李怀忠果真从旧日之处找到了皇上所说的石马,纵使极为不愿意迁都,然而又害怕一味地劝谏惹恼了皇上,使得事情完全没有了商量地余地,便不在极力劝谏。暗自里却想着别的办法。赵德昭听了赵匡胤要迁都。却是半点反对的心思都没有。他倒不是想到了什么,而是以他后世的经验和情结来看。他更想大宋提早建都后世的北京。后晋石敬瑭为了称帝,献幽云十六州于契丹,后世的北京如今却是在大辽的手中,被大辽称为南京。因为南京汉民极多,大辽采用以汉制汉的国策,便派了韩匡嗣为南院大王,又为了防范汉族的不忠和反抗,便派了大辽最赋韬略的耶律休哥在南京建立了南院枢密使执掌兵权,由此南京便在大辽地手中日益稳固。赵德昭知道此时大宋对大辽还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便忍住没有对赵匡胤劝说迁都北京,但是建都汴京对他来说却是可有可无的。

并不是说赵德昭对汴京建都有什么偏见,而是在他的印象中好似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汉、隋、唐都是在长安立都,元、明、清到当代都一直在北京,只有北宋一个王朝在汴京立都,所以他想着汴京也许真的是不适宜大一统的王朝在此建都。

然而如今群臣反对,赵德昭见赵光义始终一言不发,想到自己当初刚到开封府时开封府里的所有衙役都只认晋王,不识武功郡王和皇上地旨意,他便知道迁都对赵光义才是切肤之痛,但是赵光义如今却反而稳如泰山一般,没有只言片语,赵德昭却是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眼睁睁看着赵匡胤和众大臣打赌并赢得他们哑口无言,赵德昭看着默不作声的群臣却是想到了身在洛阳的赵普。如今窦仪不再洛阳,他身边没有可以听取意见的人,现在突然想起赵普,便放松心情,仿佛局外人一般看着这场雷声大、雨点小地热闹。

散了朝议,赵德昭担心宫门外地石保吉先迎了石守信回府,便快步抢在众大臣的前面出了皇宫寻找石保吉。

石保吉这几日却是万分地苦恼。他的身份不能入宫随驾议事,但是又要防着皇上有事召见。所以石守信和石夫人商议之后便让他每日里随着家丁在宫门等候,石夫人还美其名曰磨磨他地性子。原来石保吉自回到洛阳之后很是夸张的向自己的父亲母亲讲述他两番征战的辉煌战果,石守信久经沙场倒也无所谓,石夫人却是见他小小年纪就已经在战场厮杀。哪里能不心疼,于是石保吉上有娘亲照顾,到了洛阳城没了拘束,整日里便是酒楼赌场,好不快活。这次皇上亲临洛阳,石守信因为石保吉地驸马身份。早已小小的在石夫人面前提醒了一下,石夫人方才开始管束石保吉,让他天天跟着府里的下人们在洛阳行宫这等候。

石保吉眼巴巴地看着宫门,盼着父亲能出来。孰料却是看见了赵德昭,高兴地迎了上去,笑道:“皇上散朝了?你怎么出来了?”

赵德昭却是答非所问:“你知道赵普丞相在洛阳的家吗?”

石保吉见赵德昭神色凝重,知道不是玩闹的时候,答道:“我曾随父亲拜访过赵相。”

赵德昭听了稍缓,见石保吉也是一副正经模样。不由地笑道:“刚散了朝,石大人应该快要出来了。我可要借你陪我到洛阳先耍耍的。”

石保吉知道这次出去可不是到洛阳随便玩玩那般简单,笑道:“你放心,到了洛阳我就是地主,当尽地主之谊。”说完却是去准备马匹。

赵德昭在门口等石守信一路和同僚说着话出来,便上前向石守信拱手道:“石大人,本王想到洛阳一游,想向大人借保吉带路。”

石守信自皇上下诏把石保吉、王承衍、韩崇训三人分到赵德昭府里就知道自己以后已经被烙上了赵德昭地印记。因为他熟知晋王的能力和皇上对晋王的信任,本来还担心万一晋王最后胜出不利于石家,谁知武功郡王这几年横空出世一般为大宋立下了无人可比的功劳。现在他的心里也是盼着武功郡王能够早日成为皇储。这样以后石家可就因着石保吉和赵德昭的关系在大宋朝稳如泰山了。所以赵德昭一开口说话,石守信却是笑道:“武功郡王客气了,保吉本就是武功郡王的伴读,因着皇上信任和武功郡王仁慈方才回家与我团聚。武功郡王若是有用的着的地方,莫说是保吉,就是末将也定当会为王爷效劳。”

赵德昭已然听出了石守信地话中含义,笑道:“石将军客气了,既然如此本王可就不客气了。”说完向石守信施礼。然后就上了石保吉牵过来的骏马,向城西驰去。

石守信看着他们两人离去,担心他们两人在洛阳城里遇到不测,于是招手唤来府里的一位下人低声吩咐道:“你骑马跟在少爷身后保护少爷。若无意外发生就不必让少爷知晓此事,若有事情。急速前来告与我知道。”

那人本是石守信当年军中的亲兵。因为不舍石守信多年的情意,便也从军中退了下来一直跟着石守信。所以不论是能力,还是忠心,石守信都非常信任。那人得了石守信的命令,骑马紧紧跟了上去。

路上,赵德昭已经从石保吉口中得知上次他和父亲石守信拜访赵普的事情。原来赵匡胤建立大宋论功行赏文武功劳分列第一的就是赵普和石守信,再加上两人跟着赵匡胤多年,相互间也都熟络。石守信一直就对赵普的能力很是钦佩,一听说赵普到了洛阳便前来拜访。

到了一处府邸,石保吉却是先停了下来。赵德昭顺着石保吉的眼光望去,但见左面几排郁郁葱葱地杨柳遮住了视线,若非仔细观察才看到有一条能容三人并排行走的小路,赵德昭还真是不知道在这杨柳之后还有人居住,更何况是赵普。

赵德昭下马沿着小路走了大约百米,不由地被眼前看到的府邸产生了怀疑。原来他的前方突然出现一座府邸,白墙红瓦,占地极广,府门修建的极为高大豪华,门前的两个石狮子张牙舞爪甚有威严。

赵德昭想起赵普在汴京的府邸,再对比眼前这个虽然自己还没有进入。但是却能猜出内里定当奢华的府邸,不由地向石保吉问道:“难道这就是赵相在洛阳地老宅?”

石保吉笑道:“我早先没有告诉你就是想看你此时震惊地样子。当初我随着父亲来的时候也是如此的不相信呢。”看着赵德昭还是一副不相信的样子,接着说道:“父亲也曾说赵相智谋深如海,他地心思不是我们能够猜到地。”

赵德昭不再想赵普的用心。既然石保吉确定这就是赵普地府邸,那么其他的事情就不重要了。

石保吉见赵德昭不再说话,于是上前拍打大门。许久之后才听得里面有人走来的脚步声,然后大门就被打开,却是一位上了年纪地老伯。

赵德昭见有人出来,恭敬地问道:“请问这是赵普丞相的府邸吗?”

那老伯见是两个少年。也颇不以为意,缓缓说道:“这里正是赵普的府邸,丞相二字还请二位不要乱说。”

赵德昭愈加恭敬,说道:“在下大宋武功郡王赵德昭,求见赵普相爷,还请通禀。”

那老者听说是武功郡王,眼睛大睁,惊道:“原来你就是武功郡王,老爷吩咐过武功郡王若是来访就请入内。”说完还低声自言自语道:“没想到大宋的武功郡王竟然是个小孩子。”

赵德昭不理会他的话语。跟在他的身后穿过一大片花地,之后就是数重楼阁,沿着长长的走廊穿过这数重楼阁,却是一大块池塘,里面数座假山,池塘里各种各样的鱼欢快的畅游,而赵普却像一位隐逸地高人手持钓竿坐在池塘的中央亭子里垂钓。

赵普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却最是佩服三国时辅佐蜀汉的诸葛亮。诸葛亮帮助蜀汉统一天下的志向也正是他此生最大的愿望,而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时向家人交代的“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来年仍做陇亩民”的隐退也是他极愿效仿的做法。自结识赵匡胤并且看着他日益强大。赵普深感自己的夙愿终有一日可以实现,统一天下在他来说那是早晚的事情,所以他自认为自己是幸运地,可以辅佐英主统一天下。而他为了日后可以功成身退过上隐逸的生活,就用收受的礼金在洛阳收购土地,建立了这一座包围在杨柳中的庄园。

赵普从汴京回到此庄园,对庄园的布置和景况很是满意,认为自己日后若能在此安度晚年则此生无憾。然而想到如今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自己就退出了大宋的权力中心。多年的努力就此功败垂成这让他很是不甘心。虽然在赵德昭送行的时候赵普希望赵德昭能够前来寻他,但是在赵普地心里面却不仅仅只是希望赵德昭前来,若是晋王赵光义也能够不计前嫌前来向他请教,那他也会倾尽全力帮助晋王登上权力的巅峰,然后完全自己辅助英主统一天下的夙愿。所以。他在等。等大宋的任何一位有机会登上皇座的人前来。谁先找他,他就会帮助那人完成所有地一切。现在他终于等到了。

赵德昭见赵普正在专心地钓鱼。就连他们走到身后都没有发现,笑道:“赵相好雅兴啊,昭前来叨扰了。”

赵普听到声音,缓缓站起,转身笑道:“原来是武功郡王来此,失礼之处还请见谅。”言语间的欢快显而易见。原来赵普虽然也有如果赵光义前来就辅佐赵光义地打算,但是心中仍然隐隐有对赵匡胤的愧疚。现在见到是赵德昭前来却是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心安理得的完成自己的夙愿了。

“赵相言重了,昭来的突兀打扰赵相的雅兴了。”赵德昭很是恭敬。

“王爷能来是赵普的荣幸,何来打扰?请坐!”赵普招呼赵德昭坐在亭子中的石凳上。那老伯见赵普会客便躬身退了出去。石保吉知道赵德昭急着找赵普肯定是有要事,所以默默地走到亭子入口装作欣赏池塘中的金鱼,却是稳稳地守住了亭子。

赵普向石保吉赞赏的点了点头,然后坐到赵德昭对面问道:“王爷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知赵普可有效劳之处?”

赵德昭开门见山:“不瞒赵相,父皇今日决定要迁都洛阳。”

赵普闻听猛然站起,兴奋道:“恭喜王爷,看来皇上已然决定立王爷为太子了。”

“赵相此话何解?”其实赵德昭也觉得赵匡胤对待赵光义的态度与他刚来到这个世上相比确实冷淡了不少。也觉得赵匡胤有了传子的想法,但是却没有赵普这般的肯定。

“王爷,晋王自我大宋建国到如今已经主理开封府七载,苦心经营。培植势力,羽翼渐渐丰满,在汴京已然形成了自己的势力。皇上定然是有所觉察,但是正面铲除晋王地势力必定要大动干戈,不利于我大宋的稳定。如今皇上采用迁都的办法,既可以选择地形险要的都城。又能不动声色地使晋王离开他地势力范围,可谓一举两得。如今洛阳的兵马都在焦继勋手中,虽然此人和王爷无甚关系,但是焦继勋却是石守信当年麾下的大将,除了皇上,就只有石守信能够让他听令,而石守信因为他的缘故,”到了此处赵普手指外面的石保吉,接着说道:“已然站在了王爷一方。如果普所料不差。皇上迁都洛阳之后定然会封王爷为太子。”

听了赵普的分析,赵德昭也是欢喜地,但是想到要迁都洛阳却又有点黯然。

赵普见赵德昭先喜后黯然,便奇道:“难道王爷还有其他心事?”

赵德昭不好意思道:“倒是让赵相见笑了,昭却是想着如果我大宋迁都就应该迁到大辽的南京(即北京,大辽在此设立南院枢密使和南院大王,因此被辽国称之为南京。)。”

赵德昭是根据后世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而起的想法,但是听到赵普耳中却以为武功郡王胸怀驱逐契丹、夺取幽云十六州的大志,这与他毕生统一天下的志愿不谋而合。于是赵普激动的站了起来,第一次向赵德昭跪倒:“王爷有此凌云之志。赵普定当竭尽所能助王爷夺取幽云十六州。”

赵德昭此时方才明白赵普为何听了自己的话竟然行此大礼,却原来是误解了自己的意思,但是夺取幽云十六州本也是他的计划,所以也不解释,赶忙扶起赵普问道:“既然赵相也有此想法,那为今之计本王当如何?”

赵普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如今南京还在辽国手中,臣闻之南京地韩匡嗣和耶律休哥都是人中之杰。更何况我大宋还要用兵南方,臣恐怕短期内我大宋还无力夺取南京。于王爷来说,当务之急应该是帮助皇上劝说群臣愿意迁都洛阳,则王爷势力形成,自不必为其他琐事忧虑。王爷成为国之储君后。臣定当辅佐王爷南取唐、吴越、南汉。北定北汉,进而与辽国争锋。夺取幽云十六州。”

“依赵相的意思,昭此时应该同意迁都洛阳并全力帮助父皇劝服朝中反对者?”赵德昭想到为了自己的前途,虽然还没有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但还是要违心的同意迁都洛阳,想到耗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迁都洛阳,他日再迁都北京,岂不是劳民伤财,于是还是不甘心的问着。

“王爷,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我大宋千秋万载,王爷千万不可心软啊!”赵普明白赵德昭的心事,于是极力劝说。

赵德昭想到赵匡胤、周薇、李煜、花蕊夫人,自己和大宋的日后命运,知道为了对付赵光义,自己此时只能做这一选择,叹了一口气,无奈说道:“有些人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众大臣反对也是极为激烈,本王应如何劝说那些反对者呢?”

赵普胸有成竹道:“王爷放心,如今既然有皇上在背后支持,那些大臣只是欠一个理字罢了。”说完压低声音和赵德昭慢慢讨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