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章 涂鸦的信笺
作者:高路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860

第五七章涂鸦的信笺

“嘟……嘟……嘟……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更夫叫喊在深夜里清脆的叫更声使得伏案之中的高旭抬起了头,望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公文,疲倦地捏了捏眉头,立起身,走到窗口,望着窗外那静谧的八月的夜。开 心 文 学

八月上旬的月光静静地洒在福州行宫的每个角落,月光虽然不算明亮,但过个七天就是八月中秋节了。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高旭来说,来到大明时代的第二年,每逢佳节时,心中的那种属念却是超脱在这个时代之外。

只是他从事的事业要求他收拾起那些多愁善感的心思,凝望着月光,思绪又拉回到现实。如今高旭身处高位,他颁布的每一道政令都影响着这个时代的进程,他所做的事影响着千家万户,责任之大,使得他越发的谨慎,以及全身心的投入。日理万机,可谓是他这些日来的真实写照。

同盟会的事业从去年的江南一隅,如今已扩展到福建的一省之地,身为同盟会的总理事,高旭已进入了主政一省的角色。尽管在政务上,高旭全权由刘中藻的行政院去负责,分担了他的大部分琐事,但有些事,比如新技术的开创,重商主义的提倡,这些事务自然无法指望刘中藻这批旧式官绅,必须由高旭亲力亲为。百业待兴,现在还不是完全能做甩手掌柜的时候。在同盟会主政下的各个范畴内,他高旭永远是第一掌舵人。

每一天,江南战局的军情通过同盟军的海上快运,第一时间摆在高旭的案头,时间上的延迟也不过三四天。在福建大后方巨大的物资支援下,阎应元没有让高旭失望。

常州战役仍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满清博洛的十数万大军仍然像去年在江阴城下一样一筹莫展,面对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守城将领阎应元,清军对于江南长三角光复区的进攻被阻止在常州战线之外。已改造为初级棱堡型的常州城,清军的红夷大炮也是徒劳无功。苏州、上海两地宏大的人力物力,再加上福建的巨额军需物资支持,浦东军区的新兵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常州-江阴一线。

在阎应元领导的同盟军的顽强抵抗下,清军企图速战速决的奢望,在铁与血铸造而成的现实上破灭了,在八月份起,战况就进入了僵局。由于有徐玉扬和铁一镇与史必达的同盟舰队在水陆两路对南京城的牵制,博洛也不敢冒然饶过常州城这个硬骨头,进入苏州、上海两府的腹地。否则,到时后路一旦被常州的阎应元所断,南京万一有危,便难以回援。况且,同盟军的主力旭卫镇还没有投入江南战场,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的保守的性子,绝不会由着博洛的主力陷入苏松两地的沼泽之中。

让江南成一座流血的绞肉机,基本上已实现了高旭的战略意图。

如今,他终于成为这个时代的棋手,而不是当中的棋子。只要假以时日,总有一天,他会有与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博弈的资本。事实上,这种博弈已经处在进行时了。

有了阎应元与徐玉扬的两镇人马在江南战局中的攻守结合,以及史必达对清军长江沿岸长江重镇的骚扰,为高旭经营福建这个大后方争取了时间。

满清贝勒勒克德浑与高旭在争取闽海控制权的斗争中败北之后,其招降郑氏家族以水制水的计划也彻底破产,根据邬含蓄传送来的情报,那勒克德浑已离开江西,回到南京。对于福建战役的失败,使得坐镇南京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越发的谨慎起来。随后中,勒克德浑又北归返京,向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述职。

让高旭引起警惕的是,顾君眉通过锦绣楼的南京情报渠道,向高旭递交了一条重要情报:满清当局早在年初就开始仿造同盟军的自生火铳,在八月初已有一千支投入恭顺王孔有德的火枪营。对于这点,高旭也早有心理准备。自生火铳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只不过是把火绳改为燧石击发。而且自生火铳并不是高氏工坊的专有技术,早在崇祯年间,自生火铳就已经现世。至于枪口插一把刺刀,也不过是概念性革新而已。

在人力资源方面,满清占领北京之后,几乎接收了明朝的遗产,比如北京工部火器制造坊,其中就有大量的工匠,再加上满清高层一直重视火器,在枪炮铸造数量方面,同盟军没有优势,仅仅在质量上,由于高旭提出的铁模铸法的改良,在这个新技术没有泄露之前,保持着的相对优势。

所以,高旭在取得福建之后,对于治铁业的产业升级便迫在眉睫。

在清军中,也就只有三顺王之一的孔有德部精于火器。尽管红夷大炮在改修为初级棱堡式的常州城下毫无作为,只是在旭卫镇火器制致的显赫战绩下,满清当局也意识到火器在野战中的决定性作用。

“看来真的要进入排队枪毙时代了。”当时收到这个情报的时候,高旭忍不住叹道。但是画虎画皮难画骨,想要照搬旭卫镇的排队枪毙战术,没有刻苦的训练,严格的军纪,以及思想上民族主义的奉献精神,也只是得其形而不得其神罢了。

总有一日,旭卫镇将与清军的火器部队孔有德部正面对决,对于这一战,高旭极为期待。

∶∶∶∶∶∶

从年初就进行的崇明讲武堂第三期学业早在六月份就已经结业。对于以夏完淳和汤志远为首的一千余名第三期士官学兵,高旭没有把他们调到身边来,而是各有所用。

汤志远的性子叛逆之极,高旭自然不会放在身边头痛,直接命他领着五百学兵补充到徐玉扬的铁一镇,进入常州前线实战。而夏完淳则是领着五百学兵士官加入浦东军区,组成一个教导营,训导新兵。

夏完淳是同盟军中的第一号督帅门生,是高旭军事意志的坚定执行者。在同盟军新兵集训营的浦东军区,训导上有夏完淳负责,军需后勤上有阎小玉统筹,高旭也就放手让他们去做。

一想起阎小玉,高旭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她那瘦削的身躯,那总是抿着的倔强的唇,以及她那细长却又锐利的眼,在这个时代里,唯一的一个让高旭时刻保持着敬意的女子。想起她以一个弱女子之力,肩负着浦东军区将近十万之众的后勤统筹,并且打理得条条有理,着实让高旭心中深感敬佩。

自从高旭那次私下里送给阎小玉一对玉镯,并捎去一封带着关怀与慰问的书信之后,大约过了一个月,阎小玉突然来信,请教一些阿拉伯数字的计数问题。高旭把阿拉伯数字提前发明,对于明代的数学来说,带来的便利无疑是革命性的。

很显然,阎小玉有出众的数学天赋,对于她的疑问,高旭在回信之中一一作答。于是,俩人开始鸿雁传书,当然信中的内容大都是算术上的讨论。作为后来人,高旭提出的某些很浅显的东西,从算术,再到简易几何学,再到后世会计学的复式记帐法,对于身处三个世纪之前的阎小玉来说,无疑是震撼性的,而且马上能学以致用,对她在后勤统筹数据方面的帮助也是极为巨大。

随着俩人在书信中学术研究的深入,阎小玉面对高旭的学识如此“渊源”,在她那貌似淡然的文字中,高旭感觉到其中蕴含了一份被折服的不平静。

“你还懂得多少东西?”

一次,阎小玉在信未疑问。

“很多。”高旭回信道:“多得你想不到。”

“能都教给我么?”阎小玉在来信中第一次表示不耻下问。

“可以。”高旭又回信道:“看你打算用多少时间来学。如果想要学会我脑子里的东西,除非你准备好一生的时间……”

很显然,俩人的书信从以前的洋洋万言,变得越来越惜墨如金,而高旭的文笔却从以前的谨慎,变得越来越随意起来,甚至有时候竟然会开起玩笑来。

面对高旭提出“一生的时间”,阎小玉的回信第一次严厉起来,笔迹如刀,回信只有一句:“高少庄主,你知道我这时怎么想的?”

阎小玉也是第一次在信中称高旭为“高少庄主”,表达了对高旭这种登徒子作风的强烈不满。

高旭回信:“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我肯定,你那时想的一定是我。”

阎小玉的回信,只有一张白纸。

高旭拿着那张透着一股子幽香的无字信纸,暗想这莫非是传说中的一切尽在不言中?高旭喜滋滋在信纸当中画了个红心,寄了回去。

托同盟军海上军情特快专线的福,不过四五天功夫,这回信就会到达阎小玉的手上。

十多几天后,高旭终于收到阎小玉的回信,还是那张信纸,只不过信纸多画了一个土罐,把高旭的所画的红心埋在当中,用土填得严严实实的。

高旭自然不甘示弱,又在土罐上画了一朵花,原本是打算画朵百合的,画着画着画成了玫瑰,一朵又画成了九朵。

然后寄了回去。

高旭再收到回信时,先是捏捏信封,发觉里面空空如也,没有信纸。

高旭不信邪,撕开信,里面果真没有信纸,倒出来的却是一撮灰。

——阎小玉竟然把那张信纸烧成灰寄回来了。

高旭苦笑,看来这次玩笑真是开过头了。这时,他不由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大摇其头,对于向来敬重的阎小玉,他怎么能如此对待?在俩人的鸿雁传书中,他对阎小玉的敬重竟是不知不觉地转化到怜爱了。

只是,这次估计真是冒犯她了。

焚毁了信笺,这可是相当于釜底抽薪,表明了她的决绝态度啊。以高旭看来,这阎小玉的理性,总是比他多上几份,对于那张表明心迹的信笺,她竟是一把火烧个干净,斩断了他的念头。

∶∶∶∶∶∶

而高旭所不知道的是,在浦东的某个深夜,阎小玉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索性披衣起身,从床侧的箱底处,翻出那张俩人涂鸦的信笺,坐在在烛光下,静静地凝望着,直到天明也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