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政争
作者:蓉城秋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823

姜沛脚步轻快地踏上台阶,向每一个打招呼的人,微笑点头。

儿子的塑料厂,圣诞节期间,一共生产了八十五万鼠标外壳套件。由于这是外商订货,他们注重了产品质量,在生产出来以后,又进行了外部处理,所以成本比预估的略高一点,每套成本一块零五分。

即便如此,仅圣诞节期间,塑料厂的毛利润就达到一百六十五万!

外资就是痛快,每一次供货,全部是现款结算,所有的款项,都已经进了塑料厂的账户。

收到钱,他立即让儿子,将欠的设备款付清,以免留下把柄被人抓住。购买原材料,也同样现款现货。这期间,为了赶工期,还给工人发了一笔不菲的加班费。挂靠费、税收,一样一样,所有环节都清清爽爽,首尾干净,让人找不到一点话说。

刨去以上,各项支出共计十七万三,净利润仍高达一百四十七万。

儿子占股百分之三十,这就是四十四万三!

姜沛是见过大场面的,但听到这么多钱,都归自己所有,依然是被眩得头晕眼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常笑自己胆小,不敢捞钱的老婆,也开心得一夜没睡好,连连夸赞他的英明决策。

利用职权走私,利润挺大,但风险也不小,做得提心吊胆,有钱还得捂着,怕别人知道钱来路不正。

哪有现在这样,清清白白开工厂,赚的都是干净钱,可以大大方方花出去。

再说,这钱来得一点也不慢。

圣诞节才多长时间,就赚了一百多万。而且听儿子说,现在双环公司美国的销售网络,已经铺开了,欧美都有大量的代理商。

虽然圣诞节黄金时间过了,但每个月的出货量,还是高达五十万。

这意味着,塑料厂只要按部就班开工,每月的纯利润,也能达到九十多万!

丰收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所有被拉进来的参股方,由当初的漫不经心,虚应故事,到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想把这个生意长久持续下去。

厂房扩建了、设备升级了、聘请的工人更多了,现在,他们最开始只是作为圈钱工具的塑料厂,已经渐渐有了正规工厂的样子,该成立的科室人员,也都充实了。

并在工商局,注册了一个响亮的正式名称:益都市塑料研究所试验工厂。

以后,就等着细水长流,把大家的腰包,都给撑满了!

姜沛走进办公室,轻轻抚摸着办公桌一侧,两面,由无数先烈鲜血染红的旗帜,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整理一番,将之展开,凝视良久,才在座位上坐下来。

他将手平展开,在桌面摩挲而过。

他将竭尽全力,捍卫这个位置!谁想要成为这里的主人,就必须首先把他打倒!

他有这个觉悟,也有这个决心和信心。

秘书小罗,送上来泡好的清茶,和一叠经过他圈画的、今天的报纸,就悄悄地退了下去。

又到了读报时间。

姜沛从眼镜盒中取出老花镜,擦拭了一番,戴上,拿起最上面一份,抖手展开,看了一眼,觉得不对劲,连忙翻到报头,看了看报刊名称。

《西平日报》。

小罗今天在搞什么?怎么出这么大个漏子?为什么把这份省党报,放在最前面,以前不都是按照中央类报纸、省报、市报的顺序排列的吗?

莫非,这上面有什么……

他心颤了颤,眼睛迅速在报纸标题上掠过,寻找小罗圈点过的印记。

找到了,在这里!

《失地农民何处去?》,标题上,那个巨大的问号,像是在对阅报者,发出无声地呐喊,鲜血淋淋。

作者,周成!

周成?

吕应槐的秘书周成?

姜沛因为愤怒,手在不停地颤抖,以至于报纸,不停地发出哗哗地声响。他的视线,在报道内容上,快速移动,很快就将整篇报道,都过了一遍。

上面的文风,他很熟悉,就是吕应槐以前所作报告中,惯常的文风。有几个很具特色的修辞手法,更是鲜明地表明了文章的作者是谁。

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旗帜鲜明的宣战书!挑战的对象,不是别人,就是他这个益都市市委书记!

吕应槐!

姜沛从牙缝中,挤出这个名字。

难道对方,因为自己火底抽薪,将郭凡从他的计算中抽走,打乱了他如意算盘,从而打算和自己决一死战?

不对!

在此之前,吕应槐隐忍了两年,这次,他也只是通过调走郭凡,给对方一个无言的警告,让对方不要在背地里,搞小动作,连口头警告都没有。就这样的柔性措施,怎么就激得对方爆发,要采用这样激烈的方式,和自己决裂?

这篇文章一登,那就是宣告了两人,将势不两立,再也没有回还。

在政坛上,这是后果非常严重的行为,除非生死仇敌,大家都还是抱着和而不同的古训,保持表面友善。

以吕应槐的为人,会这么做?

还有,这篇文章,又是怎么刊登到省党报上的?如果没有人在后面支持,作为党的喉舌的《西平日报》,敢将之堂而皇之地登上去,还配发编者按?

姜沛以多年政治斗争的经验,迅速知道,这是又一次你死我活的斗争,的开始!

一个不少于两个以上的政治对手,正在联手,准备掀起一场**,想通过掀翻他,取而代之。

最次,也是通过这次风暴,损及他的个人威信,以便他们,从中混水摸鱼。

……

郭凡打着哈欠,刚走进办公室,就四仰八叉,倒在椅子上,头向后一靠,闭上眼睛,就打算眯一会儿。

这些天,他累坏了。

鼠标生产,采用的总分模式,具体生产过程,都交给了各个协作厂家。他们只需要组装,贴牌,然后就交给下一运输环节。

但在实际过程中,还是千头万绪。

这次圣诞节生产,太过仓促。公司人员才刚招齐,还没有捏合。上游协作厂家,也是匆忙联系,双方根本就没有经过磨合。

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产能要反复协调,保证不会造成大量的堆积,近来的零配件,要齐全成套。各零部件的质量,要严格检查,保证不会出现劣质部件,降低产品性能,影响公司声誉。组装的速度,要能跟上零配件交付的速度,来多少,就要保证出多少,形成流水线作业,不积压不断链。

一桩桩一件件,都要牵扯精力无数。

尤其,在如此紧张的工期间,他还坚持开展拓展训练。

公司员工,被分作了两班,拓展训练和工作,交替轮班进行,一切都是赶鸭子上架。头天的拓展训练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在第二天被委以重任,实际上岗,不行的人,又再次被换下。

幸亏所有人都是新进员工,没有人可以摆资历架子,都必须听从安排。

好容易,人员逐渐融合成型,链条也运转流畅了,销售的火爆,又马上逼迫着他们,必须尽快扩大产能。

这就是又一次混乱。

郭凡这些日子,就泡在双环公司,从早忙到晚,累了找个空房间,倒头就睡。

醒过来,又是面对数不清的工作,不停歇忙到黑。

跌跌撞撞,终于熬过了圣诞采购季,需求略微回落,双环公司,也渐渐,有了一个合格的管理班子。

郭凡,也可以趁机喘口气。

他也只能稍稍喘口气,接下来,他还要考虑,如何让这么多技术人员,发挥出他们的能量:公司聘用如此多数量的技术人员,不是为了能在公司简介里,吹嘘自己研究团队有多么强大,而是要实实在在创造价值。

为了合理安排如此多技术人才,他还让克劳迪恩,在美国聘请,实际主持过研发工作的管理人员,一起为公司,设计一个合理的地研究架构。

所以这几天,他也开始让公司内部,各个研究人员,就以前,他们所在的科研单位为对象,整理出国内的研究机构设置、经费申请管理流程、成果验证、前景预判等一系列环节,列出一个详尽的章程。

以国外先进的研究管理为主,国内研究流程为辅,这是他的打算。

有了鼠标生产,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公司输血,结合人民币与美元的价差,以及国内技术人员的廉价和庞大数量。最主要,还有他这个重生者对未来科技流行趋势的了解,他相信,他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啸傲群雄的科技帝国。

现在么,就先休息两天吧。

郭凡才合上眼,想要忙里偷闲,眯一小会儿,有人就捅捅他,将他唤回到现实。

“组长,你看今天的《西平日报》没有?”骊惠拿着一份报纸,跑到他办公桌旁边,把他唤醒说道。

在众人面前,她都喊郭凡“组长”,只有在私底下,才叫他名字。

“啊……”郭凡长长地伸了个懒腰,“昨晚打游戏到三点,困死了。你就不能让我睡会儿?西平日报有什么好看的,看来看去都是八股文,没点新鲜的,还不如看《益都晚报》,上面还有些有趣的新闻。”

“哼,你是党政工作人员,不看《西平日报》,怎么了解国家政策变化!”骊惠不由分说,将手上的报纸,挡在他面前,“你看看这篇文章。”

“国家政策怎么变,跟我有什么相关?我就是一个小工作人员。”

郭凡有待不看,但骊惠一定要把报纸塞过来,没奈何,他只好接过报纸,随意瞟了一眼:“什么新闻啊?”

“这里!你看这篇《失地农民何处去》!”一只青葱般的玉指伸过来,点在标题之上。

郭凡被这芊细洁白的手指,晃了一下眼睛,脱口道:“与其看乏味的文章,还不如看你的小手,可比报道好看多了。”

“呸!你这家伙,就知道胡说八道!这篇文章,可是和我们招商引资办有关的,弄不好我们这个部门,会因为这篇文章,被撤销。你快看,看完以后,说说你的想法!”骊惠脸上一红,在他手臂上,拧了一下,催促他赶快看文章。

“这么严重?”郭凡被她一说,混胀的头脑,一下子清醒过来。

他立即拿起报纸,仔细地看那篇文章。

文章的论调,总体而言,还是符合当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四平八稳,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都作了正面论述,并表示,西平省作为后进省份,全省贫困人口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

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经济,是迫不容缓。

但随之,文章笔锋一转,就有些变味了。

文章中说,经济建设确实关乎国计民生,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但我们的部分党政干部,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抓经济上,却完全忽略了,经济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将手段,当作了唯一目标,而忽视,甚至是有意漠视因为经济开发,而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文中,用益都市为例子,举例说,某外资企业在本地投资建厂。

这本来应该是,对促进当地就业,提高国民经济具有正面意义的好事,可由于我们某些领导干部,对人民的基本要求视而不见,利用行政手段,在当地征地。

虽然政府允诺为失地农民建设集中住房,也做出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对于失地农民的未来,却没有做出任何安排。

文章显然,对双环公司成立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一串串精确到个位的数字,在报纸上,以铅印的方式,向所有人,发出强烈的呼声:

政府在宏圣乡、万红乡,累计征地五百亩,牵涉当地农民一百三十二户,共计六百三十五人。其中老人、婴幼儿、高中以下孩子,三百零四人,男女青壮适龄人口三百三十一人。

这些人,每人获得征地补偿两万元。

但这笔钱,根本不能长久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而他们的土地已经被占用,再也无法从事农业劳动,也就是说,完全失去了谋生手段。

对此,当初指令征地的政府部门,却对此没有做出任何补救措施。

据统计,外资公司,从当地先后招收了一百九十五名工人,经过试用,辞退三十六人,又补招四十人。

当地一家塑料厂,先后招收二十五人。

此外,就再没有其他企业,从当地招收过工人。

据此,合计三百三十一名适龄工作人口中,找到工作的有二百二十四人,尚有一百零七人,无依无靠,没有任何生活来源。

文章尖锐地指出,以上所有再次就业的失地农民,全部是企业自行行为,各级政府部门,对此没有做出任何指导性安排,也没有后续安置计划。这一百零七名失地农民,涉及七十三户人家,他们的生活,由谁来保障?

文章最后,大声质问:这样的招商引资,到底是为了谁?

郭凡看完全文,脸上的倦意,完全一扫而空,只觉得冷汗涔涔,一股透骨的凉气,从脚底升上来,顺着后背,直达头顶。

这哪里是什么探讨性文章。

这,就是一把杀人的刀,刀锋所指,要人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