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军事基地
作者:清澈渔父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94

除了吕正风父子不合之外,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所有的事情,都一次次振奋着李澈。

第一件事情,王嘉亲自找到吕正风,愿意将彭冬云的乙小旗并入到李澈的总旗中。按照王嘉的说法,彭冬云是李澈找出的败类,那么原来属于彭冬云的东西,自然划归到李澈之下,吕正风自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不管王嘉的出发点如何,这一做法都让李澈非常高兴。

彭东云所带的乙小旗共二十几个人,都是军户出身,这是区别于李澈之前所带小旗的最大不同。李澈要想收编流民作为军户,那么这些老军户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在内邱百户所,募兵是每月一两银子,而军户只有募兵的一半,这还是在非常时期的待遇。更主要的原因是内邱深处内地,战事不多,相对于年年打仗的辽东地区、长城沿线,那里军户的军饷也有一两银子多了,甚至更多。

对于这些军户小旗兵,李澈欣然接受,并将其划归到王猛的刀盾小旗。

第二件事情,在韩氏兄弟的协助下,募兵工作基本结束。其中,沈天元的火铳小旗共招募九十人,加上之前哦火铳小旗,共计一百一十六人。在李澈的建议下,将十人编为一队,设正副队长各一人。每五队为一伍,设正副伍长各一人。火铳小旗下共两伍,十队,这些正副队长、伍长均有前期的火铳小旗的兄弟们担任。

而王猛的刀盾小旗共招募八十二人,加上补充进的彭冬云小旗,共计一百零四人。同样地,也是按照伍长、队长的方式来划分。这样更便于补充。

但是秦天晓的哨探小旗招募起来比较困难,因为要求比前两个小旗更高,光是在精通马术这一项上,就刷掉很多人了。更别说追踪、反追踪、刺探军情,甚至会说满语、蒙语等。到最后勉强招到三十人,还都是不太尽如人意,但经过培训可以成才的。这样连同,之前的兄弟,哨探小旗共计四十八人。对于秦天晓的小旗,李澈并没有提出自己的建议,而是任凭秦天晓自行处理。

而吕定邦也在身体恢复后,加入到韩氏兄弟的工作中来,对于儿子如此明目张胆地行动,吕正风居然没有再说什么,装作根本不知道的样子。

一下子多了两百人,百户所几乎快容不下人了。李澈此时向吕正风提出建议,要在黄花峪建立行营,屯田练兵。吕正风虽然没有限制李澈募兵,但这么多人挤在百户所,烦也烦死了,巴不得赶紧让李澈将人带走,因此爽快答应。这后面还有几个因素,一个自然是这么多人不需要他吕正风掏银子;另外一个,只要李澈将这些人训练出来,到时候就是自己的兵,立了多大的功劳,那都是自己的;第三嘛,就是李澈提出的,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将官军拉到马贼聚集的太行群山中,可以很容易地出击,扫荡各处马贼土匪,第四,也是李澈提出的,那就是要在那里大规模屯田。

要屯田,自然不是靠招募的兵卒了,而是要增加军户。而增加的军户来源,就是从各处网罗流民,这样一来,即可以解决流民的生活之忧,又可以防止这些人变成新的马贼。因此,李澈已经派人四处散布信息,说官府新收黄花峪,要在那里开荒屯田,官府给出种子,盖房屋,提供食宿,每年每亩只缴纳两斗粮食即可,多开多得,少开少得。

一个月以来,黄花峪已经被李澈迅速的重建了起来。原先就有些居住的房子,现在在此基础上,又加盖了兵营、军器作坊、马厩等等。而各处的流民也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到此处,一部分人当然是自愿前来,另外一部分却是李澈用胁迫的手段将其迁往此地的。

不管怎么说,这一个月以来,已经收录流民两千余口,其中男丁一千三百余口,女丁六百余口,这些人都被编入军户,分给田地,并且规定年龄在十五到五十之间的男丁,一律从军。有吃有喝还有房子可住,很多人起初有些怨言,不过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了,此举共新增入伍壮丁五百余人。另外从西丘迁移来的那些土匪家属,也都尽数移到此地。

在一个月的训练中,那些加入的募兵都已经开始按部就班地做了各种战斗训练,而新收录的流民壮丁则暂时从事建造房屋、开垦荒地、修建城墙的杂役工作。

而孙可望也从各地购置来了大量的铜铁,并立刻投入浇铸,到目前为止,总计浇铸铁铳三百余支,铜铳两百余支,限于铜料和铁料所限,也只能如此了。另外对于火药的购买和生产,也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孙可望已经派人到各处去收购硫磺、硝石等物,同时加紧优化完善浇铸火铳的性能。

如今黄花峪周边大片荒地都已被开垦出来,现在就等着曾德昭的种子到来了。()

第三件事情,那便是各处马贼土匪,在黄花峪被李澈血洗之后,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月内,从各地传回的消息,马贼自动解散或者逃亡的有五处,主动来投靠李澈的有三处。这三处分别是西青山、东青山和南青山的寨子,这些寨子在几年前已经成立了一个青山盟,经过明争暗斗,势力平衡,最终由南青山的头目出任青山盟盟主。这些信息,秦天晓自然早就提前告诉了李澈。

这样一来,原本境内的十五处马贼土匪,被李澈灭掉三个,收降一个,解散五个,投降三个,如今就剩下三个了,分别是梅花寨、寒山寨和鹊山寨。这三个山寨,人数都在两百人以上。想要他们主动投降,以目前李澈的影响力,还差的太远了。

大明崇祯十年七月初五。

李澈在刚刚建立的黄花峪军营中接见了来自青山盟的三位寨主。青山盟距离黄花峪不过三十里,从黄花峪后山谷口,有山间小路连接,不过道路崎岖,行走艰难。李澈之所以对青山盟如此看重,更重要的是在白马河沿岸的这几座山中,富含了各种打造火器所用的矿藏。就算青山盟的人不来归降,李澈也会将下个目标定在此地。

这个区域太关键了,绝对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现在手下这么多兵员,却没有充足的火器装备,就如同没牙的老虎,自己训练地再刻苦,也无济于事。

青山盟的三个寨子,性质都差不多,都类似于黄花峪的马贼,其成员大部分来自当地,并基于当地村庄为据点,四处劫掠。不过青山盟的三个寨子,并没有任何宗教信仰,而是类似于乡勇或者保乡团的组织,在流寇入侵时,会组织兵丁保卫乡里,平时也干些没有本钱的买卖,不过更多的却是私自贩卖白马河沿岸的铜铁矿石。

当地有句俗语,西青山靠山吃山,东青山靠水吃水,南青山靠人吃人。所谓靠山吃山,就是开采矿石或者冶炼成生铁贩卖;所谓靠水吃水,就是在白马河上设置津渡、捕捞打渔,或者以水运运送那些矿石或生铁;所谓靠人吃人,就是南青山人员最多,东青山和西青山所需的劳力,大多是从南青山雇佣的。这样,三个寨子组成了一个共生体,西青山矿藏、东青山运输,南青山劳动力,三者有机结合。

在李澈看来,青山盟的三位寨主,都是非常奇怪的人。最惹人注目地是东青山的寨主人称火云娘子的霍云娘,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子,生的柳眉细目,满面笑容,身材丰满惹火,走起路来腰肢扭动,遍体妩媚。此女本姓云,后来嫁给了姓霍的丈夫。不幸的是丈夫被流寇所杀,自己成了寡妇,便拉起人马来,以水为生,在白马河上人人识得。

西青山的寨主却是个独眼汉子,年龄在三十多岁,身高在两米开外,皮肤黝黑,如同一座铁塔一般,唯一的一个眼睛,如同铜铃,真正是个牛眼汉子。此人姓魏名大年,那瞎掉的一个眼睛,是在用火药开山采矿时,被石头崩瞎的。

南青山的寨主却是个头发胡子花白的老头,看上去就像是个帐房先生,肥头肥脑,眼睛特别小,笑起来更是看不到眼睛了。此人名字也很奇怪,叫做钱有用,为人精明,钱财管理是其强项,要不然也不会成为青山盟的盟主。

李澈现在武有秦天晓、沈天元、王猛,文有韩迅、韩速、吕定邦,工匠有孙可望、郭铁牛、程南阳,如今再加上青山盟的三人,真可谓兵强马壮了。

钱有用之所以力排众议,投靠李澈,自然是经过了一番计较。虽说青山盟有人和地利,居于险要之地,易守难攻,不过自己这些人马终究是落草为寇的马贼,如今李澈在内邱县如日中天,光是黄花峪一役,以少胜多,杀光寨中一百余人。再加上这段时间以来,李澈等人创制的童谣流传开来,精于计算的钱有用自然左右权衡,选择了投靠李澈。

投靠的好处太多了,钱有用想起来就忍不住发笑。首先自己这些人之前所做的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统统一笔勾销,再也不会有人翻旧账了;其次,青山盟三个寨子三百余人外加几百户人,如今都有了官府给的饭碗,再也不用为生机发愁了,李澈已经答应凡为其做事者,都有工钱可拿。虽说比之前少了些,但再也不用担风险了。还有就是,一旦李澈靠不住了,自己还可以再建青山盟,继续干自己的买卖,当真是进退自如,左右逢源。

李澈自然不会将青山盟范围内的控制权都交到钱有用手上,他以收编为名,派出秦天晓、韩迅、韩速、孙可望、程南阳等人,到西青山一代,将所有现存矿藏一一记录在册,并开始以官府名义大规模开采,其中重点开采的是铜矿、铁矿、硫矿和硝石矿,开采人员除之前的青山盟,另外派遣大批新征召的流民壮丁,混编开采。而矿石的运输则交给东青山的霍娘子的船队。尽管从青山盟到黄花峪距离不算太远,但是山路崎岖,无法大批量的运输,因此以水运方式,先转运到白马河下游的铜梁渡,再由骡马车辆从陆路运输过来,尽管路程长了很多,不过速度更快。

李澈没有将青山盟的三个寨主则留在黄花峪听候调度,他怕如此操之过急,会使得钱有用三人心生不满,防人之心不可无,为避免以后横生枝节,他以训练的名义,将青山盟原有的壮丁逐批次的调到黄花峪,而将新招募的壮丁派往青山盟一带的矿坑中。

青山盟仍然是钱有用负责,不过孙可望则被留在西青山一带,监视矿石生产。孙可望带了一些原来的手下,以《天工开物》所记载的开采冶炼技术,改运输矿石为就地冶炼,这样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成本,这比之前钱有用等人偷偷贩卖矿石有很大的提高,魏大年常年经营此道,见到如此先进的冶炼技术,自然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一个月以来,李澈等人几乎是忙得不可开交了。他一方面要在黄花峪处理这些事情,另外一方面还要定时回到县城向吕正风汇报目前的进展。

李澈自然不敢将吕定邦带到黄花峪,不过在吕定邦的强烈请求下,李澈在县城内安排了一处招募站,在知县高翔汉的支持下,在此征召从外地流落此处的流民,整理记录,并安排人员,定期将这些人送往黄花峪安生。有了知县的支持,再加上李澈的大名在顺德府乃至真定府都有了传播,很多人纷纷慕名前来投奔。

至此,李澈在黄花峪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军事基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真正地有了自己的地盘和人马。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朝廷从来不管各地的守备、总兵等人如何征召的人马,而是看有多少兵马可用,这就是实力的象征,越是兵多,越是受朝廷的赏识。这也造成了很多武将,虽然手上有兵,却从来不敢或者不愿和土匪马贼甚至清军死拼,一旦自己的人马消耗殆尽,那么自己的仕途之路,也几乎是走到头了。东山再起,谈何容易?

当然,李澈的这个军事基地,各方面还都是草创,没有完善的制度,没有充足的后勤供应,甚至没有系统的训练。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要等一件事情,那就是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