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少年唐僧
作者:朕行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14

至此后,行事我行我素、桀骜不驯的猴始王就被压在了五行山下。只到五百年后,大唐国一个叫玄奘的和尚,因为想求得学习佛法的真经,冒着触犯大唐刑律,被杀头的危险,偷渡前往西天求经时经过五行山,猴始王才得了保护玄奘西天求经的机缘,脱了五行山之困。在他被压五行山下的这五百年刑期里,他都经历过了哪些令人辛酸的往事;“走”过了哪些刻骨铭心的心里历程?这就要等到五百年后那个后来被叫做“唐僧”的和尚经过五行山时,再接着往下说。现在是要把唐僧请出来的时候了――

隋朝未年,瘟役流行,在河南偃师有一户陈姓人家,夫妻俩个都不幸染上瘟病,先后不治而亡,留下一双年幼的儿子:长子陈素十岁;次子陈?七岁。一对孤苦无依的孩子,被姑妈接到隋朝的东都洛阳。两兄弟的姑妈居住在洛阳,在城中做点小生意,家境也不宽裕,家中有一女,年龄和陈氏兄弟相仿。两兄弟在家中呆得久了,姑丈便对其吼来喝去,指桑骂槐,埋怨兄弟两个在家吃闲饭。可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一个成人除了当兵,或者为匪尚能靠卖命混口饭吃,陈氏兄弟还只是一对不谙世事的孩子,又如何能自谋生路?

兄弟俩寄人篱下,只能逆来顺受,抢着帮姑妈干家里的杂活。可是一个普通人家,有能有多少杂活可干?姑妈看着一双懂事的侄儿,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每日也是唉声叹气、愁眉不展。这一日,姑妈忽然想起,孩子的姑丈有一个远房表叔,在城中净土寺是个管事的和尚,于是决定把两个侄儿送到净土寺活命。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幼时与佛门有缘,是在寺庙中出生的。杨坚建立隋朝后,不忘昔日佛门之缘,在全国大兴土木,建造庙宇。为了鼓励百姓信仰佛教,隋文帝规定,凡是家中成员有在寺庙为僧的,家中可减免、减轻徭役赋税。到隋朝末年,由于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很多人为了活命,都跑进寺庙落发为僧。如此一来,各个寺庙都是人满为患。由于寺庙粮钱大部都由朝庭拨济,入寺为僧者多起来后,朝庭拨济的那点钱粮就不够吃了,寺庙里僧众的日子过得也很紧张。既使如此,一些人家为恐孩子饿死,也是拉关系走后门,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寺庙为僧。在这种情况下,姑妈想把两个侄儿送到寺庙为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孩子的姑丈把家中仅有的半罐香麻油,送给了净士寺的那个表叔,好话说了一箩筐,表叔才答应孩子的姑丈,但两兄弟只能收留一个。就这样,老大陈素进了净土寺,做了一名小和尚。

陈?的父亲是一个落魄的书生,陈?兄弟俩自幼都跟父亲习文写字。父母双亡后,兄弟俩情感上更是相依为命。哥哥一走,陈?哪里还能在姑妈家呆得住。一日,陈?趁姑妈不在家,就偷偷地用一根烧焦的柴禾棒子在墙上给姑妈和姑丈留下了一个“纸条”,然后就去净土寺投奔哥哥陈素去了。

陈素也还是个孩子,又是初到净土寺的沙弥,每日也是勉强温饱。可是陈素还是把每餐不多的斋饭,偷偷地分出一半藏起来,趁没人注意时又偷偷地溜出寺外,带给陈?吃。这时已是夏季,陈?也长了一岁,见哥哥把饭菜分给自己吃后,哥哥自己却吃不饱,整日无精打采,屡受师父责罚。陈?决定以后不再分吃哥哥那份不多的食粮,他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艰难的处境最能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八岁的陈?本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知道净土寺管理伙房的僧人,有一个向哥哥一样大的侄儿,是那种喝凉水都能长胖的体型。加上他叔叔经常把一些锅巴菜汤拿给他吃,他长得就更胖了,寺中众僧都亲切地叫他“小胖墩”。想到了小胖墩,陈?便有了主意。他到山林荒地去采摘一些山枣野果带回来,由哥哥带进寺中和小胖墩交换锅巴菜汤。由于陈炜经常在荒郊野外寻找食物,日子久了竟摸出了一些门道。他让小胖墩从伙房里偷来盐巴和火种,自己则另开食路。

他在林中溪边,田间地头捉一些蟋蟀、蚂蚱、蝗虫、知了……“花大姐”等可以食用的昆虫,把这些昆虫放到火堆上烤熟了,粘些盐屑来吃。还别说,这些昆虫烤熟后,蘸上盐屑,往嘴里一丢,那滋味真的好极了。(在陈?的嘴里,肯定要比现在小朋友都爱吃的肯德基、麦当劳还要够味)每次陈?吃饱后,都把剩下的分成两份用树叶包好,偷偷地躲在寺外的小树林里,等哥哥和小胖墩做完功课后出来,一人一份,分给他们吃。只到吃完后,三个少年儿童才又一起入寺玩耍。不过晚上睡觉的时候,陈?就知趣的回到寺庙外的门洞里,席地而卧,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

大概是天不绝人,荒年多是草长虫肥。陈?捉的那些虫子,个个都是肥嘟嘟的肚大腰圆,烤熟咬开后,香气扑鼻,满肚子里都是黄白色的油脂。如此这般过了些日子,三个孩子都吃得有些腻烦了,陈炜又开动脑筋,挖掘新的食源。他经常到一些小溪水塘边,去捉一些田蛙、小鱼、小虾、泥鳅等,烤熟了和那些昆虫、野果隔三岔五的调济着吃。由于三个孩子守口如瓶,寺中众僧竟无一人发觉。在那个灾荒的年代里,寺中又无荤腥,三个孩子也都处于长身体的年龄,可是这三个孩子不但不见营养不良,而且还个个吃的膘肥体壮。只是陈?浑身上下晒地黑黝黝的,像条泥鳅。

陈?没事的时候,就帮助庙里捡柴拾禾,打扫庭院。庙中有谁喊他干活,他都乐此不疲,从无怨言,久了,竟成了寺内一个编外的小沙弥。陈?知道,自己只有勤快一点,赢得寺中僧人对自己的好感,他们才不会讨厌自已,自己才能在这里混下去,才不会和哥哥分开。由于陈?手脚勤快,人又聪明,加上能读书写字,日子一久,他和庙中大部分僧众都熟悉起来。众僧见陈?不食庙中斋饭,夜里又露宿在屋檐下,眼见仲秋将至,天气渐凉,僧人们都很同情这个黑不溜鳅,聪明勤快的孤儿,于是就有僧人向净土寺方丈禀明此事,请求方丈收留陈?。

方丈见过陈?多次,也很喜欢这个聪明勤快的孩子,有心收留陈?,只是庙中僧众已然严重超编,自己身为一寺主持,不便开这个头。今见众僧都给这个小孩求情,便顺水推舟,收下了陈?,才使得陈?在冬季来临之前,有了栖身的处所。方丈见陈?能读书习字,就让陈炜去藏经阁,做了一名小沙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