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兴师讨逆(三)
作者:晓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598

正是因为罗炳辉的名声,他的故事在山东八路军部队中也有很多传说。首发枣庄打响之前,罗炳辉和山东军区政委黎玉曾来八师作部署。参谋魏学诚搭车去前方指挥所,有幸在交通车上见到了久仰的罗将军。据他记述,罗身材不见得的很高,但却非常宽厚,一人就占了两人的座位,俗称就是一个大胖子,这是给魏学诚留下的印象。

讨逆战役后不久,罗炳辉将军突发脑溢血逝世,时年49岁。年富力强之年,而身为重兵集团之副帅,算是英年早世了。在抗日胜利前后,新四军军长陈毅先后折损两员大将,一是彭雪枫,二是罗炳辉。眼下大战在即,正是陈毅用将之时,故陈毅极为悲情,作祭诗一首:“三军皆雨泣,临穴瞻遗容。立誓有五字:奋斗与君同。将军之风义,于我称师友。患难共朝夕,进德君不朽。”不过,“江山代有才人出”,革命战争烈火中,人民军队将才辈出,粟裕将军就是杰出的代表。

此战的总指挥是罗炳辉,但前线指挥官却是七师政委曾希圣和八师副师长王吉文。王负伤住院时是二十二团团长,出院归队时已是副师长了,以后王吉文就是八师的“掌门人”。王吉文是华野最出色的战将之一,在八师威望极高。以至抗美援朝时,三野的一支又一支劲旅都赴朝参战,可把二十二军的将士急坏了,纷纷抱怨当时的军长,怀念战死的王师长。用他们的话来说,若王吉文不牺牲,军长非他莫属,王吉文一定会带他们参战。若王不牺牲,当军长完全可能,能否赴朝,我看就未必了,因为二十二军本身就在前线。同理,在福建的二十八军、三十一军也要坚守阵地。抗震救灾中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铁军,也没有参加朝鲜战争。能不能去朝鲜,这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但这也反映了当时二十二军将士积极求战的心情。

枣庄号称山东第一大庄,北指丝山,东逼平川,地处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两线的交汇处。从军事上说,既是重镇徐州的屏障,又可作挺进山东腹地的基地。这样一个有着战略意义的据点,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枣庄为王继美部盘据,说起王继美,鲁南百姓恨之入骨,人曰皆可杀。在许多书上只提到此人是汉奸、悍匪。其实,他也当过八路,还是一个叛徒。王继美,山东驿县人,家境贫寒,抗战不久,即参加了抗日游击队。1939年,王继美经受训,在八路军一一五师驿县支队任排长。就像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后,中国革命处在一个低潮时期,许多人离开革命队伍,**员的人数锐减。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最黑暗的岁月,在日寇残酷扫荡和蒋介石持续的***下,山东抗日战争形势恶化,王继美对抗战信心发生了动摇,如果像**三湾改编时那样,你要走人可以,但把枪留下,这样话,也许王继美还不会走得太远。但王继美不仅逃离,而且是投敌,投敌不仅是自己,而且还拉走一个排,20多条枪。是可忍孰不可忍。王继美投敌后,对日本人竭尽犬马之劳,对我抗日军民罪行累累,罄竹难书。日本人投降后,王摇身一变,成了蒋军十九集团军的游击纵队的司令。今天不灭此贼,更待何时!

1946年的6月9日,经过百日大炼兵的八师健儿,抖擞精神,进入枣庄出击阵地。如果以第三野战军战史为依据,讨逆作战于6月10日结束,那么攻打枣庄是此役的最后一仗,对八师来说,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正式爆发之前的最后一仗。

也有人认为,讨逆之战和东北二战四平是有相关的,国共两军都是盘马弯弓箭在弦上。1946年6月,脆弱的“和平”之弦终于要绷不住了。这征候用一句唐诗来形容,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