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忧从中来(二)
作者:晓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10

8月3日,睢宁山东野战军前线指挥所里,宋时轮参谋长召集众将领,布置作战任务。听说打的是七军,韦国清和张震便面面相觑。二师在淮南,四师在淮北,抗战时期和桂系就有过招,总的感觉这广西猴子还真不好对付。

桂军老兵多,乡情强,军官作战经验丰富,何况眼下大雨滂沱,平地几成泽国,两个司令员都建议改变计划。但山野前指首长,我想应该就是宋时轮参谋长,强调了此战的战略意义,何况我22个团,吃他两个团应是胜券在握,方针既定,无须更改。之于先打蒋军还是先打桂军的讨论,陈毅以后是这样说的:“两广军队是很顽强的,是蒋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硬不缴枪,真是蛮子蛮打,非打死不缴枪。”虽说是马后炮,但陈毅也为此承担了责任。首发这在陈毅给八师领导的信中都是提到的。

据参加会议的参谋人员回忆,虽然有许多将领表示异议,但当时八师首长还是都表示执行命令。不过,据何以祥自己记述,他也是因敌情不明而心里“打鼓”。在我们的军队中,李云龙这样个性鲜明的将领肯定是有的,但何不是这样有“霸气”的指挥官,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尽管心里也没底。说这一仗八师轻敌,根据不足。

在作战对象的选择上,选了一个强的,取胜的成算上要打折扣;但敌人强,八师也很强,就不能打了?其实,更可怕的还是天时。老黄历我们不知道,1998年抗洪应该是记忆犹新,刚刚过去的2007年,淮北又是一场大水,“分洪”声不绝于耳。**老人家“一定要把淮河治好”这句话不是轻易说的。淮北,按地理分界上来说,算上北方了,但却是一个水患多发之地,1946年夏,淮北豪雨成灾,南下途中,刘春主任又占诗一首:一声令下开华中,六日兼程雨中行。汪洋无际水过膝,准备仓猝攻泗城。当时,泗县城东、西、南三面河道陡涨,水高没顶,只有城北是一道护城河,水势稍低,从这里突破是最好的选择,自然就留给了主攻的八师。

命令要服从,但话还是要说明白。何以祥坦言兵力不足,6个团打桂军两个团,还显兵少,何有此言?宋参谋长不以为然。敌军究竟是多少人马,战史上皆无点明。国民党官多兵少,如果两个团加一个师部,我粗略估计6000人左右。我攻城部队动用6个团,八师兵力1万余人,九纵3个团,我想大概也在6000人左右,兵力占优是显而易见,而且二纵西面的佯攻还不算在内。

但何以祥自有一笔帐。敌情是这样的,一七二师3个团,一个团在灵壁一线,有七师挡着,不去管它。师部带一个团在县城,县城往北20里地的屏山集和姥山集又驻有一个团,两集之间又有10里地,和泗县城呈三角形分布。让何以祥忧心的是,北门八师还不能全力以赴,为了达到战役出其不意的成效,与屏山集和姥山集的战斗必须同时打响,为了拔这两颗钉子,八师又动用了5个营,余下加上师部特务营也只剩5个营,想到这里,何以祥着实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