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元帅自责(一)
作者:晓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529

山野南征,先尝一个甜头,又连吞两个苦果。

淮阴失守,华东战局大有风云突变之势,苏中战役带来的喜气全被冲跑。一番搏杀之后,“淮南、淮北解放区已被国民党军侵入,华中野战军主力被压缩于苏北一隅,鲁南局面尚未打开,战争正向着解放区纵深发展。由于两淮相继失守,个别战斗失利,部队内部产生了一些埋怨情绪。”这是第三野战军战史中的一段话。

山野说有怨气,怨气最大莫过于八师,八师在泗城之战中遭重创,损兵折将前所未有。只要能看到记述这场战事的版本,都会提到八师上下的情绪不小,怨谁啊?不外乎是怨天,怨地,怨上级指挥无方,怨友邻协同无力。渔沟一战,八师打得不够章法,想来也是在情理之中。

在这样一个困顿时期。八师首长收到陈毅的一封来信,全师将士的心情为之一振。这封信非常有名,如果你是一个军史的发烧友,那这样史料是值得眼睛一亮的。即使你只是想摆摆龙门阵,那么也要有史实的依据。人云亦云,道听途说,那是忽悠自己了。

人民解放军中有许多著名战将,有许多善战劲旅。其中许多成了小说或影视剧的创作元素。看电视,读小说,给自己上堂爱国主义的教育课,这很好。但艺术是个美学范畴,拿来和历史攀亲,按图索骥,对号入座,那免不了谬误大矣。尤如《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三国时期有两个的丞相,名气都很大,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曹孟德。你说哪个更有本事。要我说,诸葛亮怎能和曹操比呢。无论政治上,军事上,文学上,曹操都是一流的。对诸葛亮我也很崇敬,但说诸葛亮是二流军事家,那也是抬举了孔明,即便他能借得到东风。可你读《三国演义》,那曹操就成了千人骂万人啐的奸相了。

在这一封信中,我们可以解读出许许多多的信息。比如第一句称呼,“何、丁、王、刘诸同志”,难道不让你惊叹,一支万余人的军队,仅四个“大校”,精干如此。这不敢说空前,只怕也是绝后了。

陈毅谈到八师要发挥特长,一支军队有特长,就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优点长处。知“军”善任,也是将帅的用兵之道。在以后的战争中,三纵无论阻击还是野战都有很好的战绩。孟良崮战役、睢杞战役三纵都打阻击;淮海战役中突击双堆集、陈官庄,三纵都是野战。但这支部队最拿手的还是攻城,可以说,大凡要攻城,不管从结果来看三纵是否能拔得头筹,但陈粟首先都想到用三纵,打济南确实上让胶东部队占了上风,但不要忘记,按照原先部署,主攻还是三纵。

陈毅把八师列为“头等兵团”。这说明当时对部队是有战力评估的。陈毅同时还认为“八师纪律为各军之冠”,这些都是表明八师在山野中的地位。有“上马”,必然就有“中马”、“下马”。有纪律严明的部队,当然也有军纪稍逊的部队。有一本战史著作是这样说的,陈毅在给中央电文中提到有的部队战斗力不强,有的部队纪律有问题。当时山野的四支部队,要说弱一些,我想应是七师。以后七师整编为七纵时有较大调整,原先的3个旅只保留下十九旅,二十旅调给王必成部,而华中五旅划归七纵建制,这样七纵也有两个甲等旅了。二十一旅“不知所终”,很可能拆散,填补上来的是山东部队。七纵一直留在内线作战,淮海战役中,突击双堆集是立下汗马功劳的,这两个旅,直到今天也还在中国陆军集团军的序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