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浪子可能回头否
作者:祈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652

却说长孙无忌在宣读诏书的时候见李治对他笑,心里诸多猜测,但仍不敢耽误,拿出第三封诏书,正要读时,李治左手一伸,示意把诏书给他来读。

下方一片哗然,自古至今,哪有皇帝自己宣读诏书的先例,许敬宗脸都绿了,可新皇刚登基,况且还在登基的祭天大典上,他纵有千个胆子,也不敢阻止李治。

李治双目扫了骚动的群臣一眼,一刹那,众人只感觉李治的眼中露出无边的寒意,随着目光的转动,声音也逐渐消失。

原本李治的登基大典是应该在太极殿举行的,但在李治的强烈要求下,被移到了承天门,在承天门上居高临下,气势顿生。

李治脸上丝毫不带神情,双手展开诏书,一字一顿的朗声念了起来。

这封诏书,并非是由翰林学士亦或是朝臣所起,而是李治亲起的,长孙无忌和玄奘都审阅过的,而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江山,安稳社稷,收买人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先皇大行,曾有言不准濮王泰来祭。朕亦为先皇之子,知其悲苦莫名,以致误听馋邪。呜呼!同为人子,自不能不以同仁视之。朕于此昭告天下,恕子不孝,违背先言。准濮王李泰来京祭拜,着削去泰濮王之位,以示惩戒。以李泰为秘书监,管理卷宗典籍、常驻京师。因其逆事,着其五年之内,不得私下相识武将。朕以天子之言而向天下道:浪子尚且能回头,何况濮王乎。泰若回头,一切既往不咎。但若其一意孤行,彼不得人心,致天下百姓安危与不顾,强起刀兵,朕迫不得已,定将一干与泰有嫌疑者斩首示众。泰所编纂之《括地志》,亦付诸一炬。泰与先皇祭期枉起刀兵,实属大逆不道,唐氏宗族里除名。钦此!”

这封诏书,写的不伦不类,因为这是李治亲笔,并没有加以润色。李治也是故意为之,这封诏书,就是李治开始淡化文言,让百姓都能听懂,虽然这可能遭到朝中一些思想保守一派的攻讦,但李治还是无丝毫犹豫,这是他为自己计划的一辈子中排在前头的事,他一定虽然不一定要将古文泯灭,但一定要在诗词歌赋中加上诸如骈文一类的文章,有利于在百姓中流传的文章,这样,中华的文化才能更迅猛的发展,毕竟文学,并不是一个统治者能够控制的事情,李治也只能动动心思,多普及一下罢了。

当然,李治绝对不可能只以为凭着一封诏书就能将李泰拉回来,暗地里他早就命山南道节度使曹尧文会同襄州刺史刘琮共同出兵节制李泰,把他死死的定在山南道,让他不能动弹。

诏书读毕,下方久久无声。

干什么,玩笑?

这简直是皇帝给我们开的天大的玩笑,自古谋反,从来都没有回头之人,也没有这样能饶恕谋反的皇帝。从来封建统治者最重视的就是自己的权力。所以对谋反也处罚的相当严重,如谋逆者罪诛九族等。而王亲谋反,虽不似百姓之重,但也是赐其自尽的结局。李泰谋反,天时地利人和不占半点,是必败之举。皇帝竟然如此这般,莫不是真有兄弟之间的感情吗?

众人面面相觑了半晌,又都不约而同的把头转向了李恪,因为这个时候,他最应该说点什么。

李恪心里也是百转纠结,他对李泰谋反一事,纯粹的是瞧不起。当时他还想,这个李泰,肯定是在均州呆了几年脑子锈掉了,他想陪葬也不用这种方法吧。

可现在李恪却开始有些担心了,不是因为李泰,而是李治。

自从李治昨日与他散步谈心之后,李恪一整夜都辗转难眠。他反复推敲着李治的话,最终得出的结果就是李治并非他印象中的懦弱之人,反而是连他都无法看透的心机深沉之辈。自己的心思,李治如何能不知晓。但从昨日他的话中,李恪得到一个连他都不敢相信的信息。那就是李治不在乎他李恪对他的威胁,但不想他做出什么不智之举,因为他在乎的是两人之间本来还算纯洁的手足之情!

李恪心中虽乱,但仍把注意力在外面留了一部分,当时就发觉了众人在等着他表态,这个时候李恪还能说些什么,只得又跪下高声道:

“吾皇仁厚,濮王闻听必入京师负荆请罪,以谢圣恩。”

李治嘴里说着,心上却不以为然,李泰他难道是傻瓜,来到京师,肯定是一个软禁的结局,李治怎么会容忍他自由活动,还给他一个从三品秘书监的职位,虽说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李恪说什么也不肯相信他李治会有那么大的胸襟,肯饶恕谋逆者。

之后就是一些烦琐的礼仪,待大典结束,已经近午时了。

胡乱的用了午膳,李治根本就分不清哪个是什么菜,虽说唐朝时皇帝还不算奢华,但一顿饭十几个菜也是稀松平常。

李治登基之日本应该是百官上朝之时,不过因为是新登基,一切事宜尚未妥当,所以李治就把朝会取消了,即使如长孙无忌等人的政事堂议事,李治都没有参加。

唐朝上朝一共有三种,一种是朝廷举行重大集会,譬如元旦、东至,设宴等,或除旧布新,或接待万国朝贡使者、四夷宾客,有皇帝主持在承天门举行,是为“外朝”;另一种是逢每月的朔望两日(也就是正月初一和十五),百官聚集,共商国事,之所谓“中朝”;第三种则是每日都要在政事堂聚会的“同中书门下三品”朝会,是为“内朝”。

“来人,宣司天监李淳风来见朕。”李治在书房内翻了翻他叫人搜集来的唐朝所有的关于数学方面的书籍。书不算少,里面多是古文,晦涩难懂,李治只看了几页,就被饶的七晕八素。

“小桂子,去给朕泡被茶来。”

小桂子答应了一声,过了一会儿端上来一杯热茶,放在桌前,轻声道:“皇上,李淳风来了。”

“哦?”本来昏昏欲睡的李治闻言猛地做了起来,啪的把书往桌子上一扔,伸了一个懒腰,见小桂子面色古怪,笑骂道:“怎么,朕就不能学常人伸个懒腰,只要你不说就好了。”

小桂子连忙道:“奴才不敢。”

“行了,朕不喜欢你只会在那里唯唯诺诺的,去,把李淳风叫进来。”

李淳风是李治印象比较深的人物,他是唐朝初期最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当然,旁人都认为他的天算才是最出名的。李治找他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一件对他来说意义重大的事:他所在的世界到底是不是唯物主义?

原来李淳风曾为太宗预言“唐中弱,有女武代王”,而后果然就有武则天专权,虽这并不见与正史,但李治还是没有忘记,因为李淳风还与另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有着后世没有考证的关系,这个人就是——袁天罡。

“微臣李淳风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治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个神仙般的人物。李淳风一身的官衣,跪拜时长髯极地,但声音还洪亮的很。

“李卿平身吧,坐。”

李淳风谢过天子,一撩衣角,坐在书房左侧的木椅上。

“李大人,朕今天找你前来,就是想问一问你这天算是真是假?”

李治看李淳风坐稳了,似笑非笑的道。

李淳风身子稳若泰山,口中疑道:“皇上似乎不太相信这些?”

李治没有看出李淳风的意图,心里有些失望,嘴上道:“李大人曾为先皇预言,其中有一句是‘唐中弱,有女武代王’,不知大人还记得吗?”

李淳风状似思索了一会儿,看皇上正等着他回话,不得以道:“回皇上,却有此事。”

“那李大人所指‘女武’,是否已被遣入感业寺的武才人呢?”

李治戏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