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一朝九五天下变
作者:祈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546

六月初一清晨,长安城罕见的涌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气。雾浓浓淡淡的,深深浅浅的,扑在人的脸上,如同烈日里含着冰凌般把丝丝凉意沁到人的心里。

今天可是长安的大日子,因为今天是大唐第三位皇帝登基的日子。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农民高兴,因为可以免去好多苛捐杂税;商贾高兴,因为可以省去大半的商税;小孩子高兴,因为今天够热闹;老人高兴,因为在有生之年又经历了一个朝代。

当然也有人不高兴,譬如说不希望李治登基的野心家,那些嫉恶如仇却只能看着囚犯出狱的官吏,那些靠着朝贡的“分成”的蛀虫。

但无论怎么说,今天,都是历史上的转折,也许是好,也许是坏。这种未知,是完全建立在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的基础上的,这个人,就是苍天之子,万圣之尊。

“这位爷,里面请!”座落在天平坊的天然居里,店小二一脸殷勤的把几位一看就知道是远道而来的商人迎到了店内。

“几位爷,二楼请,咱们的店把着皇城的城门边,若是运气好,还能看见新皇上呢。”

其中一人笑骂道:“省得吧,皇上怎么会出朱雀门呢,不过看到几个大官也算是兄弟们没有白来,看你们的酒楼能建在这,想是朝中有人撑腰吧。”

店小二讪笑了一下,不敢答话,手中那毛巾把那桌子用力的抹了抹,打着唱腔道:“坐呢您,我去给几位爷倒几杯热茶。”

店小二一下楼,几人的眼睛都转向窗外的皇城外的大道上,过了一会儿,就见道上开始热闹起来,各种各样的轿子随着仪仗前行,让人一眼就能看出那是个几品官。

“大哥,你看,那就是他。”其中一个身材短小的裹得严严实实的人指着官道上的一众人道,她的声音清脆悦耳,赫然是个女的。

为首的人蹭的窜到窗前,死死的盯住一群侍卫中间簇拥的一个身穿朝服的人。

隔了半晌,那人方道:“小岚,这就是我们的二主子,小姐说了,他是公主所生,你们记着,一定要把他保护好,若那狗皇帝要杀他,咱们就是拼了性命不要,也要把我们大隋的血脉保住。”

“是,老大。”一众人低低的应了一声。

“那老大,咱们是不是现在就去——”

“别冲动。”老大一把拉住站起来的人,看看四周没有人,才低声道:“你找死啊,今天是登基大典,守卫肯定比往日森严许多。”

看几人都默不做声了,他起身走到窗外,看着忙碌起来的街道,毫不感情的道:“看看吧,这次来的目的也只是刺探新皇上的意图,能不动手还不好吗,据说小姐快到京城了,若是打草惊蛇,小姐来了,肯定给咱们好看。”——

终于要登基了吗?

李治站在承天门的脚下,仰视着前方看似高绝的城门。心里止不住的涌起一股子豪情。

看,这就是我要走的道路,天下也只有我才有资格这样走。只有我才有资格祭天,因为我是这个天下的主人!

城门两旁是数不清的禁军,每个人都神情肃穆,李治走着走着,突然想起还算小的时候,看到国庆50年时的阅兵仪式时心里忍不住的惊叹。而这时,依旧是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可这些人,是在为他站立!

李治真想挥挥手,说上一句同志们幸苦了。可他不能,前方,还有着很长的路要他走,还有着重若千斤的玉玺等着他接,还有着千千万万的子民等着向他朝拜。

登基大典的礼仪是相当烦琐的,幸好前生的李治对这些记得相当熟练,在司礼太监的引导下,李治终于完成了祭天的仪式,接过了传国玉玺。

就像是举着奥运会的金牌般,李治把玉玺高高的举过头顶,一刹那,下方传来惊天动地的朝拜声,视线内所有的人全都跪下,口中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振聋发聩的声音传出皇城,街头无论是贩卖的小贩,还是算命的瞎子,全都附和高呼,一时间,长安城内竟成了声音的海洋。

“万岁!万岁!”李治喃喃,渐渐的,他的眼睛湿润了,不是自己应该万岁,而是华夏民族应该万岁,是炎黄子孙应该万岁啊!

一旁长孙无忌双手托起继位诏书,缓缓打开,走到祭坛中央,眼睛扫了一下下方,见李治点点头,朗声读道:

“唐据中原,已历二世。昔日联盟初建,武德运筹演谋,始有新唐;太宗弘毅宽厚,终现贞观;挡我者死忠壮冠世,志陵中夏。维二者,皆大唐之英主也!吾畏天明命,又惧唐阼将湮于地,谨择吉日,与百官登坛,受太宗皇帝印绶,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唐家,永绥四海!

朕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求之今日,太祖嫡孙之中,先皇母弟之列,以贤以长,止予一人。幸得先皇垂青,于是俯循舆情,勉登大宝。自惟寡昧,属时多艰,若涉渊水,罔知攸济。爰当临御之始,宜新弘远之规。祖述变通,正在今日。务施实德,不尚虚文。虽承平未易遽臻,而饥渴所当先务。呜呼!历数攸归,钦应上天之命,勋亲斯託,敢忘烈祖之规?建极体唐,与民更始。朕所不逮,更赖我远近宗族中华文武同心协力、献可替否之助也。诞告多方,体予至意!”

李治开始时没有注意,等长孙无忌开始念诏书的时候,才发现长孙无忌站的地方,正是类似天坛的祭坛中央所在,这刚好利用了回声的原理,所以长孙无忌读诏书的时候,声音嗡嗡的回响在四周,给人以一种强烈的震撼力。

长孙无忌读完,把诏书卷起,高举过头顶,李治双手接过诏书,至此,李治终于正式成为大唐王朝第三代帝王!

之后长孙无忌又在李治的授意下宣读了三封诏书。第一封,主要是关于新皇帝登基时应该昭告天下的事宜,其中包括了大赦天下的程度、时间,这里最主要的还是继续实施太宗皇帝生前的宽仁政策,另尊太宗遗旨,“世民”二字,仍不避讳。而李治为了尊敬太宗皇帝,亦不避讳(其实是脑中的人权思想在作祟)。

第二封,则是加官进爵的诏书了,不过上面只是寥寥几人,因为旁人还不够用诏书加冠的资格。

大体是以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校检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以李世绩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以禇遂良为侍中,高季辅兼中书令。本来李世绩被封刺史,是万万不够上诏书的资格的,但李治仍是把他加上,因为他对现在的李治来说,太重要了。

长孙无忌读这诏书的时候,声音虽仍是雄浑有力,但站在他身旁的李治却能感觉出他的紧张和兴奋。他辅佐太宗皇帝一生,太宗对他的评语是“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可见其功劳之巨,只可惜长孙皇后在时处处牵制着这个哥哥,屡次阻止了太宗皇帝想封其为宰相的意图,今日终于得偿所愿,一展抱负,怎能不兴奋?

长孙无忌极力的抑制住自己的兴奋感,用余光看了一下李治,见他正对着自己高深莫测的笑,心里咯噔一声,七上八下。

无忌曾对禇遂良戏称“李治黄口小儿,不足为惧”,但这几天,尤其是自太宗驾崩以后,长孙无忌就发现李治变了,这是他多年征战培养出来的一种先天的知觉,这种知觉往往能为他察觉危机,趋吉避凶。

而这次他就有了很不好的感觉,在想想李治刚刚的笑分明就是故意的,那绝对不是信任的笑,也不是得意的笑,而是一种看透人心的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