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唐朝也要重人才
作者:祈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36

公孙芷走了以后,李治吩咐撤了酒宴,感觉自己毫无睡意,就对玄奘道:“大师可用休息?”

玄奘打了个佛稽,道:“老僧还没有向陛下献上前日承诺的计谋呢,怎敢入睡。”

“贫僧闻听皇上对藩王的宾客有虑,思索一番,认为还需从这几方面入手。”

“大师请详细说来。”李治命人端来了茶水。

“这第一个方面,我想就应该是科举。我朝取仕有三种方法,一是科举,二是门荫,三是贡举。这其中差别想来陛下是清楚的。而这其中又以科举是取仕的主要方法。老衲认为,科举制度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以利于更广泛的吸收全国各地的人才,避免人才流失。多吸收了人才,在加大对地方官员的任命免职的控制程度,可以一定程度的削弱地方的人才数量,还可以增加京城的官员质量。”

“不错,却是一举两得,但这科举又该如何改进?”李治插言道。

“朕先说说自己的想法,之后大师在补充吧。”李治想了一会儿,道:

“科举自隋文帝创立,虽只经历了不到百年,但确实是现今最适合的取仕之法。但因为是初建,所以难免有疏漏之处。朕曾就此与先帝讨论过,得出几大改进的方案,只是先帝还未及实施而已。”

“首先就是科举的生源应放宽,譬如年龄,身份,籍贯,出身,贫富都应有一定程度的放宽,以利于更多的人参加科举。科举最后取仕的名额应增加。

其次是乡贡来源的州试、府试、应加大管理力度,州试在每年的二月份举行,其取录比例为百中取十五,分等级,其十五留任州衙内试习一月,前十的与三月份参加府试,后五留任州衙,不带品级。府试亦如此。这般省试在四月份,地点在京城。主持者改为礼部侍郎,过省试即为进士,之后举行殿试,由朕钦定名次,前十者由吏部考核后直接入官。其余需试一年在考核。”

“第三,科举应加强管制。考生试卷应糊名誊写,阅卷人应公正言明,或者多人阅卷,取其评价之中。考官由朝廷委派。”

“第四,加开武科,主要考核其军事韬略、行军布阵之法,为军队培养武将。”

“第五,省试以上的取仕需按一定的比例,如南六北四,亦或平人。调整朝廷地方官员的比例,令其全国各地均有人在朝为官,维系平衡。”

“第六,科举的内容需调整,减少诗词的比例,加开政、经、论、策、数等方面,科举答卷只为陈词滥调的,即使文章在华美,不取为正官。这样可以为朝廷选出全方位的又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第七,”李治突然犹豫了一下,才继续道:“这第七还是一个构想,朕准备加开一科自然学,专用于研究自然之力,为百姓谋福所用。”

“说完了?”

李治停了好一会儿,唐玄奘才反应过来,还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

“皇上圣明。”唐玄奘猛地跪下,他不是为自己刚才的话请罪,而是对皇上竟然有如此的远见卓识而震惊,而欢欣。

“大师快快请起,这其中诸多纰漏之处,还要仰仗大师指点迷津。这些只是预想,实现还是相当困难的。”

“这有何难。”玄奘爬了取来,昂声道。

“陛下大可以放心,待老衲于陛下这些构想整理后,陛下直接下诏,无人敢违抗。科举毕竟只有不到百年,还未根深蒂固,了解的人少,利益纠葛也较少。只是这第七条,老衲不知……”

李治知这第七条不是改革了,而是完完全全的创新,不过他早有准备。

“大师放心,朕已经完全安排了第一次自然学的科举的人选,他们的贡献都很巨大,足以说服那些反对的人,也足以告诉天下人什么是自然学。”

接着李治就把什么印刷术之类的技术说与玄奘听,正如预想中的那样,玄奘一听就了解了这其中的发展潜力。李治还直在心里感叹,有一个聪明的学生,做老师的的确轻松的多。

“皇上,刚刚贫僧说了第一为科举,这第二就是调整朝廷对人才的需求关系。”

“这条先放下,待我交给几个大臣,让他们研究研究吧,大师,刚刚公孙芷说‘见过大师’?”

李治突然想起了这茬,哪还有什么心思想这些,他现在最想知道公孙芷的真实情况。

玄奘沉吟了一下,心知这皇帝恐怕是动了心了,要说这公孙芷美则美矣,就是人总是冷冰冰的,再说她那么瘦,怎么就对了皇上的眼呢,唉,色之一关,希望皇上不要栽倒在这里啊!

心中虽如此想,嘴上却不说,若是李治无法越过这美人关,那就不是他所效命的贤主了。

“皇上,这公孙芷是江湖上新近崛起的人物,据老衲来看,这个人确实如王连所说的冷血无情,因为老衲的小徒就曾经为阻止她杀人而与她结怨,她来报复,被老衲劝下了,所以与其还是见过几次面的。”

“真的吗?”李治的脸突然沉了下来,心中虽然极不愿意相信这个浅浅的笑起来带着酒窝的女孩竟然是一个杀手般的人物。若是往常,李治兴许还会幻想着一段不对称但浪漫的感情邂逅。但现今自己身为帝王,却无法像普通人一般了。

“邦——邦——邦”夜里打更的人敲着梆子,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里穿梭。

杨雁早已卸下了舞衣,闻听更鼓声,利索的换了一身的紧身夜行衣,挂上宝剑,一推窗子,闪身而出。

杨雁的武功确实了得,在房脊上飞奔如履平地。一路上她走走停停,不住的辨认方向,如是这般,还是错走了好远

江湖上没人知道,鼎鼎大名的冰仙子竟然是个路痴。

转眼进了一片颇为庞大的府宅,杨雁这回停下来,左右望了望,轻轻的刚刚弄得盘起头发,拿出一支飞凤簪,横插进头发里。

这支飞凤簪看似平常,却是杨雁保留的最后的防身武器,江湖人都知道冰仙子剑法出神入化,却不知她对于暗器也精通的很。

飘身进了一间开着窗子的房子,刚一落地,房间内床上传来一声低呼:“谁?”

“是我。”杨雁轻声道,顺手把窗子关了。

床上坐起一人,竟是李恪。

李恪似乎并没有入睡,虽看不清他的表情,但从声音里就能听出来他的担心。

“你没有乱来吧,皇宫内院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哼,想要杀他易如反掌,只不过我不想在暗地里下手除掉他罢了。”杨雁咬着嘴唇,又道:“你说说,你到底和不和我一起?”

李恪闻声无力的垂下头,黯然道:“小妹,你容我考虑考虑。”

“还考虑什么,你到底是不是杨家的子孙,我告诉你,李泰已经准备投降了。”杨雁矫怒道。

“不可能,李泰怎么可能投降。”李恪笑了。

“你懂什么,李泰现在早已经没了当初的宏图大志,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到长安,李治一道圣旨,几乎兵不血刃的就摧毁了李泰的心。这是可靠的情报。你快点决定,我不只会依靠你的力量,我告诉你,我们杨家还有一股暗地里的力量,不然你以为我凭什么就能知道自己的身世,就能有资本报仇?”

“不可能。”李恪颓然道,心知她说的都是事实。

“这样吧,你在给我一天的时间考虑,明天我在进宫一趟,回来在答复你。”李恪沉默了一会儿,冷道。

“希望你不要忘了祖宗。”杨雁最后留了一句,推窗而出。

“祖宗……”李恪茫然道,“我也是唐太宗的儿子啊,两边都是祖宗,我认哪个?”

呆了半晌,李恪猛地站起来,一扫刚刚的颓态,喃喃道:“小妹,我知道你的心思,既然你都已经把你的力量放在了明处,那我就不客气了。”

PS:承众书友指点,让偶少犯了许多低级错误,盖楼谢过,希望继续关注我!